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研制
本文关键词: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功率交流电源在工业生产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电源在出厂前基于安全性及可靠性考虑,必须进行带载测试。传统带载测试方法为采用大电阻作为电源负载对电源进行放电测试,而大电阻阻值不仅不能实现无级调节,无法模拟电源的实际工作环境,且被测电源通过大电阻转化为热量,使得被测电源极大浪费,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发热问题。而后发展的传统交流电子负载测试系统虽然实现了负载的灵活调节功能,但能源浪费问题及散热成本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出于提高测试精度、节约能源以及降低散热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本文研究的新型交流电子负载具有能量回馈功能,首先它能精确模拟真实负载以完成电源带载测试,保障出厂电源的可靠性能;其次,它还可将被测电源所释放出来的电能无污染地回馈到电网中,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其对交流侧电流幅值和相位全面控制、且交流侧可以四象限运行的特点,将其引入到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中。论文中采用具有公共直流母线的两级式电压型PWM整流器作为电子负载的基本拓扑结构,控制方式采用单周期控制策略充分保证电流的跟踪精度及速度。接着,详细讨论了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工作原理,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了负载模拟器的仿真模型,对比PI控制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静、动态条件下的仿真,得到单周期控制策略电流跟踪效果更好的结论;并针对前级负载模拟部分动态测试过程中电源电压波动引起的并网电流谐波增大问题,完成了能量回馈单元的并网谐波研究;最后进行了硬件电路和相关控制软件的设计,初步验证了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系统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交流电子负载 能量回馈 PWM变换器 交-直-交拓扑 单周期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8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9
- 1.2 交流电子负载拓扑结构发展概况9-12
- 1.3 交流电子负载控制策略综述12-16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交流电子负载原理18-29
- 2.1 电压型PWM变换器四象限工作原理18-20
- 2.2 交流电子负载原理及其数学模型20-24
- 2.3 交流电子负载主电路结构24-27
- 2.4 系统整体构架与实现27-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控制策略研究29-39
- 3.1 负载模拟变换器的控制策略29-35
- 3.1.1 PI控制器的参数设计30-33
- 3.1.2 单周期控制原理及电路设计33-35
- 3.2 能量回馈变换器的控制策略35-38
- 3.2.1 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PI双闭环控制结构35-36
- 3.2.2 电压外环PI控制中嵌入死区控制抑制指令电流谐波分析36-38
- 3.3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仿真研究39-48
- 4.1 负载模拟单元仿真及分析39-44
- 4.1.1 基于PI控制的仿真结果分析39-41
- 4.1.2 基于单周控制的仿真结果分析41-44
- 4.2 能量回馈单元仿真及分析44-46
- 4.3 本章小结46-48
- 第5章 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实验研究48-66
- 5.1 交流电子负载硬件系统构成48-53
- 5.1.1 交流侧滤波电感48-51
- 5.1.2 直流侧储能电容51-52
- 5.1.3 功率开关管52
- 5.1.4 进线熔断器52-53
- 5.2 检测及控制电路设计53-59
- 5.2.1 IGBT驱动电路55-56
- 5.2.2 检测和调理电路56-58
- 5.2.3 电源转换电路58-59
- 5.3 软件设计59-63
- 5.3.1 系统初始化程序59-60
- 5.3.2 启动前直流侧充电程序60-62
- 5.3.3 主程序62
- 5.3.4 中断程序62-63
- 5.4 实验验证63-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 附录 1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丽娟;李玮;;直流电子负载校准方法[J];工业计量;2012年S1期
2 沈宏;;如何检测直流电子负载[J];企业标准化;2008年11期
3 卢玉宇;;恒流电子负载的创新设计与实现[J];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胡彩莉;黄姣娜;;直流电子负载的系统快速校准[J];中国测试;2010年03期
5 宋亚明;;浅析现代电子负载系统方案设计[J];科技传播;2011年08期
6 张全生;;新型电子负载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时代;2011年10期
7 任立刚;任稷林;贾月鹏;孔丽红;;一种改进型单周控制的交流电子负载研究[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林舜臣;;能馈式智能电子负载的研究[J];四川建材;2011年06期
9 马建龙;;关于直流电子负载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年06期
10 李洁;刘冲;于利红;;直流电子负载校准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宪成;马学军;马秀坤;张志芳;;新型智能直流电子负载的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春龙;张建荣;卢家林;石涛;白小青;;交流电子负载的发展过程及展望[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娟;季学勤;董著勇;;直流电子负载校准方法的研究[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丁伏林;陈海燕;;直流电子负载校准方法的分析与探讨[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5 刘宇;;直流电子负载校准方法[A];第二十二届中国(天津)'2008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杨永珍;;电子负载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6年论文集[C];2006年
7 宋健;陈增禄;张婧;陈战斌;;能量回馈型电子负载的系统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黄清军;邹旭东;熊威;刘良春;童力;康勇;;模拟电机特性的电力电子负载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春龙;张建荣;卢家林;石涛;白小青;;能量回馈型可编程交直流电子负载的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朱强;;新型负载技术的研究[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苏 商启民;电子模拟负载简介[N];电子报;2003年
2 四川 赵术敏;器件串并联使用需慎重[N];电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成智;单相电力电子负载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吴振兴;三相电力电子负载特性与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姜桂秀;基于PWM技术的电子负载及其在电力系统动模实验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4 黄朝霞;单相电力电子负载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晓燕;基于电压型PWM变换器的交流电子负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鑫鑫;智能直流电子负载的研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天昊;能量回馈型直流电子负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詹红艳;能馈型直流电子负载的控制算法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吴小波;单相馈能型电子负载的控制方式及其并网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孙德霖;大功率自均流直流电子负载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7 孙青秀;馈能式电子负载并网逆变侧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8 蒋红;多通道小功率电子负载设计与实现[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9 方露;基于DSP的馈能式电子负载控制系统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10 汪通;大功率交流电子负载逆变侧控制系统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