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高盐下产电与脱氮耦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02:57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利用产电微生物为阳极催化剂,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MFC在废水处理和新能源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MFC以高盐废水为基质进行产电和废水净化耦合运行时,高盐可以提高溶液的电导率,从而减小MFC的内阻,有利于MFC的产电;但是高盐同时也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导致MFC的产电性能和废水净化功能的下降。因此,高盐下MFC产电与废水净化耦合技术,亟需解决高盐对电极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抑制问题。本文欲将盐单胞菌(Halomonas)的耐盐及耐盐协助功能和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功能整合至MFC中,构建一种“耐盐性生成-传递-获得”体系,提高MFC电极微生物的耐盐性,强化高盐下产电效率与SND脱氮效率。本文通过添加1g/LCaCl2,促进了 MFC阳极上微生物的聚集,加快了生物膜的成熟,大大缩短了 MFC的启动周期。通过将两极单室MFC(Common MFC)中NaCl浓度从0分别增加至15、30、45和60 g/L,稳定期内的平均电压分别降低了 5.6%、37.1%、45.9%、52.7%,验证了高盐...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图1.1?MFC专利申请数据[18]??Fig.?1.1?MFC?patent?application?data[18]??2??
?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Ipti"??:ii|IllSl?/■??::?:;?H;〇l??:"设I??:::_|_:丨:旧::丨::⑴丨?阴极室??图1.4典型双室MFC结构示意图??Fig.?1.4?Schematic?diagram?of?a?typical?two-?chamber?MFC??双室MFC是最早最经典的形态(见图1.4),其由阳极室和阴极室组成,中间用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PEM)或盐桥等材料分隔。双室MFC由于两极??之间距离较远,且中间还隔着PEM,导致其传质阻力较大,内阻较高,进而导致了功??率密度较低。并且双室MFC的复杂设计和阴极室的定期通气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在工业上的放大。??单室MFC结构则较为简单,去除了阴极室,可以节约空间节约成本,基本结构原??理见图1.2。单室MFC是由Park等人于2003采用无需曝气的空气阴极首次设计而成,??见图1.5[46]。其原理为阳极的产电微生物氧化底物生成电子与质子,电子被阳极捕捉后??途径外电路传递至阴极,而质子则透过PEM?(或无PEM)到达阴极,在微生物的催化??下与氧气等电子受体结合完成还原反应。从电极形式上又可将单室MFC细分为:“二合??一”型的MFC?(阴极与PEM压制在一起)、“三合一”型的MFC?(阴、阳极与PEM压制??在一起)以及无膜型MFC。单室MFC的两电极间距近,传质速率较高,并且具有无需??曝气,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占地小等诸多优点。若想进一步提高MFC的电压输出??还可以去除PEM,即无膜型MFC。由Min等人于2004年设计的一种平板
?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等人在受到Jang等⑶]的设计思想启发后设计的,进料从底部的阳极处流入,穿过阴极??后于顶部连续流出,没有单独的阳极电解液和阴极电解液[51]。利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扩??散势垒提供DO梯度,以使MFC正常运行。Zhou等人利用类似原理设计出了溢流式??MFC,两电极室之间通过上部的一个溢流通道相连接,见图1.9[52]。图1.10显示了一个??堆叠(堆栈)式的MFC,被Aelteman等人用于研究多个串联或并联连接的MFC的性??能,研究表明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多个MFC,可以提高电压或电流输出[53]。??A正视图??m?Lrn??????—外电阻??阳极?—1??L?PEM??B.侧视图??^?\X^) ̄?pem??进水??图1.7圆柱形MFC[151??Fig.?1.7?Cylindrical?MFC[】5]??9??
本文编号:2961763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图1.1?MFC专利申请数据[18]??Fig.?1.1?MFC?patent?application?data[18]??2??
?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Ipti"??:ii|IllSl?/■??::?:;?H;〇l??:"设I??:::_|_:丨:旧::丨::⑴丨?阴极室??图1.4典型双室MFC结构示意图??Fig.?1.4?Schematic?diagram?of?a?typical?two-?chamber?MFC??双室MFC是最早最经典的形态(见图1.4),其由阳极室和阴极室组成,中间用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PEM)或盐桥等材料分隔。双室MFC由于两极??之间距离较远,且中间还隔着PEM,导致其传质阻力较大,内阻较高,进而导致了功??率密度较低。并且双室MFC的复杂设计和阴极室的定期通气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在工业上的放大。??单室MFC结构则较为简单,去除了阴极室,可以节约空间节约成本,基本结构原??理见图1.2。单室MFC是由Park等人于2003采用无需曝气的空气阴极首次设计而成,??见图1.5[46]。其原理为阳极的产电微生物氧化底物生成电子与质子,电子被阳极捕捉后??途径外电路传递至阴极,而质子则透过PEM?(或无PEM)到达阴极,在微生物的催化??下与氧气等电子受体结合完成还原反应。从电极形式上又可将单室MFC细分为:“二合??一”型的MFC?(阴极与PEM压制在一起)、“三合一”型的MFC?(阴、阳极与PEM压制??在一起)以及无膜型MFC。单室MFC的两电极间距近,传质速率较高,并且具有无需??曝气,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占地小等诸多优点。若想进一步提高MFC的电压输出??还可以去除PEM,即无膜型MFC。由Min等人于2004年设计的一种平板
?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等人在受到Jang等⑶]的设计思想启发后设计的,进料从底部的阳极处流入,穿过阴极??后于顶部连续流出,没有单独的阳极电解液和阴极电解液[51]。利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扩??散势垒提供DO梯度,以使MFC正常运行。Zhou等人利用类似原理设计出了溢流式??MFC,两电极室之间通过上部的一个溢流通道相连接,见图1.9[52]。图1.10显示了一个??堆叠(堆栈)式的MFC,被Aelteman等人用于研究多个串联或并联连接的MFC的性??能,研究表明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多个MFC,可以提高电压或电流输出[53]。??A正视图??m?Lrn??????—外电阻??阳极?—1??L?PEM??B.侧视图??^?\X^) ̄?pem??进水??图1.7圆柱形MFC[151??Fig.?1.7?Cylindrical?MFC[】5]??9??
本文编号:2961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96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