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氟基化合物改性聚丁烯—1薄膜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2:39
【摘要】:随着各行各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电子器件向着微型化发展,对电子材料介电性能要求变高。使用高介电常数的介质膜作为薄膜电容器的电介质,可使其储能密度大大提高,而想要更好的应用薄膜电容器,就需要先深入的对介质膜展开研究。目前被频繁应用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膜已无法再提高其储能能量,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聚合物介质薄膜来提高薄膜电容器的储能密度。本论文通过溶液流延和熔融共混两种方法,分别用C8全氟丙烯酸酯和聚偏氟乙烯(PVDF)改性聚丁烯-1(PB-1)来制备复合薄膜。从工艺参数和填料类型分别对改性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学性能、介电性能、结晶性能以及储能密度等工作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通过溶液流延法制备的C8全氟丙烯酸酯/聚丁烯-1复合薄膜,发现其晶型未发生改变,但结晶度略有降低。当C8全氟丙烯酸酯添加量为0.1mass%时,薄膜的介电常数达到最大值12.85,且未对薄膜的介电损耗产生影响,复合薄膜的耐击穿强度还略有增大,储能密度增大近13倍。经无水乙醇浸泡24h后,复合薄膜的晶型、结晶度、击穿场强以及介电损耗均未改变,只介电常数略有减小。不同溶剂结晶的复合薄膜基体的晶型都为I晶型,蒸气压越低的溶剂,复合薄膜的结晶度越大,介电常数越大,但是四种溶剂对复合薄膜的介电损耗都没有产生影响。通过溶液流延法制备的PVDF/PB-1复合薄膜,发现未改变基体PB-1晶型,但结晶度有所减小。当PVDF添加量为1mass%时,薄膜介电常数达到最大,为10.89,且PVDF的加入未对薄膜介电损耗产生影响,薄膜储能密度最大提高了近8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的C8全氟丙烯酸酯/聚丁烯-1复合薄膜,研究发现,复合薄膜的晶型没有变化,但结晶度略有降低。当C8全氟丙烯酸酯含量为0.2mass%时,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是纯PB-1薄膜的3.7倍,为8.15,复合薄膜介电损耗未发生变化,击穿场强增大,储能密度最大提高了近3倍。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VDF/PB-1以及PVDF/PB-g-MAH/PB-1两种复合薄膜,研究发现,加入PVDF和PB-g-MAH不会改变基体PB-1的晶型,但会使结晶度减小。两种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在PVDF含量20mass%时有最大值,加入PB-g-MAH的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略大,这是因为PB-g-MAH改善了PVDF和PB-1的相容性。两种复合薄膜的介电损耗未发生变化,储能密度提高了2倍多。
【图文】:

示意图,内部结构,示意图,工程硕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器地位在日益提高,但是,薄膜电容器介质膜的介电常数的能量密度不是很高。电容器是指在厚度为微米级的有机薄膜上蒸镀一层纳米级铝等)后,通过切膜、卷绕、定型、引出端处理、最后封装中产量最多、应用最广泛、规格最齐全的一类电容器[11]。其。

晶体形态,聚丁烯,结晶相,概况


规聚丁烯-1 是一种无定型聚合物,间规聚丁烯-1 熔点为 57℃[15],目方面的报道还不是很多。全同聚丁烯-1 是一种半结晶热塑性聚合物型,晶型共有五种,分别为Ⅰ、Ⅱ、Ⅲ、Ⅰ′、Ⅱ′[16]。聚丁烯-1 最稳定的,Ⅱ晶型则是热力学不稳定态,在常压条件下,聚丁烯-1 结晶只能得到型,但是在室温下,晶型Ⅱ会在 7-10 天内自发转变为晶型Ⅰ,,此为不可晶型Ⅲ和晶型Ⅰ′一般是在溶液中结晶得到的,不过晶型Ⅰ′也可以在高体结晶得到[18]。聚丁烯-1(PB-1)晶体形态、结晶相态及其性能等详见-2。表 1-1 聚丁烯-1 的晶体形态及性能[16]晶型 Ⅰ Ⅱ Ⅲ Ⅰ'光谱/cm-1925 810 900 900 810 925 792型形态 菱形 四方形 斜方形 散式菱形点/℃ 121 ~136 100 ~120 100 ~120 95 ~10强度/MPa 32 32伸长率/% 350 350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83.2;TM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苑;;中科院二硫化钼/类金刚石碳复合薄膜研究获系列进展[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年11期

2 杨晓宇;任欢欢;黄玉龙;焦彩珍;张继;;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复合薄膜的结构及性能[J];中国塑料;2018年07期

3 魏少华;吴小军;杜凯;易勇;尹强;;笼型倍半硅氧烷/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合成及性能[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4 李志明;贾耀;张雅婷;毕忠杰;邓学良;翟燕;;滑石粉对聚酰亚胺/二氧化锆复合薄膜的影响[J];山东化工;2017年13期

5 孙俞;程逵;翁文剑;林军;王慧明;;二氧化钛/氧化锌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年S1期

6 韩文松;;聚酰亚胺/凹凸棒土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7 常振军;陈师;白璐;郭树远;王宇;宋天佑;;高导电纳米银/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3年12期

8 石敏;顾仓;许育东;王雷;苏海林;王云龙;齐三;袁琳;;无铅多铁性复合薄膜材料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3年23期

9 董云飞;蒋里锋;俞娟;王晓东;黄培;;化学还原法制备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6期

10 翁凌;闫利文;景伟;龚忠良;;碳化钛/聚酰亚胺高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广昊;;高分子半导体复合薄膜垂直相分离分析新技术[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4年

2 王昊;陈双俊;张军;许仲梓;;LDPE/POE/SmBO_3复合薄膜材料表面蚀刻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密永娟;欧军飞;杨生荣;王金清;;聚多巴胺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晓光;刘愉快;姚一平;;BiFeO3/La5/8Ca3/8MnO3复合薄膜的巨磁介电效应及高低电阻态转换行为[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赵巍;贾震;鄂磊;雅菁;刘志锋;;浸渍提拉法合成钛酸铋/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6 高学文;;多层共挤出复合薄膜晶点解析[A];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研讨推广会暨塑料包装委员会第六届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旭;刘爱荣;钱东金;;碳纳米管-聚紫精复合薄膜的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周生洋;牛奔;钟淦基;李忠明;;全降解原位纤维化网络复合薄膜形态调控与阻隔性能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 高分子加工[C];2015年

9 潘月秀;余瑞莲;石松;冯志海;;多联吡啶/过渡金属离子自组装复合薄膜材料[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10 朱军;杨明成;陈海军;刘克波;赵惠东;张传国;;γ—射线辐射对尼龙6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林;新型陶瓷复合薄膜研制出[N];广东建设报;2009年

2 成远发;复合薄膜的固化管理[N];中国包装报;2007年

3 李建国;多层共挤复合薄膜成为发展新趋势[N];中国包装报;2006年

4 单仁;复合薄膜基材的品种及性能[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如何获得挺性好的复合薄膜[N];中国包装报;2002年

6 高学文;多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应用及发展趋势[N];中国包装报;2002年

7 黄虹 龚晓燕;我国多层共挤复合薄膜工艺日趋成熟[N];中国包装报;2003年

8 陈昌杰;聚乙烯醇在复合薄膜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9 记者 郭新秋、刘文波;多层共挤复合薄膜在大连诞生[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10 赵世亮;复合薄膜的曲率与材料的热收缩率差异[N];中国包装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秀红;磁控与脉冲激光共溅射方法制备YBa_2Cu_3O_(7-δ)超导复合薄膜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石楚琪;高性能聚酰亚胺/冠醚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孙志永;硅基表面稀土改性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相文;无机化合物纳米粒子杂化PI和复合薄膜的制备与介电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5 刘媛媛;MWNTs表面态对聚酰亚胺基复合薄膜微观结构及阻变特性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6 孙光耀;二氧化钒复合薄膜的结构设计及光电性能评价[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7 张冬丽;导热/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8 白国华;纳米软磁复合薄膜的PLD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9 陈晨伟;基于多层复合控释技术的PP/PVA/PP活性包装复合薄膜制备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10 夏旭;零维二维纳米材料协同改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微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妍彤;氟基化合物改性聚丁烯—1薄膜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周国鹏;耐高温Al(H_2PO_4)_3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刘格;通过调节界面聚合反应制备正渗透复合薄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李长存;碲基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桂银;TiO_2光催化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9年

6 吕超;碳纳米管膜表面金属化及其在电磁屏蔽与锂离子电池集流体中的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7 苗恩东;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构建及其太阳能蒸发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8 张波波;聚羟基丁酸酯/纳米纤维素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9 耿青杰;草酸法水解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10 陈关亮;高介电PVDF基复合薄膜制备与储能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1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61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4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