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几种过渡金属基析氧反应、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1:22
【摘要】: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严峻问题,开发新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由于能量转化效率高、应用方便等优点,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技术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诸多电化学设备例如电解水系统、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中,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由于其缓慢的反应动力学而受到限制,急需高效的催化剂加速其反应过程。目前最先进的OER和ORR催化剂是贵金属及其氧化物,但由于价格高、储量少,它们的大规模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研发新型非贵金属OER、ORR催化剂成为了电化学能源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以上背景,我们从对材料的理性设计出发,发展了几种高效的过渡金属基OER、ORR催化剂。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具有复杂自旋构型的双钙钛矿OER、ORR电催化剂的研究我们研究了双钙钛矿催化剂La_2CoMn0_(6-δ)和La_2NiMnO_(6-δ)的OER、ORR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它们是有效的OER、ORR电催化剂。对于在600℃退火的La_2CoMnO_(6-δ)样品,其在碱性电解液中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HE)的ORR半波电位低至0.75V。随后我们研究了 La_2CoMnO_(6-δ) La_2NiMnO_(6-δ)电催化活性与e_g轨道电子占有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当两种过渡金属离子的e_g电子时都被考虑到时,Shao-Hom及其同事提出的e_g填充规则秆La_2CoMnO_(6-δ)中是有效的。然而,对于La_2NiMnO_(6-δ)的情况,由于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都具柯为的平均e_g占据数,因此应当修改e_g填充规则。我们建议使用平均偏离于e_g占据数为1的程度来描述La_2NiMnO_(6-δ)的催化活性。修改后的e_g填充规则可用于设计平均e_g占据数为1的钙钛矿催化剂。2、二维(2D)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双金属磷化物/碳复合材料OER电催化剂的研究我们使用2D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前驱体,合成了嵌入碳纳米片中的超细钴-铁双金属磷化物纳米颗粒。碳基质的2D形态和Co(1-x)Fe_xP纳米颗粒的超细特征有利于提高OER催化性能。通过优化MOF中Co/Fe原子的摩尔比,我们制备了一系列的Co(1-x)Fe_xP/C催化剂。其中C_(0.7)Fe_(0.3)P/C表现出最优的OER催化性能,在碱性电解液中,达到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的过电位低达270 mV(相对于RHE),并且具有27 mV dec~(-1)1的超低Tafel斜率。适度的铁掺杂保存了催化活性位点并提高了 CO_(1-x)Fe_xP纳米颗粒表面被氧化的能力,从而增强了 OER活性。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理性设计OER催化剂的形态和化学组成提供了研究基础。3、2D双金属磷化物超薄纳米片OER电催化剂的研究我们研究了一种作为新型OER电催化剂的2D双金属磷化物(Co(1-x)Fe_xP)超薄纳米片。采用水热法先制备了 2D铁掺杂的(CO_3)_(0.5)(OH)·0.11H_2O作为前驱物,再通过快速加热以及磷化处理得到2D的Co(1-x)Fe_xP超薄纳米片。纳米片的2D形态和不同过渡金属元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OER催化性能。通过优化Fe原子的掺杂比,Co_(0.8)Fe_(0.2)P纳米片表现出最佳的OER催化性能。在碱性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它的过电位低达270 mV(相对于RHE),Tafel斜率为50 mV dec~(-1)。适度的铁掺杂改善了 CoP纳米片表面的氧化程度并保持了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从而提高了 OER性能。我们的研究结果展示了通过理性设计制备新型非层状2D纳米材料OER催化剂的巨大潜力。
【图文】:

化石能源,能源,人类社会,石油


会离不开能源,在一定程度上,,能源可以被看作人类社会发业社会,人力、畜力和d毶漳静牡然竦玫纳镏誓苁亲钪饕蹈锩岳矗骸⑹汀⑻烊黄然茉绰懔巳死嗉本缤迹保焙停保菜荆梢钥吹矫禾克嫉谋壤鸩皆黾樱冢保罚埃サ姆逯担婧笥捎谑秃吞烊黄男似穑急壤鸩教烊黄壕晌钪匾幕茉础H欢茉吹牟豢扇保缡途莩苹嵩诖笤迹玻埃暗剑常埃澳昴谙拇 4映ぴ床蛔阋灾С秩死嗌缁岬某て诜⒄埂6酉质到嵌壤纯矗岫怨野踩玻曰茉吹恼峄岽吹厍质埔渤晌艘桓鲋匾墓诤凸收挝侍猓艿绞澜绺鞴銎浯危忌栈茉此蜓趸铩⒌趸锘嵩斐苫肪呈嵌趸颍ǎ

本文编号:2653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53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