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9-23 20:09
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电网设备的数量显著的增加,传统的变电站人工监控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智能化电网的发展需要。为此,本文主要以变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首先,通过变电站运行现状的调研,分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并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在线监控等功能模块。其次,参照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C/S架构,采用分层结构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将系统划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个层次,以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并通过各类型数据采集传感器的设置,采集变电站内各设备元件的运行状态和外部电网的运行状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变电站进行自动化监控;然后,采用QT技术,构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开发环境的构建,并以系统登录功能、在线监控功能和监控告警功能为例,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中的关键功能开发实现进行研究。最后,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测试机部署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测试用例的设计,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进行测试研究,测试结果...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技术路线图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生形成相应的活性物质等元素,进一步加快该介质所产生的老化现象,乃至于造成破坏的后果。而在该过程中,放电位置与周边的电场强度会不断增加。在脉冲信号出现的特殊进程中,先是配套的自由电子,通过相应的原子或者是分子产生特殊的分离效应,随后依靠电厂所具备的特殊加速效果,重点表现为其中相应的电流幅值增加。在较为短暂的时间之后,这一加速效应有所降低。在电荷运转参数不恒定的情况下,就会释放相应的瞬态电磁波。通过信号的基本理论可以发现,其所具备的时域以及频域特征,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实际的脉冲讯号持续更加短暂,那么其中的频谱也会相对更宽。局放信号的出现能够通过下述公式进行阐述:)/1(1)(TtteTti(2-1)在前述公式内,t代表着局放脉冲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长,I代表着其中所存在的峰值参数,T作为其中实际的信号上升时间,那么具体的放电量参数是:q=eIT(2-2)针对前述公式的时域特性,通过配套的傅里叶变换,能够获得基本的幅频特性:2)(TwjqwI(2-3)能够依靠比较放电量参数等同、峰值参数以及上升沿存在区别的两组讯号,对应的时域以及频域参数,可以更为高效的认知上升时间最终所构成的影响。具体信息可以参考下图2-1的标识。图2-1放电脉冲信号时域波形
第二章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相关技术9图2-2放电脉冲信号频域波形(2)过电压监控雷电过电压有着以下特征:①在这个阶段中的电流特别高,但持续时间较短;②过电压的来源是系统电源,要比雷电过电压持续的时间长,选择套管电路为模型,采用1.2/50μs标准雷电波以及250/2500μs过电压充当基本的输入,围绕其中特定的故障信号开展分析。图2-3介绍了实际参数是450kV1.2/50μ,s过电压影响之下的特定泄漏电流与相应的频谱数据。在该影响下,最终的参数大概是300A,相应的上限频率参数大概是3MHz。(a)雷电过电压下套管末屏抽头泄漏电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39Pu alpha spectrum analysis based on PIPS detector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tions with vacuum and distance[J]. Rui Shi,Xian-Guo Tuo,Huai-Liang Li,Jian-Bo Yang,Yi Cheng,Hong-Long Zhe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7(01)
[2]分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高心,赵东方. 科技风. 2015(21)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应用研究[J]. 韩启华,李爱玲. 科技创新导报. 2015(22)
[4]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后台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 李永锋. 电子设计工程. 2015(07)
[5]对电力自动化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探讨[J]. 王晶,涂恒方. 科技展望. 2015(06)
[6]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箱式变电站监测系统设计[J]. 李先付,刘贤兴,施凯,沈冬波. 电测与仪表. 2014(22)
[7]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网络设计及应用[J]. 徐艳松,朱联联,王玉博,张向前,牛松森. 电器工业. 2014(10)
[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地监控软件开发[J]. 王永岗. 电子世界. 2014(18)
[9]长治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急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李强,郝瑞,程梅芳. 华北电力技术. 2013(06)
[10]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标准化管理探讨[J]. 张江,楼书氢,徐琴. 中国电力教育. 2013(17)
博士论文
[1]基于虚拟仪器和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 刘建锋.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110kV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方案的设计[D]. 林炜.华侨大学 2015
[2]基于ZigBee的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D]. 宋延.安徽理工大学 2014
[3]变电站一次设备触点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关建.西南交通大学 2014
[4]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视频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旭.华北电力大学 2014
[5]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葛亮.华北电力大学 2014
[6]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 吴永亮.华北电力大学 2013
[7]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及其通信研究[D]. 刘勇.河南工业大学 2013
[8]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设计[D]. 林水来.华侨大学 2013
[9]变电站空间瞬态磁场监测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D]. 邹恒纳.电子科技大学 2013
[10]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架构设计与信息建模[D]. 钮彬.上海交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06336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技术路线图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生形成相应的活性物质等元素,进一步加快该介质所产生的老化现象,乃至于造成破坏的后果。而在该过程中,放电位置与周边的电场强度会不断增加。在脉冲信号出现的特殊进程中,先是配套的自由电子,通过相应的原子或者是分子产生特殊的分离效应,随后依靠电厂所具备的特殊加速效果,重点表现为其中相应的电流幅值增加。在较为短暂的时间之后,这一加速效应有所降低。在电荷运转参数不恒定的情况下,就会释放相应的瞬态电磁波。通过信号的基本理论可以发现,其所具备的时域以及频域特征,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实际的脉冲讯号持续更加短暂,那么其中的频谱也会相对更宽。局放信号的出现能够通过下述公式进行阐述:)/1(1)(TtteTti(2-1)在前述公式内,t代表着局放脉冲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长,I代表着其中所存在的峰值参数,T作为其中实际的信号上升时间,那么具体的放电量参数是:q=eIT(2-2)针对前述公式的时域特性,通过配套的傅里叶变换,能够获得基本的幅频特性:2)(TwjqwI(2-3)能够依靠比较放电量参数等同、峰值参数以及上升沿存在区别的两组讯号,对应的时域以及频域参数,可以更为高效的认知上升时间最终所构成的影响。具体信息可以参考下图2-1的标识。图2-1放电脉冲信号时域波形
第二章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相关技术9图2-2放电脉冲信号频域波形(2)过电压监控雷电过电压有着以下特征:①在这个阶段中的电流特别高,但持续时间较短;②过电压的来源是系统电源,要比雷电过电压持续的时间长,选择套管电路为模型,采用1.2/50μs标准雷电波以及250/2500μs过电压充当基本的输入,围绕其中特定的故障信号开展分析。图2-3介绍了实际参数是450kV1.2/50μ,s过电压影响之下的特定泄漏电流与相应的频谱数据。在该影响下,最终的参数大概是300A,相应的上限频率参数大概是3MHz。(a)雷电过电压下套管末屏抽头泄漏电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39Pu alpha spectrum analysis based on PIPS detector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tions with vacuum and distance[J]. Rui Shi,Xian-Guo Tuo,Huai-Liang Li,Jian-Bo Yang,Yi Cheng,Hong-Long Zhe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7(01)
[2]分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高心,赵东方. 科技风. 2015(21)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应用研究[J]. 韩启华,李爱玲. 科技创新导报. 2015(22)
[4]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后台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 李永锋. 电子设计工程. 2015(07)
[5]对电力自动化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探讨[J]. 王晶,涂恒方. 科技展望. 2015(06)
[6]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箱式变电站监测系统设计[J]. 李先付,刘贤兴,施凯,沈冬波. 电测与仪表. 2014(22)
[7]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网络设计及应用[J]. 徐艳松,朱联联,王玉博,张向前,牛松森. 电器工业. 2014(10)
[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地监控软件开发[J]. 王永岗. 电子世界. 2014(18)
[9]长治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急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李强,郝瑞,程梅芳. 华北电力技术. 2013(06)
[10]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标准化管理探讨[J]. 张江,楼书氢,徐琴. 中国电力教育. 2013(17)
博士论文
[1]基于虚拟仪器和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 刘建锋.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110kV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方案的设计[D]. 林炜.华侨大学 2015
[2]基于ZigBee的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D]. 宋延.安徽理工大学 2014
[3]变电站一次设备触点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关建.西南交通大学 2014
[4]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视频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旭.华北电力大学 2014
[5]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葛亮.华北电力大学 2014
[6]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 吴永亮.华北电力大学 2013
[7]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及其通信研究[D]. 刘勇.河南工业大学 2013
[8]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设计[D]. 林水来.华侨大学 2013
[9]变电站空间瞬态磁场监测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D]. 邹恒纳.电子科技大学 2013
[10]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架构设计与信息建模[D]. 钮彬.上海交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06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40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