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无线充电系统安全技术及测评关键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08:53
  无线充电技术使设备摆脱了“有线”的束缚,使设备获取电能越来越方便;按输出功率分,可分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无线充电设备。此项技术有望极大的推动各行业的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无线充电产品将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由于人们对无线充电技术认知的不全面以及对无线充电安全的担忧,本论文针对无线充电的技术安全性进行研究,以便能够更好地使用无线充电产品;本文从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入手结合安全评测要求,对标准进行分类,摘选出对应的安全测评指标,根据应用场景分析建模、搭建仿真平台进行仿真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无线充电安全技术以及测评指标新的要求。本论文的第一章阐述了研究无线充电安全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国内外对电磁暴露的研究发展情况。第二章简述了无线充电系统的技术、风险和安全要求。第三章分析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安全技术指标以及评测方法。第四章是在第三章研究基础上,对关键安全技术指标评测模型进行构建。第五章是对无线充电系统安全关键指标进行构建模型和仿真验证。第六章是对本论文的研究的总结。 

【文章来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无线充电系统安全技术及测评关键指标研究


微波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示意图

示意图,电场耦合,示意图


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力。一般充电模块是由 2 个非对称偶极子按垂直方向排列而成的分和接收部分的活性炭电极和接地电极组成。无线供电模块就是子的电场耦合而产生的感应电场来供电的。合方式的特点有三个:电时可实现位置自由;极薄;极部分的温度不会上升。仅能够提供便利性,而且还可降低系统成本。目前已试制完成为携终端进行无线供电的供电平台。图 2.4 为电场耦合式无线电

路线图,评测方法,关键指标,研究技术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 14页第三章 无线充电系统关键安全技术指标及评测方法本章通过比较 Qi 无线充电技术标准与 AirFuel 无线充电技术标准(IEC63028:20ireless Power Transfer. AirFuel Resonant Baseline System Specification (BSS)),结C62233(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milar apparatus with regard to human exposure)磁场电磁安全辐射标准,ICNIRP(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2010)电磁安全限值标EE C95.1-2005 关于人体暴露在 3khz-300Ghz 射频电磁场中安全级别的标准B4706.1-2005(等同于,IEC60335-1:2004(ed4.1))等标准,得出无线充电技术关全技术指标以及相应的评测方法。图 3.1 为无线充电技术指标、安全技术指标、关全指标及评测方法的研究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载流共轴圆线圈组的磁矢势与磁感线分布[J]. 江俊勤.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2]有关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安全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的集中探讨[J]. 郑世欣.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17(05)
[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电磁环境安全性研究[J]. 徐桂芝,李晨曦,赵军,张献.  电工技术学报. 2017(22)
[4]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建模与分析[J]. 徐晨洋,张强,李岳,牛天林.  计算机仿真. 2016(09)
[5]多层圆线圈在电磁计算中全空间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J]. 周敏,田大庆,李小润,刘畅.  制造业自动化. 2016(03)
[6]基于耦合模理论的磁耦合谐振无线传输分析[J]. 李岳,张强,徐晨洋,刘赞.  电力电子技术. 2015(10)
[7]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时的电磁环境及安全评估[J]. 陈琛,黄学良,谭林林,闻枫,王维.  电工技术学报. 2015(19)
[8]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J]. 范兴明,莫小勇,张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10)
[9]基于空间自由度的3个线圈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模型[J]. 何宇桦,陈善荣,文理为,尹显文.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10]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影响传输功率和效率的因素分析[J]. 李阳,杨庆新,陈海燕,闫卓,张献,薛明.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2(03)

博士论文
[1]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 李阳.河北工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有轨电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线圈的设计[D]. 王俊超.北京交通大学 2016
[2]多发射线圈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 周俊巍.南京理工大学 2016
[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建模与电磁安全性研究[D]. 朱勇.重庆大学 2016
[4]水下无人航行器无线充电技术研究[D]. 余涛.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
[5]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高频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 李晨东.湖南大学 2015
[6]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相关问题研究[D]. 王彬.南京邮电大学 2015
[7]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吴二雷.东北大学 2014
[8]基于磁耦合共振技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实验研究[D]. 李闻先.吉林大学 2013
[9]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物联网能量均衡策略研究[D]. 邱一腾.大连理工大学 2013
[10]电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D]. 杨国明.沈阳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6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006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