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独立用户的PV/T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7-21 13:04
太阳能作为一种低碳环保且分布广泛的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竞相研究的重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光电转换和光热转换两方面,而单一的光伏发电系统电效率较低,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光伏组件温度升高,会进一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为了提高光伏系统的电效率,同时将电池组件温度升高产生的热量加以利用,构建了一种将光电、光热相结合的系统,即PV/T系统。该系统在光伏电池背板增设集热装置,利用流过集热装置的冷却介质带走光伏电池板的热量,以此提高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同时将冷却介质吸收的热量提供给用户以满足生活所需,总体提升了太阳能利用率。本文在PV/T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搭建了一套PV/T系统实验平台,并增设了电加热补偿装置,来实现电能与热能的转换,为进一步推广应用PV/T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单一的太阳能热系统和太阳能电系统,搭建其仿真模型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单一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PV/T系统仿真模型,得出组合系统的综合利用率高于单一系统的理论结论。然后对提升PV/T系统效率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应用了改进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MPPT)、电机转速PWM控制方法和以STM32为控制器的水温...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能源储量与世界能源储量对比图(来源:国家发改委)
图 2.1 基本结构Fig.2.1 Basic structure射在集热器表面,太阳辐照度一部分经由吸热面板转化一部分是对流、辐射、导热等方式损失的热能lQ ,另外的热能sQ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集热器增
图 2.2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仿真模型图Fig.2.2 The simulation of flat-plate solar collector太阳辐射模型中光照强度计算程序流程图如图 2.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MPPT研究[J]. 张国梁,李虹,刘立群. 电源技术. 2017(01)
[2]PV/T集热器优化设计及实验[J]. 梁子伟,简林桦,闫金州,关欣. 化工进展. 2016(05)
[3]家用智能电热水器控制系统设计[J]. 谭志强,杨俊杰,楼志斌,魏春娟. 仪表技术. 2016(03)
[4]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性能影响因素[J]. 余长富,阮应君,吴家正. 热力发电. 2015(11)
[5]以水为工质的面板式PV/T系统性能研究[J]. 唐李清,朱群志,荆树春,武明岩,陆佳伟. 太阳能学报. 2015(04)
[6]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瞬时效率实验研究[J]. 王林成,全贞花,赵耀华,邓月超,王岗. 太阳能学报. 2015(03)
[7]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应用特性实验研究[J]. 陈剑波,于海照,岳畏畏. 太阳能学报. 2015(01)
[8]采用铝方管结构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研究[J]. 荆树春,朱群志,王文婷,武明岩. 太阳能学报. 2014(09)
[9]PV/T系统中温度因素对光电性能的影响[J]. 汪云云,裴刚,季杰. 太阳能学报. 2013(10)
[10]太阳跟踪控制系统设计[J]. 黄祥康,陈鑫,李树蓉,邱选兵,魏计林.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3(02)
博士论文
[1]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符慧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研究[D]. 刘建波.兰州理工大学 2014
[2]PV/T一体化的优化设计[D]. 王敬思.太原科技大学 2014
[3]自然循环式光伏光热一体化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结构设计与数值分析[D]. 王帅.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太阳能电池冷却及余热发电研究[D]. 魏晨光.西安工业大学 2012
[5]光伏热系统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 段征强.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5074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能源储量与世界能源储量对比图(来源:国家发改委)
图 2.1 基本结构Fig.2.1 Basic structure射在集热器表面,太阳辐照度一部分经由吸热面板转化一部分是对流、辐射、导热等方式损失的热能lQ ,另外的热能sQ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集热器增
图 2.2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仿真模型图Fig.2.2 The simulation of flat-plate solar collector太阳辐射模型中光照强度计算程序流程图如图 2.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MPPT研究[J]. 张国梁,李虹,刘立群. 电源技术. 2017(01)
[2]PV/T集热器优化设计及实验[J]. 梁子伟,简林桦,闫金州,关欣. 化工进展. 2016(05)
[3]家用智能电热水器控制系统设计[J]. 谭志强,杨俊杰,楼志斌,魏春娟. 仪表技术. 2016(03)
[4]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性能影响因素[J]. 余长富,阮应君,吴家正. 热力发电. 2015(11)
[5]以水为工质的面板式PV/T系统性能研究[J]. 唐李清,朱群志,荆树春,武明岩,陆佳伟. 太阳能学报. 2015(04)
[6]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瞬时效率实验研究[J]. 王林成,全贞花,赵耀华,邓月超,王岗. 太阳能学报. 2015(03)
[7]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应用特性实验研究[J]. 陈剑波,于海照,岳畏畏. 太阳能学报. 2015(01)
[8]采用铝方管结构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研究[J]. 荆树春,朱群志,王文婷,武明岩. 太阳能学报. 2014(09)
[9]PV/T系统中温度因素对光电性能的影响[J]. 汪云云,裴刚,季杰. 太阳能学报. 2013(10)
[10]太阳跟踪控制系统设计[J]. 黄祥康,陈鑫,李树蓉,邱选兵,魏计林.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3(02)
博士论文
[1]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符慧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研究[D]. 刘建波.兰州理工大学 2014
[2]PV/T一体化的优化设计[D]. 王敬思.太原科技大学 2014
[3]自然循环式光伏光热一体化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结构设计与数值分析[D]. 王帅.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太阳能电池冷却及余热发电研究[D]. 魏晨光.西安工业大学 2012
[5]光伏热系统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 段征强.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5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29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