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循环式充电放电锂电池电化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1 18:11
【摘要】:循环式充电放电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常用的动力用锂离子电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等技术及结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供给设备首选。在充电及放电过程中,多种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及物质传输过程同时发生,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工作稳定性的研究相继开展。在掌握了理论基础及应用软件平台的前提下,根据以往实验数据进行模拟仿真计算,对循环式锂离子电池充电放电进行了详细的电化学研究,论文使用CFD仿真研究手段对循环式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放电过程的电压特性、电解质浓度趋势、电流密度分布及颗粒扩散规律等分别开展了一维、二维电化学模拟研究,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选取及相关动力用电池产品改进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参照相关实验及理论研究结果,采用一维Newman模型对循环式充电放电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特性、压降损耗及电流密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电化学特性结果与锂电池实际应用过程相符合;(2)采用CFD电化学二次程序对循环式充电放电锂离子电池进行了二维模拟计算,进一步得出正负极材料的扩散趋势、颗粒浓度变化等规律,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选取及相关动力用电池产品改进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3)采用数据耦合的方式将锂电池电化学模型与热模型相互结合,得出了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下的锂电池温度分布趋势,电解质浓度扩散规律等相关结论。进一步加深对锂离子电池产热及散热起因和过程的理解,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提高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circulating charge discharge lithium ion battery is a commonly used power lithium ion battery at present.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nergy density,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replacement, etc. 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of power supply equipment for pure electric vehicles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a variety of chemical reactions,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es occur simultaneously. The research on the safety and working stabili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has been carried out one after another. On the premise of master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platform, the charge discharge of circulating lithium ion battery is studie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previous experimental data. In this paper, the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trend, cur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particle diffusion law of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y are studied by CFD simulation.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cathode material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battery product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voltage drop loss and cur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rechargeable Li-ion battery are simulated by one-dimensional Newman model. 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ocess of lithium battery. (2)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cyclic charge discharge lithium ion battery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CFD electrochemical secondary program, and the diffusion trend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is further obtained. The change of particle concentration provides relev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ed power battery products. (3) the electrochemical model and thermal model of lithium ion battery are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by data coupl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rend and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diffusion law of lithium battery under the electrochemical-thermal coupling model were obtained.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 and process of heat produc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健,杨维芝,赵佳明;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开发[J];电池工业;2000年01期

2 ;如何正确使用锂离子电池[J];电子科技;2000年09期

3 ;我国第一条现代化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在潍坊建成投产[J];电池工业;2001年01期

4 陈洪超;李相东;;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军事通信技术;2001年01期

5 ;新型锂离子电池[J];炭素技术;2002年03期

6 朱晓军;;全球最薄锂离子电池[J];家庭电子;2002年03期

7 启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1期

8 杨捷;锂离子电池的特点与使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3年05期

9 周园 ,韩金铎;锂离子电池:机遇与挑战共存——参加“锂离子电池与电动车”研讨会有感[J];盐湖研究;2003年02期

10 石保庆;锂离子电池的必测项目——电池平台[J];中国无线电管理;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名飞;郭永兴;李新海;吴显明;;锂离子电池气胀问题探析[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宏伟;邓爽;肖海清;王超;杨宗辉;施亚申;;锂离子电池误使用的安全检测与分析[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勇;盘毅;谢凯;芦伟;;锂离子电池的存储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俊乾;;锂离子电池中的扩散应力和破坏[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康慨;戴受惠;万玉华;王树安;;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张千玉;马晓华;;二甲苯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千玉;马晓华;;新型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静;于申军;陈志奎;何显能;周永超;李贺;;水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少华;杨晓民;;圆型锂离子电池渗液不良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李琳琳;王斌;吴宇平;T.van Ree;;甲基苯基二-(甲氧二乙基)硅烷用作锂离子电池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壮;新国标9月实施锂电池门槛加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刘碧玛;动力锂离子电池要抓住发展机遇[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颖;深圳锂电产量已占全国六成[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实习记者 徐恒邋记者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受关注 新材料研究是热点[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徐恒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备受关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6 李燕京;锂离子电池国标年内将出台[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冯健;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制约应用[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新材料在线首席研究员 李国强;锂离子电池产业:中日韩三分天下[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金信;全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在津建成[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10 黄新培;业内专家对生产企业提出三点建议[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龙;锂离子电池高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刘玉荣;锰基混合型金属氧化物孪生微纳结构的制备、形成机理与储锂性能[D];山东大学;2015年

3 易金;锂离子电池钒基负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千玉;绿色能源材料钛酸锂的改性及其回收再利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袁庆丰;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和电池安全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明海;高容量或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相应全电池的组装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杨智博;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锗电极的设计与制备[D];兰州大学;2015年

8 董汉成;卫星电源电池健康状态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张涛;废弃锂离子电池破碎及富钴产物浮选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张立强;锂离子电池多物理模型参数辨识及健康特征提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失效锂离子电池破碎特性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2 马宇宏;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白钢印;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镍猛酸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宋赢;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负极材料掺杂改性及电化学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安平;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6 景其鸣;锂离子电池高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富锂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潘佰韬;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SOC估算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纪继坤;实验室锂离子电池制作测试体系工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暖暖;基于UKF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SOC估算[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10 张卓识;锂离子电池建模与故障预测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85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285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9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