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与用户连接的终端环节,对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用户的用电质量与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用于反映配电网建设经济性和电网资产使用情况的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地对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因此,对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实用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配电网规划和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紧密结合配电网的核心价值和需求,在建立合理、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考虑指标体系相互关联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对权重计算和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使该评价体系更具实际操作性。主要工作如下:(1)从配电网利益相关者需求出发,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宏观影响和微观影响因素。在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依据聚类和变异系数分析方法定性、定量筛选指标,构建基于宏观评价指标集和微观评价指标集两个层次的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2)提出基于灰色关联变权法和模糊积分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模糊测度来描述指标间的关联关系,使得评价结果更加贴近实际。(3)结合专家经验判断,利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得指标值与指标评分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实例基础数据和模糊积分的非线性聚合,最终得到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结果。实际应用分析,表明本论文所建立的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可帮助找出现有配电网的薄弱环节,从而指导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和发展,并为配电网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配电网 设备利用率 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 阈值变权 模糊积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电网利用率研究现状11-14
- 1.2.1 输电网利用率研究现状11-12
- 1.2.2 配电网利用率研究现状12-14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14-16
- 第2章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理论基础16-24
- 2.1 综合评价基本理论16-17
- 2.2 几种典型的综合评价方法17-23
- 2.2.1 层次分析法18-19
- 2.2.2 灰色综合评价法19-21
-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21-22
- 2.2.4 熵权法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研究24-39
- 3.1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24
- 3.2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思路24-31
- 3.2.1 宏观影响因素集25-27
- 3.2.2 微观影响因素集27-31
- 3.3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31-33
- 3.3.1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理31-32
- 3.3.2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指标的初选32
- 3.3.3 指标筛选的聚类分析32-33
- 3.3.4 指标筛选的变异系数分析33
- 3.4 综合评价体系结构与指标计算33-38
- 3.4.1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结构33-35
- 3.4.2 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35-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考虑指标关联的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39-46
- 4.1 考虑指标关联的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模型39-40
- 4.2 灰色关联变权法40-41
- 4.2.1 灰色关联度基本模型40
- 4.2.2 指标间灰色关联度矩阵40
- 4.2.3 阈值的确定40-41
- 4.2.4 权重调整41
- 4.3 模糊积分41-43
- 4.3.1 模糊积分理论42
- 4.3.2 模糊测度的确定42-43
- 4.4 指标评价标准43-45
- 4.5 本章小结45-46
- 第5章 实际算例分析46-54
- 5.1 综合评价步骤46
- 5.2 算例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46-53
- 5.2.1 算例计算过程46-51
- 5.2.2 结果分析51-53
- 5.3 本章小结53-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1-62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黎;浅谈宁德蕉城市区配电网改造[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郭运泽;宁建武;;如何进行配电网设备的有效巡检与维护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年24期
3 毛明华;;10kV配电网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电力;2006年01期
4 徐晟宇;;10kV配电网设备运行巡检维护工作分析[J];科技资讯;2012年23期
5 李存斌;庆格夫;李鹏;胡金辉;;基于梯形模糊数的配电网设备供应商风险评估[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07期
6 刘广伟;;概论配电网设备安装规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3期
7 徐腊元;我国配电网设备现状及发展[J];农村电气化;2001年01期
8 林建新;张茂林;;配电网综合防误全面解决方案[J];供用电;2009年02期
9 熊蕴;;对配电网设备状态的检修及运行维护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24期
10 刘洪;杨卫红;王成山;胡斌;曹磊;王哲;;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价标准与提升措施[J];电网技术;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拥军;吴琴;王康元;;基于CIM的配电网设备管理系统领域建模[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谢荣;配电网设备建电子户口[N];泰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别少勇;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胡壮丽;配电网设备利用效率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姚冬;配电网设备检修关系确定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陈亮;配电网设备的优化检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5 江博彦;基于B/S架构的配电网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6 杨力;基于GIS的配电网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7 房晟辰;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黄自习;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4年
9 张峰;基于“营配合一”的配电网智能运行一体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9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