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配电站电压控制策略及暂态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9 11:0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发展战略的实施,电网特别是城市电网正发生着一系列重大变化:负荷增长迅速和电力消费结构变化、供电能力受到城市空间资源限制、分布式能源大量接入、直流负载增加、用户对用电质量要求提升等。本文提出了直流配电站的概念,其作为直流配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类似变电站在交流配电系统中的地位。上一级系统接入直流配电站,经过电压变换后提供给直流母线。直流配电站可以分配电能并直接供给用户或经过变换器变压后供给用户,也可将电能传递给下一级直流配电站。综合考虑直流配电站的供电可靠性、电能配送能力、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一套合理的直流配电站总体拓扑结构,并对直流配电站的主要参数进行了选取。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电压协调控制策略,使得换流器能够共同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并根据各变换器的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中搭建了直流配电站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稳态条件下的仿真,并验证了所构建的直流配电站的可行性和控制策略选取的正确性。最后,对直流配电站负荷投切、直流馈线短路、母线单极接地故障三种扰动下系统的暂态过程进行了具体...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9年我国预计发电量构成比例图
19图 2-10 VSC 交流侧向量关系图根据图 2-10 可得:| | | |LV L I(2-1)2 2 22 | || |cosL LE V E V V(2-2)同时由 PWM 换流器的性质得:dcV Mv(2-3)式中 M 为 PWM 相电压最大利用率。联立式(2-1)、式(2-2)和式(2-3)可得:2 2 2 22 2 2 2| | sin | | sin | | | || |sin sinm m m mmE E V ELIE E V EI (2-4)式中mE 为电网相电动势峰值;mI 为交流侧基波相电流峰值;mV 为交流侧基波相电压峰值。对于满足快速电流跟踪要求,则必须:3dcmvL I (2-5)
VSC2输出功率波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直流配电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J]. 马钊,焦在滨,李蕊. 电网技术. 2017(10)
[2]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及发展分析[J]. 王永平,赵文强,杨建明,汪楠楠,卢宇,李海英.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07)
[3]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暂态过程的解析解法(一):数学模型[J]. 李崇涛,林啸,赵勇,赵利刚,杜正春,夏道止. 电网技术. 2017(01)
[4]直流配电电压等级序列与典型网络架构初探[J]. 盛万兴,李蕊,李跃,殷正刚,吴鸣,孙丽敬,张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3)
[5]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与发展[J]. 孙鹏飞,贺春光,邵华,刘雪飞,安佳坤.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6(06)
[6]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压控制策略[J]. 季一润,袁志昌,赵剑锋,李岩,许树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02)
[7]微网暂态稳定性研究[J]. 帅智康,邹福筱,涂春鸣,沈征.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16)
[8]直流配电网电压等级序列研究[J]. 王丹,柳依然,梁翔,毛承雄,陆继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9)
[9]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J]. 杜翼,江道灼,尹瑞,郑欢,王玉芬.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5(01)
[10]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下垂控制P-V特性曲线时域分析[J]. 罗永捷,李耀华,王平,高范强,李子欣,赵聪,孙湛冬. 电工技术学报. 2014(S1)
硕士论文
[1]直流配电网电磁暂态仿真算法研究[D]. 张达.浙江大学 2014
[2]直流配电系统故障分析与保护技术研究[D]. 胡竞竞.浙江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31947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9年我国预计发电量构成比例图
19图 2-10 VSC 交流侧向量关系图根据图 2-10 可得:| | | |LV L I(2-1)2 2 22 | || |cosL LE V E V V(2-2)同时由 PWM 换流器的性质得:dcV Mv(2-3)式中 M 为 PWM 相电压最大利用率。联立式(2-1)、式(2-2)和式(2-3)可得:2 2 2 22 2 2 2| | sin | | sin | | | || |sin sinm m m mmE E V ELIE E V EI (2-4)式中mE 为电网相电动势峰值;mI 为交流侧基波相电流峰值;mV 为交流侧基波相电压峰值。对于满足快速电流跟踪要求,则必须:3dcmvL I (2-5)
VSC2输出功率波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直流配电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J]. 马钊,焦在滨,李蕊. 电网技术. 2017(10)
[2]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及发展分析[J]. 王永平,赵文强,杨建明,汪楠楠,卢宇,李海英.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07)
[3]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暂态过程的解析解法(一):数学模型[J]. 李崇涛,林啸,赵勇,赵利刚,杜正春,夏道止. 电网技术. 2017(01)
[4]直流配电电压等级序列与典型网络架构初探[J]. 盛万兴,李蕊,李跃,殷正刚,吴鸣,孙丽敬,张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3)
[5]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与发展[J]. 孙鹏飞,贺春光,邵华,刘雪飞,安佳坤.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6(06)
[6]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压控制策略[J]. 季一润,袁志昌,赵剑锋,李岩,许树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02)
[7]微网暂态稳定性研究[J]. 帅智康,邹福筱,涂春鸣,沈征.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16)
[8]直流配电网电压等级序列研究[J]. 王丹,柳依然,梁翔,毛承雄,陆继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9)
[9]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J]. 杜翼,江道灼,尹瑞,郑欢,王玉芬.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5(01)
[10]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下垂控制P-V特性曲线时域分析[J]. 罗永捷,李耀华,王平,高范强,李子欣,赵聪,孙湛冬. 电工技术学报. 2014(S1)
硕士论文
[1]直流配电网电磁暂态仿真算法研究[D]. 张达.浙江大学 2014
[2]直流配电系统故障分析与保护技术研究[D]. 胡竞竞.浙江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31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33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