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05:57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京津冀地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量投放,新能源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也随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动力电池中含有大量有回收价值的贵金属及可能带来污染的重金属,处理不好将会造成新一轮的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实现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对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现状,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调查数据,了解了国内外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及研究现状,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调查、文献查阅等方式调查了京津冀地区相关主管部门、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回收服务网点等回收利用参与主体,发现了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支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回收服务体系未有效建立、相关技术和标准急需突破和完善。并立足于现状,笔者从法律体系、回收体系、技术与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为京津冀地区有序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调查过程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北汽鹏龙公司充分发挥北汽体系内1500家4S店及北汽鹏龙在建拆解厂的协同效应,搭载第三方市场渠道,开发回收合作伙伴,借助行业联盟和整车厂资源,拓展回收范围并建立触网回收e站,同时拓展消费者领域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项目实施后将打通试点区域退役动力电池从车在推移到回收网点的渠道,建设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河北中化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发挥母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及技术优势,建设了年处理3000吨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效绿色再生利用示范项目,通过拆解、剥离、浸出、沉淀、提锂、蒸发等一系列工序,得到碳酸锂、硫酸钠等,同时回收铜铝箔、正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配件,从而达到废物资源化利用。回收服务网点。笔者随机挑选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均为各大汽车品牌的4S店或销售商,部分企业表示已经接到上游厂商关于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网点的通知,依托汽车厂商资源及现有场地、设备,对销售的品牌车辆所产生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收集、分类、储存。
受限于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制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成本较高,盈利性较差,行业内的相关公司大多数处于略微盈利甚至亏损的状态中①。回收和处理动力电池往往要比回收处理其他电池花费更高的成本,从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看,其成本共有七项,分别存在于运输、测试、拆解、环保、包装、仓储以及售后七个环节中。从企业运营实际来看,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是在将电池本体送至再生利用企业前进行的,梯次利用的过程增加了回收、包装和包装的次数与成本,过程如图4-1所示。梯次利用产品的竞品是铅酸蓄电池产品,为了抢占铅酸蓄电池的市场份额,价格上必须有其优势②。然而,梯次利用产品因受价格限定与回收成本的双向约束,使企业主动参与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积极性和热情大打折扣,梯次利用产品回收难度很大。国网公司李娜③从经济性角度入手,对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电站进行了研究。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评估,细致研究了涉及的财务费用、投资成本、运营费用、过程管控、残值评估等方面,发现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电站的平均成本约1.29元/kW·h,而新建电池储能电站的平均成本为0.71元/kW·h,从经济性层面看,梯次利用电池成本较高,并无优势。王维④研究了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在峰谷电价下的套利应用和应用储能系统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投资测算,他发现,储能系统电池单价只有不低于1.08元/Wh才存在运行的经济性,然而,梯次利用产品的竞争性产品—铅酸电池,价格大约为0.5元/Wh,因此,梯次利用产品在竞争中并无优势可言。另外,政策要求梯次利用企业有责任回收其报废产品,但由于回收过程设计危废的转运与包装,回收价值难以抵扣回收成本,因此,必将导致梯次利用产品竞争力偏低,回收处理难度加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量估算和资源潜力分析[J]. 刘光富,林锦灿,田婷婷.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1)
[2]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量预测与对策建议——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测算[J]. 张淑英,李天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06)
[3]废弃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 王天雅,宋端梅,贺文智,李光明. 上海节能. 2019(10)
[4]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现状、问题及建议[J]. 黎宇科,李震彪. 资源再生. 2019(08)
[5]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进展及标准解析[J]. 周航,马玉骁.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9(07)
[6]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研究[J]. 谢英豪,张铜柱,唐剑骁,余海军,欧彦楠.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06)
[7]基于梯级利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研究[J]. 江凯. 蓄电池. 2019(02)
[8]基于动力电池回收问题的分析[J]. 钱伟,路航,郭书铭,王书贤. 能源与节能. 2019(02)
[9]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 王斑. 物流科技. 2019(02)
[10]车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利用的现状及探讨[J]. 史纹瑞. 汽车实用技术. 2019(02)
硕士论文
[1]CATL动力电池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益成.吉林大学 2019
[2]DT公司动力锂电池回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周世峰.大连理工大学 2019
[3]A市电动汽车废旧电池逆向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 韩宁.东华大学 2019
[4]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短流程回收再生研究[D]. 黄孝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19
[5]我国车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模式研究[D]. 苗雪丰.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6]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物流网络模型研究[D]. 王珊.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7]废旧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新技术研究[D]. 邢盛洲.福州大学 2018
[8]废动力锂电池资源化技术实验研究[D]. 纪川.西南交通大学 2018
[9]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D]. 陈思锦.上海交通大学 2018
[10]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中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D]. 史红彩.郑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1577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调查过程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北汽鹏龙公司充分发挥北汽体系内1500家4S店及北汽鹏龙在建拆解厂的协同效应,搭载第三方市场渠道,开发回收合作伙伴,借助行业联盟和整车厂资源,拓展回收范围并建立触网回收e站,同时拓展消费者领域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项目实施后将打通试点区域退役动力电池从车在推移到回收网点的渠道,建设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河北中化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发挥母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及技术优势,建设了年处理3000吨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效绿色再生利用示范项目,通过拆解、剥离、浸出、沉淀、提锂、蒸发等一系列工序,得到碳酸锂、硫酸钠等,同时回收铜铝箔、正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配件,从而达到废物资源化利用。回收服务网点。笔者随机挑选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均为各大汽车品牌的4S店或销售商,部分企业表示已经接到上游厂商关于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网点的通知,依托汽车厂商资源及现有场地、设备,对销售的品牌车辆所产生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收集、分类、储存。
受限于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制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成本较高,盈利性较差,行业内的相关公司大多数处于略微盈利甚至亏损的状态中①。回收和处理动力电池往往要比回收处理其他电池花费更高的成本,从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看,其成本共有七项,分别存在于运输、测试、拆解、环保、包装、仓储以及售后七个环节中。从企业运营实际来看,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是在将电池本体送至再生利用企业前进行的,梯次利用的过程增加了回收、包装和包装的次数与成本,过程如图4-1所示。梯次利用产品的竞品是铅酸蓄电池产品,为了抢占铅酸蓄电池的市场份额,价格上必须有其优势②。然而,梯次利用产品因受价格限定与回收成本的双向约束,使企业主动参与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积极性和热情大打折扣,梯次利用产品回收难度很大。国网公司李娜③从经济性角度入手,对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电站进行了研究。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评估,细致研究了涉及的财务费用、投资成本、运营费用、过程管控、残值评估等方面,发现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电站的平均成本约1.29元/kW·h,而新建电池储能电站的平均成本为0.71元/kW·h,从经济性层面看,梯次利用电池成本较高,并无优势。王维④研究了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在峰谷电价下的套利应用和应用储能系统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投资测算,他发现,储能系统电池单价只有不低于1.08元/Wh才存在运行的经济性,然而,梯次利用产品的竞争性产品—铅酸电池,价格大约为0.5元/Wh,因此,梯次利用产品在竞争中并无优势可言。另外,政策要求梯次利用企业有责任回收其报废产品,但由于回收过程设计危废的转运与包装,回收价值难以抵扣回收成本,因此,必将导致梯次利用产品竞争力偏低,回收处理难度加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量估算和资源潜力分析[J]. 刘光富,林锦灿,田婷婷.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1)
[2]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量预测与对策建议——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测算[J]. 张淑英,李天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06)
[3]废弃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 王天雅,宋端梅,贺文智,李光明. 上海节能. 2019(10)
[4]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现状、问题及建议[J]. 黎宇科,李震彪. 资源再生. 2019(08)
[5]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进展及标准解析[J]. 周航,马玉骁.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9(07)
[6]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研究[J]. 谢英豪,张铜柱,唐剑骁,余海军,欧彦楠.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06)
[7]基于梯级利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研究[J]. 江凯. 蓄电池. 2019(02)
[8]基于动力电池回收问题的分析[J]. 钱伟,路航,郭书铭,王书贤. 能源与节能. 2019(02)
[9]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 王斑. 物流科技. 2019(02)
[10]车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利用的现状及探讨[J]. 史纹瑞. 汽车实用技术. 2019(02)
硕士论文
[1]CATL动力电池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益成.吉林大学 2019
[2]DT公司动力锂电池回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周世峰.大连理工大学 2019
[3]A市电动汽车废旧电池逆向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 韩宁.东华大学 2019
[4]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短流程回收再生研究[D]. 黄孝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19
[5]我国车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模式研究[D]. 苗雪丰.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6]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物流网络模型研究[D]. 王珊.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7]废旧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新技术研究[D]. 邢盛洲.福州大学 2018
[8]废动力锂电池资源化技术实验研究[D]. 纪川.西南交通大学 2018
[9]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D]. 陈思锦.上海交通大学 2018
[10]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中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D]. 史红彩.郑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1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21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