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瞬时功率均分的中频逆变器主从并联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4 21:49
为了满足中频交流供电电源大容量、高可靠性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功率均分的逆变器并联主从控制方案。首先,基于三相T型三电平中频并联拓扑搭建单机大容量中频逆变器,采用改进型LCL拓扑抑制系统高频环流、共模电压,并提出瞬时功率均分主从控制策略,实时均分主/从机有功、无功功率减小系统环流;其次,分析并建立了一套完整、可靠的通信系统,以实现功率信息和载波同步信号的稳定、快速传输从而实现主从并联控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对所提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搭建125 kW双机并联实验平台,验证该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文章来源】:电源学报. 2020,18(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频逆变器并联拓扑
对于图1的中频逆变系统,本文采用dq坐标系下基于瞬时功率均分的主从并联控制策略结构,主机采用电容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双环控制结构,以增强对负载扰动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直流中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来抑制直流中点电压不平衡。另外主机计算本机输出瞬时功率大小,并通过通讯总线传输至从机,从机根据主机传送的瞬时功率指令,采用瞬时功率外环、电感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结构,从而实时均分主/从机瞬时功率,并抑制中点电压不平衡。其总体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2.1 主逆变器控制策略
为实现交流输出电压的稳定带载运行,并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主逆变器采用了交流输出电压闭环控制策略。本文采用了基于电容电压外环,桥臂电感电流内环的dq矢量控制策略,其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其中,dq系统所采用的角度θ0是系统中自设定的旋转参考矢量,其旋转角频率ω0(ω0=800πrad/s)为400 Hz对应的角频率。并设定d轴为系统有功轴,q轴为无功轴,且q轴超前d轴90°。由图3可得,在dq坐标系下,根据电容电压UC1a、UC1b、UC1c的dq轴变量UC11d、UC11q和给定的输出滤波电容的参考电压U*C11d、U*C11q进行PI闭环控制,得到电感电流指令信号I*L11d、I*L11q,并与电感电流IL11a、IL11b、IL11c的dq轴变量IL11d和IL11q进行PI闭环控制,最终得到开关管的调制信号U*d1和U*q1。其控制方程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直流母线多逆变回路并联系统环流分析及其抑制[J]. 徐勇,黄振勇,杨川,高晓宁,李博,万杰星,王宝安.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19(05)
[2]中点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低频振荡抑制方法[J]. 吕建国,胡文斌,吴馥云,哈进兵,姚凯,吴军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19)
[3]基于CPLD逆变器并联载波同步的分析与设计[J]. 白雪飞,胡国文. 电源技术. 2015(03)
[4]基于平均功率控制的中频逆变器主从并联系统研究[J]. 龙江涛,蔡环宇,何昕东,石健将. 电源学报. 2015(02)
[5]非隔离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输出滤波器优化设计[J]. 任康乐,张兴,王付胜,邵章平,汪令祥.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3)
[6]基于PR控制和平均功率控制的中频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J]. 王文杰,龙江涛,石健将. 电源学报. 2013(03)
[7]一种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J]. 张庆海,彭楚武,陈燕东,金国彬,罗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25)
[8]舰船中频供电系统发展现状与运行特性分析[J]. 石磊,单潮龙,刘桂峰. 船电技术. 2011(09)
[9]一种改进的中频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J]. 贺术,李敏远. 电力电子技术. 2011(06)
[10]一种改进的分布式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J]. 方天治,阮新波,肖岚,刘爱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33)
本文编号:3033917
【文章来源】:电源学报. 2020,18(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频逆变器并联拓扑
对于图1的中频逆变系统,本文采用dq坐标系下基于瞬时功率均分的主从并联控制策略结构,主机采用电容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双环控制结构,以增强对负载扰动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直流中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来抑制直流中点电压不平衡。另外主机计算本机输出瞬时功率大小,并通过通讯总线传输至从机,从机根据主机传送的瞬时功率指令,采用瞬时功率外环、电感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结构,从而实时均分主/从机瞬时功率,并抑制中点电压不平衡。其总体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2.1 主逆变器控制策略
为实现交流输出电压的稳定带载运行,并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主逆变器采用了交流输出电压闭环控制策略。本文采用了基于电容电压外环,桥臂电感电流内环的dq矢量控制策略,其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其中,dq系统所采用的角度θ0是系统中自设定的旋转参考矢量,其旋转角频率ω0(ω0=800πrad/s)为400 Hz对应的角频率。并设定d轴为系统有功轴,q轴为无功轴,且q轴超前d轴90°。由图3可得,在dq坐标系下,根据电容电压UC1a、UC1b、UC1c的dq轴变量UC11d、UC11q和给定的输出滤波电容的参考电压U*C11d、U*C11q进行PI闭环控制,得到电感电流指令信号I*L11d、I*L11q,并与电感电流IL11a、IL11b、IL11c的dq轴变量IL11d和IL11q进行PI闭环控制,最终得到开关管的调制信号U*d1和U*q1。其控制方程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直流母线多逆变回路并联系统环流分析及其抑制[J]. 徐勇,黄振勇,杨川,高晓宁,李博,万杰星,王宝安.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19(05)
[2]中点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低频振荡抑制方法[J]. 吕建国,胡文斌,吴馥云,哈进兵,姚凯,吴军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19)
[3]基于CPLD逆变器并联载波同步的分析与设计[J]. 白雪飞,胡国文. 电源技术. 2015(03)
[4]基于平均功率控制的中频逆变器主从并联系统研究[J]. 龙江涛,蔡环宇,何昕东,石健将. 电源学报. 2015(02)
[5]非隔离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输出滤波器优化设计[J]. 任康乐,张兴,王付胜,邵章平,汪令祥.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3)
[6]基于PR控制和平均功率控制的中频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J]. 王文杰,龙江涛,石健将. 电源学报. 2013(03)
[7]一种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J]. 张庆海,彭楚武,陈燕东,金国彬,罗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25)
[8]舰船中频供电系统发展现状与运行特性分析[J]. 石磊,单潮龙,刘桂峰. 船电技术. 2011(09)
[9]一种改进的中频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J]. 贺术,李敏远. 电力电子技术. 2011(06)
[10]一种改进的分布式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J]. 方天治,阮新波,肖岚,刘爱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33)
本文编号:3033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03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