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加重,大力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势在必行,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广泛应用。光伏发电系统模型是电力系统规划、稳定分析与控制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基础,本文针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作为独立单元并入电网,其建模思路应与传统旋转磁场建模具有相似性。本文针对单级式三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将整个系统电路划分为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旨在建模过程中实现PQ功率解耦,建立光伏系统综合静态模型。对于直流部分,采用数学上导数求极值的方法,考虑了MPPT控制,在深入研究和分析经典光伏电池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光伏发电系统有功输出模型;对于交流部分,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方法,考虑了电感电容功率传输特性及逆变器自身的开关特性,建立了光伏发电系统无功输出模型;综合光伏发电系统有功输出和无功输出模型,并讨论了该模型的限制约束条件。搭建经典单级三相光伏并网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的输出的曲线与所建模型的计算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在应用方面,将光伏发电系统综合模型与传统同步发电机进行对比,说明了两类模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能将传统电力网络的分析理论和算法运用到含光伏发电系统的分析中。将所建模型融入到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中。在并网的条件下,通过IEEE14节点潮流计算,并分析了在负荷侧并入光伏源后供电网络功率分配规律和网损的变化情况,说明了光伏发电系统并入电网后有益于优化电网结构,降低网络损耗。
【关键词】:光伏发电并网系统 MPPT控制 潮流计算 综合模型 状态空间平均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0
- 1.1.1 能源利用状况9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9-10
- 1.2 太阳能并网系统的结构10-11
- 1.3 太阳能并网系统建模的一般思路11
- 1.4 太阳能并网系统模型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状况11-15
- 1.4.1 太阳能并网系统模型的分类研究11-13
- 1.4.2 太阳能并网系统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3-15
- 1.5 本文研究内容15-17
- 2 光伏电池模型及其特性研究17-26
- 2.1 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等效电路分析17-20
- 2.1.1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17-18
- 2.1.2 光伏电池的物理近似等效电路及其对应的数学模型18-19
- 2.1.3 太阳能电池简化模型19-20
- 2.2 电池的仿真与输出特性的分析20-25
- 2.2.1 光伏电池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模型20-23
- 2.2.2 影响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主要因素23-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3 太阳能并网系统的直流部分模型建立26-33
- 3.1 MPPT算法建模26-30
- 3.1.1 MPPT的基本原理26
- 3.1.2 最大功率跟踪算法26-30
- 3.2 MPPT算法等效模型的建立30-31
- 3.2.1 MPPT模型的建立30-31
- 3.2.2 MPPT模型仿真模型31
- 3.3 建立光伏发电系统有功功率的数学模型31-32
- 3.4 本章小结32-33
- 4 太阳能并网系统的交流部分模型建立33-41
- 4.1 状态空间平均法原理33-34
- 4.2 太阳能并网系统交流部分的结构及关键元件的介绍34-38
- 4.2.1 交流部分结构34-35
- 4.2.2 DC/AC转换器并网控制方式研究35
- 4.2.3 并网型DC/AC转换电路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的构建35-38
- 4.3 并网型光伏系统的无功功率数学模型的建立38-40
- 4.3.1 并网型光伏系统控制变量参数的求解38-40
- 4.3.2 并网型光伏系统的无功功率数学模型的建立40
- 4.4 本章小结40-41
- 5 太阳能并网系统综合模型的验证与应用41-50
- 5.1 有关太阳能并网系统综合模型的讨论41-42
- 5.1.1 太阳能并网系统综合模型建立与相关约束条件41-42
- 5.1.2 太阳能并网系统综合模型与传统同步发电机模型的比较42
- 5.2 太阳能并网系统模型仿真验证42-46
- 5.2.1 太阳能并网系统直流部分的仿真与验证42-44
- 5.2.2 太阳能并网系统仿真系统并网波形的验证44
- 5.2.3 太阳能并网系统输出有功输出与无功输出值的验证44-46
- 5.3 太阳能并网系统综合模型的应用46-49
- 5.4 本章小结49-50
- 6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4-55
- 致谢55-56
- 附录 关于IEEE 14节点参数说明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刚;谢建;李自应;张跃;曾丽琴;;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2期
2 李雷;杨舒;;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探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1年01期
3 ;简讯[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程艺厅长祝贺我院获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调试”赛项二等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晶澳慈善基金会向希望小学捐赠光伏发电系统[J];太阳能;2011年10期
6 张改景;龙惟定;苑翔;;光伏发电系统的碳值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7 彭一琦;;改进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J];建筑电气;2012年02期
8 江伟山;周倩;;高铁车站光伏发电系统应用[J];电气时代;2012年04期
9 邓雅;胡书举;孟岩峰;许洪华;;光伏发电系统功率预测研究方法综述[J];电气制造;2013年06期
10 龚道仁;陈迪;袁志钟;;光伏发电系统碳排放计算模型及应用[J];可再生能源;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光明;沈煜;张晋茂;麻凯恩;朱正菲;杜强;;光伏发电系统用高效逆变器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2 陆亚萍;梁小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程丽敏;曹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微型逆变器综述[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郝文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结构强度设计[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景义;;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李春华;刘维亭;姜文刚;;户用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谢亦丰;祝明华;熊连松;李琛;卓放;张海龙;;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其控制器参数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徐峰;刘爱民;罗慧晶;翁占坤;;用于热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射体材料的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9 程启明;李明;陈根;王鹤霖;;小型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冯垛生;;光伏发电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才 魏延彬;莱芜供电首建光伏发电系统[N];中国电力报;2011年
2 通讯员 王宪才 魏延彬;莱芜供电公司建成首个光伏发电系统[N];莱芜日报;2011年
3 徐瑶;光伏发电系统租还是买?[N];中国能源报;2014年
4 申淳;数倍聚光跟踪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太阳能高成本难题[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牛献力 通讯员 王丽英;晶澳公司捐赠光伏发电系统[N];中国化工报;2011年
6 记者 刘霞;美研制新式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N];科技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戈晓芳 见习记者 于洋;广东最大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亮相[N];广东建设报;2006年
8 记者 王莹 特约通讯员 刘孟君;我市首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并网发电[N];廊坊日报;2010年
9 记者 星子;我省光伏产业又添高科技“新丁”[N];青海日报;2012年
10 苏国平 新疆经信委副主任;依托自然优势发展新疆光伏产业[N];中国电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艳伟;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高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吴志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和孤岛故障检测[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郑诗程;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徐瑞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熊远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蒋爱华;泛(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响;20MW_P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京;温室光伏供电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墨;基于分岔理论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马高祥;关于光伏发电站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超凡;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彬;小功率光伏发电系统MPPT及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晨;沙漠机器人可折叠光伏发电系统设计[D];宁夏大学;2015年
8 侯朝晖;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张萍;光伏发电系统性能优化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葛鑫;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运营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