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面向综合负荷的分布式电源等效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2:01

  本文关键词:面向综合负荷的分布式电源等效建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力系统仿真是电力系统规划、建设和分析的保障,而精确的元件模型是可靠的电力系统仿真的基础。随着由能源危机引发的世界能源结构的逐步调整和智能电网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分布式电源以其在环保性、便捷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传统电网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的接入无疑会改变电网原本的能源流和信息流,进而对继电保护、电压稳定性、电力调度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由于电网进行实际的物理实验人力和物力消耗大,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计算是目前研究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分布式电源的等效模型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资助项目“考虑分布式发电的电力系统广义综合负荷建模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51277055)”,就几种典型的分布式电源的外特性和等效建模展开研究,以期为含分布式电源的复杂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提供必要的模型支持。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和光伏电池自身的物理机理搭建了并网光伏发电的仿真系统,研究了其对配电网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比较了已有光伏发电系统等效模型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光伏发电系统传递函数等效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参数少、能有效描述光伏发电系统的出力极限等优点,同时易于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中实现。采用本文构建的等效模型与传统综合负荷模型(synthetic load model, SLM)并联构建广义综合负荷模型对含光伏发电系统的综合负荷进行建模,仿真实践表明此广义综合负荷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辨识参数稳定,能够满足工程仿真的需要。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及其并网系统的动态模型,研究了SOFC发电系统的外特性。从外特性等效拟合的角度出发忽略了SOFC并网系统的无功功率,提出了SOFC发电系统的等效模型,该模型结构简单,参数少,易于辨识,能够有效拟合电网在大扰动和连续小扰动情况下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外特性,与其它模型相比能够模拟燃料电池的出力极限问题;分析了该模型的参数的灵敏度,模型的两个参数的灵敏度虽不高但易于辨识;用本文提出的SOFC等效模型并联传统的综合负荷模型(synthesis load model, SLM)的广义负荷模型结构,对含SOFC发电系统的配电网负荷特性进行辨识建模。算例表明,该广义负荷模型能够有效描述含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配电网负荷特性,且模型的参数辨识的稳定性较好。综述了各种神经网络模型在电力系统负荷建模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优劣。对Elman神经网络的反馈支路进行了改进,使之适应分布式电源统一等效建模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改进Elman神经网络模型接入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 PSASP)的思路,仿真实例表明改进Elman神经网络能有效描述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外特性,能够满足工程仿真的需要。开发了含微电源的复杂负荷建模仿真平台,该平台集系统仿真、元件建模、综合负荷建模模块于一体,包含了粒子群算法、改进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三种参数辨识算法,并预留了用户自定义模块。不仅能够较好地展现本文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够满足电力系统仿真建模和参数辨识的需要。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 等效模型 广义综合负荷模型 神经网络 负荷建模仿真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3-14
  • 1.1.1 研究背景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分布式电源等效建模的研究现状14-16
  • 1.2.1 分布式发电系统种类14
  • 1.2.2 研究现状14-16
  • 1.3 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16-17
  • 1.3.1 负荷建模基本原理与方法16-17
  • 1.3.2 含分布式发电的广义综合负荷建模17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7-20
  • 1.4.1 研究思路17-18
  • 1.4.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18-20
  • 第2章 光伏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等效建模20-34
  • 2.1 引言20
  • 2.2 光伏发电系统原理简介20-23
  • 2.2.1 光伏电池基本原理20-22
  • 2.2.2 光伏发电系统基本原理22-23
  • 2.3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仿真模型23
  • 2.4 光伏发电系统的三阶机理模型分析23-24
  • 2.4.1 三阶机理模型的描述23-24
  • 2.4.2 三阶机理模型的验证24
  • 2.5 光伏发电系统的等效描述及参数分析24-28
  • 2.5.1 光伏发电系统的等效描述24-26
  • 2.5.2 模型的参数范围分析26-28
  • 2.6 光伏发电系统等效模型的检验28-29
  • 2.7 含光伏发电系统的广义负荷建模29-32
  • 2.7.1 广义负荷模型结构29-30
  • 2.7.2 广义负荷模型参数辨识30-32
  • 2.7.3 广义负荷模型模型检验32
  • 2.7.3.1 模型描述能力检验32
  • 2.7.3.2 模型的泛化能力检验32
  • 2.7.3.3 参数的稳定性分析32
  • 2.8 本章小结32-34
  • 第3章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等效模型研究34-48
  • 3.1 引言34
  • 3.2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基本原理34-37
  • 3.2.1 燃料电池基本原理34-36
  • 3.2.2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典型结构36-37
  • 3.3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详细仿真模型37
  • 3.4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效建模37-40
  • 3.4.1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外特性分析38
  • 3.4.2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等效模型的描述38-39
  • 3.4.3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效模型的验证39-40
  • 3.4.3.1 大扰动验证39
  • 3.4.3.2 连续小扰动验证39-40
  • 3.4.3.3 结果分析40
  • 3.5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效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40-42
  • 3.6 含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综合负荷等效建模42-47
  • 3.6.1 含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广义负荷模型结构42
  • 3.6.2 模型验证42-46
  • 3.6.3 模型的适应性检验46-47
  • 3.6.3.1 模型描述能力46
  • 3.6.3.2 模型的泛化能力46
  • 3.6.3.3 参数的稳定性分析46-47
  • 3.7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布式电源统一等效建模48-59
  • 4.1 引言48
  • 4.2 典型分布式发电系统物理结构及仿真系统分析48-49
  • 4.3 分布式电源统一等效模型49-52
  • 4.3.1 模型结构49-50
  • 4.3.2 Elman神经网络模型的局部改进50-51
  • 4.3.3 模型规模分析51-52
  • 4.4 统一等效模型的检验52-55
  • 4.4.1 单种分布式电源检验53-54
  • 4.4.2 组合式分布式电源检验54-55
  • 4.5 模型与PSASP的接口研究55-58
  • 4.5.1 接口开发56-57
  • 4.5.2 算例验证57-58
  • 4.6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含分布式电源复杂负荷建模平台研究59-72
  • 5.1 开发环境及设计原则59-60
  • 5.1.1 开发工具和系统59
  • 5.1.2 运行环境59
  • 5.1.3 软件的设计原则59-60
  • 5.2 总体流程设计60
  • 5.3 可以扩展性设计60-61
  • 5.4 安装说明61
  • 5.5 相关理论说明61-63
  • 5.5.1 基本方法61
  • 5.5.2 辨识算法61-63
  • 5.5.2.1 遗传算法62
  • 5.5.2.2 粒子群算法62-63
  • 5.5.2.3 模拟退火算法63
  • 5.6 系统使用说明63-71
  • 5.6.1 系统登录及其介绍64
  • 5.6.2 主界面64-65
  • 5.6.3 系统介绍65-66
  • 5.6.4 元件建模66-70
  • 5.6.4.1 模型选择66-67
  • 5.6.4.2 算法选择67-68
  • 5.6.4.3 因子选择68
  • 5.6.4.4 数据来源68-70
  • 5.6.5 结果显示70-71
  • 5.7 总结71-72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2-75
  • 6.1 本文总结72-73
  •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80-81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恒;;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J];科技风;2012年21期

2 陈祥;崔弘;买文捷;;分布式电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J];电气应用;2013年11期

3 武祖林;;浅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3年24期

4 赵政;;我国分布式电源产业挑战分析与应对策略[J];轻工科技;2013年11期

5 汪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措施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3年23期

6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7 张国光;分布式电源技术简介[J];电气时代;2004年11期

8 Dhaval Dalal;分布式电源结构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04年10期

9 陈金富,卢炎生;分布式电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2期

10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9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源长 苟慧智;分布式电源不可忽视[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5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旭辉;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日趋规范化[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周天沛;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资源的优化运行与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张惠智;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及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徐栎;面向可靠性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晓龙;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司新跃;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建模与配电网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尚th;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与优化运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付顺;基于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巩翔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谐波潮流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张胜鑫;分布式电源并网中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龙淼;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研究与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8 张曦;基于广域信息的DG孤岛保护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梅红兴;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皓然;基于流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扩展规划[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面向综合负荷的分布式电源等效建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6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