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能质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能质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来,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能源的需求量接连增长,同时能源损耗所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分布式电源应运而生,它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减缓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当分布式电源并网时,其突然的使用或者电网侧发生短路接地故障都可能会对电网造成巨大的影响。本课题便在建立分布式电源并网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并网点的谐波影响及治理和暂态电能质量进行了仿真研究,主要工作如下: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建立了光伏阵列和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升压型变换器的MPPT控制和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策略。在Matlab平台上建立光伏发电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实现电网侧的电压和电流曲线为同频反相的正弦波,且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能很快地追踪到最大功率并以最大功率稳定地运行。分析了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的构造及工作特点,建立了风力机、永磁同步发电机、换流器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机侧采用零d轴电流控制、网侧采用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的控制策略,调制波信号的产生采用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在Matlab平台上建立了风力发电系统,并对各种故障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为:正常风速下,电网电压和电流为标准的正弦波,直流侧电压恒定不变;电网电压跌落故障中,风力机几乎不受影响,但电网侧及直流侧影响很大;短路接地故障中,单相短路接地故障对系统影响不大,三相短路故障对系统影响很大。表明了所建立仿真模型与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确有效性。研究了光伏和风机并网后引起的稳态和暂态电能质量问题,在建立的并网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采用p qi?i检测法检测谐波、采用有源滤波器来减少谐波的策略,并在Matlab平台上进行模型建立和谐波治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有源滤波器之后,能够实现波形由原来的畸变波变为正弦波,且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的谐波畸变率由43.48%降为17.67%,风力发电系统并网点的谐波畸变率由原来的30.32%降为11.80%。其次,对建立的两种系统模型进行暂态电能质量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单相接地故障会引起电压暂降和脉冲暂态,三相短路接地故障会引起电压暂降、电压中断和暂态振荡;故障距离并网点越近,电压暂降的程度越大;跟光伏发电系统相比,风力发电系统对于故障点的距离敏感度更高;而对脉冲暂态和振荡暂态的敏感度却不高。
【关键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风力发电系统 稳态电能质量 谐波 暂态电能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分布式电源发电技术的研究近况10-13
- 1.1.1 光伏发电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近况10-12
- 1.1.2 风力发电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近况12-13
- 1.2 含分布式电源的电能质量的研究现状13-15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5-16
- 第二章 分布式电源并网造成的电能质量问题16-22
- 2.1 本文研究的分布式电源主要形式16-18
- 2.1.1 太阳能发电16-17
- 2.1.2 风力发电17-18
- 2.2 分布式电源并网时对电网电能质量的作用原理18-20
- 2.2.1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稳态电能质量的影响18-19
- 2.2.2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暂态电能质量的影响19-20
- 2.3 本章小结20-22
- 第三章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22-34
- 3.1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结构22-23
- 3.2 光伏电池模型的搭建23-25
- 3.2.1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结构23-24
- 3.2.2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的建立24-25
- 3.3 光伏发电系统的MPPT控制方法25-28
- 3.3.1 基于升压型变换器的MPPT控制25-26
- 3.3.2 扰动观察法26-28
- 3.4 并网逆变器28-30
- 3.4.1 微电网PWM逆变器拓扑结构数学模型的建立28
- 3.4.2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28-30
- 3.5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30-32
- 3.6 本章小结32-34
- 第四章 并网风力发电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34-60
- 4.1 风力机数学模型34-36
- 4.1.1 贝兹理论34-36
- 4.1.2 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模型36
- 4.2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36-39
- 4.3 PMSG换流器的协同控制策略39-50
- 4.3.1 全功率换流器(FRC)技术39-41
- 4.3.2 全功率变流器数学模型41-45
- 4.3.3 背靠背PWM变流器协调控制策略45-50
- 4.4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50-53
- 4.5 并网风力发电系统仿真分析53-58
- 4.6 本章小结58-60
- 第五章 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的电能质量仿真分析60-80
- 5.1 电能质量影响分类60-63
- 5.1.1 并网后的稳态电能质量影响分类60-62
- 5.1.2 并网后的暂态电能质量影响分类62-63
- 5.2 基于i_p-i_q检测法的并网点谐波影响分析63-69
- 5.2.1 基于i_p-i_q检测法的谐波检测模型的建立64-66
- 5.2.2 有源滤波器(APF)模型的建立66-69
- 5.3 电能质量分析69-79
- 5.3.1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谐波及电能质量分析69-73
- 5.3.2 风力发电系统并网后谐波及电能质量分析73-79
- 5.4 本章小结79-8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0-82
- 6.1 全文总结80-81
- 6.2 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6
- 致谢86-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恒;;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J];科技风;2012年21期
2 陈祥;崔弘;买文捷;;分布式电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J];电气应用;2013年11期
3 武祖林;;浅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3年24期
4 赵政;;我国分布式电源产业挑战分析与应对策略[J];轻工科技;2013年11期
5 汪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措施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3年23期
6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7 张国光;分布式电源技术简介[J];电气时代;2004年11期
8 Dhaval Dalal;分布式电源结构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04年10期
9 陈金富,卢炎生;分布式电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2期
10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9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源长 苟慧智;分布式电源不可忽视[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5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旭辉;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日趋规范化[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周天沛;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资源的优化运行与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刘志鹏;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对配电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麻秀范;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马亚辉;含分布式电源的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李安寿;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孔祥平;含分布式电源的电网故障分析方法与保护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付顺;基于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巩翔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谐波潮流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张胜鑫;分布式电源并网中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龙淼;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研究与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8 张曦;基于广域信息的DG孤岛保护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梅红兴;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皓然;基于流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扩展规划[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能质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1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