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自抗扰理论的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11:21
【摘要】: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相对其它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设备,可直接通过对逆变器产生的电压幅值与相角进行控制,实现与电网之间的能量转换,从而达到精确调控输电线路等效阻抗的同时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目的,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快,动态性能优良等特性。但是该控制器受数学模型精准性、多参数变化的影响,鲁棒性不强,因此,本文以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为研究对象,对其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抗扰的改进控制策略。本文首先基于含SSSC的两机电力系统的工作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其在潮流控制中的作用方式推导了SSSC系统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坐标变换构建了静止坐标系(d-q)下的状态方程,实现了对SSSC控制器的设计。其次,针对传统PI控制存在的响应速度慢、影响参数少、难以对复杂系统进行有效调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自抗扰静止同步串联补偿装置的控制方法,并对基于ADRC的SSSC理论模型进行了设计,以实现系统动态特性快速跟踪的同时保证暂态特性的有效控制。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模块,对所设计的改进控制器理论模型进行了搭建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PI控制策略下的SSSC系统相比,本文构建的改进SSSC控制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较小的超调,输出波形更加平滑,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跟踪的效果明显增强。
【图文】:

示范工程


图 1-3 SSSC 示范工程Fig.1-3 SSSC Demonstration Project今,实际使用 SSSC 的目的是增加现有输电线路的传输容量,同时为系统提。除此之外,电力系统的机电瞬态仿真、在设备层面进行 EMTP 研究也在个阶段起着重要作用[17-18]。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对于 SSSC 的研究是为,并基于拓扑结构的拓展和控制方式的改变来研究诸如 UPFC 的其他 FAC输电线路而言,基于串联方式的 FACTS 装置主要包括两类,分别为 SS中,SSSC 设备可以通过向电路注入一个与电流幅值无关的垂直向量,来削其的影响,从而保证对输出电压的连续调节、平滑控制;同时,采用该方式的控制时,可以不需要电容器、电抗器等器件就可以实现系统无功的注入或,为了保证输电线路在传送电能时的能损最少,增强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直流电源的作用下,快捷地调节电抗电阻之比维持在一个较大的比值,而不联补偿度的影响,且其对于系统响应的速度基于处于ms级别,反应灵敏度很比,解决了由电容器与 TCR 并联组成的 TCSC 装置难以实现线路电压的平

原理图,原理图,电力系统图,大电网


图 2-1 SSSC 原理图Fig.2-1 SSSC schematic是利用变压器接入到电网机构中,此时 SSSC 可等效研究 SSSC 的控制策略,建立一个内含 SSSC 控制模图 2-2 含 SSSC 的双端电力系统图Figure 2-2 Double-end power system diagram with SSSC是个大电网结构,任何输电线路都是有两端电源,,所行分析,首先假设潮流的流向是自 A 向 B 流动,即压,XL即为线路阻抗,U1和1是送端电压矢量大小和小和相位,P、Q 为自 A 向 B 输送的有功功率和无功,U U U,则 P、Q 表达式为:SSSCUsA B1 1U LX2 2U I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吕小静;基于非线性控制理论的SSSC控制器的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2 陆振纲;宋洁莹;宋方方;赵成勇;许建中;李国栋;;级联H桥SSSC主参数设计和控制技术研究[J];智能电网;2017年06期

3 李娟;赵磊;;SSSC阻尼系统功率振荡的控制器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7年13期

4 刘青;张立娜;陈世超;;多机系统励磁与SSSC的非线性鲁棒协调控制[J];电力建设;2016年11期

5 张文昊;吉兴全;朱梅芳;张建民;刘莎莎;;SSSC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及仿真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5年03期

6 李飞;俞凯;;SSSC对提高多机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控制研究[J];电器工业;2014年09期

7 王超,舒乃秋,吕小静;基于非线性控制理论的SSSC控制器的研究[J];中国电力;2004年04期

8 韩博闻;金倚聪;;三电平SSSC潮流控制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9年02期

9 ;全球首个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在天津正式投运[J];电世界;2019年03期

10 王玲;赵庆源;奚庆哲;李冠林;;基于H桥级联D-SSSC实现的多端口电源潮流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Bangjun Lei;Xiang Wu;Shumin Fei;;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design for SSSC to improve damping oscillations and transient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A];第36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B)[C];2017年

2 王世龙;汤超亮;张权;陈文钧;;改良GOSS理论分析治疗SSSC多重损伤[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建军;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机电暂态及电磁暂态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年

2 姜旭;H桥级联式SSSC主电路拓扑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3 赵洋;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控制策略及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4 张爱国;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高本锋;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与抑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葛廷友;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7 郑翔;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思远;基于自抗扰理论的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杨松;基于H桥级联同期并网装置实现SSSC功能的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孟亚男;基于风机等值利用SSSC提高风火打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4 宋方方;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潮流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5 蒋晨阳;多个SSSC元件交互影响分析与协调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2017年

6 赵迎春;阻尼功率振荡的SSSC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孟娜;供电网潮流控制SSSC装置控制策略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8 秦砺寒;基于串联同步静止补偿器SSSC作用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王静;60kV供电网潮流控制SSSC装置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常彦彦;SSSC串补线路的故障位置识别及保护新原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8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28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