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面向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17-04-16 03:21

  本文关键词:面向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日益短缺,各国开始把目标转向各种新能源发电和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以达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电网建设上,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接入是传统电网发展的大趋势,其中包含着各种机遇与挑战。一方面,DG和EV的接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及降低网络损耗,带来较大的运行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另一方面,由于DG和EV的不确定性,可能造成电网的波动,潮流改变,导致节点电压越限、线路过负荷、网损升高甚至失负荷,由此也带来一定的风险。鉴于此,本文针对含DG和EV的配电网开展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本文研究分布式电源出力、电动汽车充电和负荷随机性的特点及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充电和负荷的概率模型进行论述;在传统配电网风险评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DG、EV和负荷的概率模型,将传统风险评估理论的事故后果公式修改为CVaR(Conditional Value-at-Risk)模型,提出可计及DG、EV和负荷不确定性的事故后果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电压、线路过负荷、网损和失负荷的CVaR风险指标,最后以IEEE33、EEE69和IEEE118系统为例计算上述四种风险指标值;提出含DG和EV配电网的风险预警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风险概率分级,采用模糊分级方法对电压、线路过负荷、网损和失负荷的后果进行分级,最后用Mamdani模糊推理法进行风险定级,实现了上述指标的分级预警;最后本文提出DG控制策略和电压、线路过负荷、网损的风险控制策略,并以整体电压风险、线路过负荷风险和网损风险最小为目标函数,以限制电压最大最小可能值(95%VaR,5%VaR)、线路功率最大可能值(95%VaR)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含DG和EV配电网的风险控制模型。然后用混沌粒子群算法求解风险控制优化模型,最后用IEEE33和IEEE69节点系统验证风险控制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含DG和EV配电网 风险评估 风险预警 风险控制 条件风险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0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3-14
  • 1.2 配电网风险评估研究现状14-16
  • 1.3 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配电网风险评估研究现状16-18
  • 1.3.1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风险评估研究现状16-17
  • 1.3.2 含电动汽车的配电网风险评估研究现状17-18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8-20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18-19
  • 1.4.2 论文结构安排19-20
  • 第二章 面向DG和EV的配电网风险评估20-56
  • 2.1 概述20-21
  • 2.2 系统元件概率模型21-27
  • 2.2.1 分布式电源概率模型21-24
  • 2.2.2 电动汽车概率模型24-27
  • 2.2.3 负荷概率模型27
  • 2.3 含DG和EV的配电网风险评估方法27-31
  • 2.3.1 马尔科夫分析法27-28
  • 2.3.2 决策树法28
  • 2.3.3 状态枚举法28-30
  • 2.3.4 蒙特卡罗30-31
  • 2.4 含DG和EV的配电网风险指标31-42
  • 2.4.1 传统电力系统运行风险指标31-35
  • 2.4.2 CVaR风险度量35-38
  • 2.4.3 基于CVaR风险度量的电力系统风险指标38-42
  • 2.5 算例分析42-54
  • 2.5.1 IEEE33节点系统的风险评估42-50
  • 2.5.2 IEEE69节点系统的风险评估50-53
  • 2.5.3 IEEE118节点系统的风险评估53-54
  • 2.6 本章小结54-56
  • 第三章 面向DG和EV的配电网风险预警56-71
  • 3.1 概述56
  • 3.2 风险分级方法56-64
  • 3.2.1 模糊C均值聚类模型56-58
  • 3.2.2 风险概率的模糊C均值聚类分级方法58
  • 3.2.3 风险后果的模糊分级方法58-62
  • 3.2.4 风险定级方法62-64
  • 3.3 配电系统风险预警64-69
  • 3.3.1 IEEE33配电系统风险预警64-68
  • 3.3.2 IEEE118配电系统风险预警68-69
  • 3.4 本章小结69-71
  • 第四章 面向DG和EV的配电网风险控制71-88
  • 4.1 含DG和EV配电网的风险控制策略71-75
  • 4.1.1 DG控制策略71-72
  • 4.1.2 电压风险控制策略72-73
  • 4.1.3 支路过负荷风险控制策略73-74
  • 4.1.4 网损风险控制策略74
  • 4.1.5 含DG和EV配电网的风险控制模型74-75
  • 4.2 风险控制模型的求解方法75-79
  • 4.2.1 粒子群算法75-76
  • 4.2.2 混沌算法76-77
  • 4.2.3 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77-79
  • 4.2.4 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流程图79
  • 4.3 算例分析79-87
  • 4.3.1 IEEE33配电系统风险控制79-84
  • 4.3.2 IEEE69配电系统风险控制84-87
  • 4.4 本章小结87-88
  • 结论与展望88-90
  • 参考文献90-9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6-97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97-99
  • 致谢99-100
  • 附录100-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清,徐衍亮,安忠良,许家群,齐瑞贵;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环境保护[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章超,易家玉;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迅猛[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3 章超;开发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4 ;戴-克公司第四代电动汽车[J];重型汽车;2000年04期

5 ;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切入点[J];电器工业;2001年12期

6 徐新明;环保电动汽车时代谁执牛耳[J];发明与革新;2001年04期

7 焦庆丰;电动汽车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1年03期

8 刘茂理;云南需要电动汽车[J];云南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9 丛晓杰;电动汽车:推动世界的绿色动力[J];中国石油;2001年09期

10 豪彦;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三)——电动汽车[J];汽车与配件;200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翔;;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贾爱芹;;浅谈电动汽车推广的实现途径[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伦景光;;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6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杰;;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更多“绿灯”[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8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陈兴安;电动汽车引领奥运时尚[N];中国经营报;2002年

2 贾俊国;公司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N];国家电网报;2007年

3 孙逢春;助推电动汽车发展意义重大[N];国家电网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葛胜征;奥运会 世博会重点采购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辉邋李层;发展电动汽车 国网抢得先机[N];中国电力报;2007年

6 记者 张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召开[N];经济日报;2009年

7 孙萌萌;工信部召集各方落实电动汽车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9 柯芸;应加快建立电动汽车研发支撑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凤宇;电动汽车中国汽车业的新机遇[N];中国信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超;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电磁耦合机构能效特性及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张虹;考虑电动汽车聚合站的主动配电网动态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宋世欣;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及硬件在环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迪;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选址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徐浩;面向规模化电动汽车入网的充电站布局优化及有序充电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斌;电动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电磁热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方支剑;计及电池与电网影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邵艾博(Khalid,Muhammad Shoaib);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一体化管理对多模微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瑜俊;电动汽车储能特性及其配置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强浩;计及无线充电的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凌峰;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恬;我国当前电动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识别与消费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唐升卫;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传能;电动汽车换电站优化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张晨曦;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及社会综合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何清晨;适用于城市通勤的个人电动汽车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张敏;计及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配电网效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面向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09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