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化与控制
发布时间:2021-10-11 03:22
PEMFC具有高效清洁、负荷变化响应快速、工作温度低、启动速度快等优点,特别适合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动力源。它能使汽车具有环境污染小、能量密度高和能量总体利用效率高这三大优势,相比于现有的内燃机汽车,更加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但是,PEMFC电堆内部的水热特性会直接影响电堆的工作特性,而电堆的工作温度又对水热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工作温度对电堆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为了保证电堆工作的稳定和高效,本文建立了 PEMFC电堆的仿真模型,针对电堆的工作温度展开研究,以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首先,建立了关于PEMFC电堆的阳极流道、阴极流道、水传输、电池电压和电池散热的动态模型,并在该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电堆稳态仿真模型。它们充分考虑了电堆的电化学特性、水传输特性、气体流动特性和散热特性,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对比验证。在确定模型合理的基础上,针对电堆的工作温度展开了恒温仿真和非恒温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电堆恒温运行更为有利。因此,若要实现电堆的恒温运行,需解决温度的选取问题及其控制问题。针对电堆温度的选取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展开了优化研究。同时,为了解决优化计算速...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不同燃料的理论能量密度(kWh/kg)??3.燃料电池的总效率较高,如图1.2所示[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气的污染,有助于缓解全球环境污染问题。??表1-2采用各类能源发电的污染情况比较(kgHO-YkWh)-1)?[5]??污染成分?NOx?S02?尘末?烃类??燃料电池?63-107?0-0.12?0-0.014?14-102??天然气火力发电?1800?2.5-230?0-90?20-1270??煤火力发电?3200?8200?365-680?30-10000??重油火力发电?3200?4550?45-320?135-5000??2.氢气的理论能量密度高,如图1.1所示。虽然在计算中加入燃料所需的??氧气时,氢气能量密度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汽车在行使时可以在外界空气中获??取氧气,不必在汽车上增加储氧设备。在不计燃料所需的氧气时,氢气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是锂电池的80多倍,解决了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v?%??图1.1不同燃料的理论能量密度(kWh/kg)??3.燃料电池的总效率较高,如图1.2所示[8]。??—?燃谋?—]??效率92%??效率45%?|---发电站一一?锂电池--刁??」| ̄?效率?37%??效效率62%?;?m?...?J??率?75?W??????95?%?——>?总效率37%??/〇[—?—174%?一 ̄^7|」巧砂’。?——>?总效率49.2%??—总效率而。??图1.2三种不同汽车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图1.2中给出了将燃煤、燃油、天然气这些化石能源转化为内燃机、锂电池、??2??
重视和积极研宄。??1.2燃料电池系统简述??1.2.1?PEMFC?电堆??PEMFC电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由一系列的单体电池串联叠加组合??而成,并且电池与电池之间还会视情况安装冷却板,以实现冷却水对电堆的调温。??2FT=H2〇??H2?—??〇2?麗:?^?t??\?3?W?’燃料电池??阳极板^I?_?MEA?电堆??酣敗层??3?卜誦a?2阳极催化层??3?B?。?3质子交换膜??^?1?=?P?4阴极催化层??3?4?板5阴极扩敗层??图1.3?PEMFC电堆结构图??单体PEMFC由阳极流道板、阳极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阴极催化层、阴极气体扩散层和阴极流道板这7部分组成。其中除去阳极流道板??和阴极流道板,其余部件通常被压缩为膜电极组件(MEA),如图1.3所示。氢气??在阳极催化剂层处发生电化学反应,失电子变为氢离子。氢离子需要与水分子结??合变为水合质子H+(xH20)的形式才能穿过质子交换膜,所以要求膜组件必须足??够湿润。氢离子到达阴极催化层后,与氧离子和外电路流入的电子结合,发生反??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9年燃料电池市场前景研究报告[J]. 电器工业. 2019(04)
[2]不同流场的PEMFC性能研究[J]. 罗鑫,陈士忠,夏忠贤. 电池. 2017(04)
[3]7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台散热系统设计[J]. 张敏.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7(08)
[4]空气换热器加热工况动态数学模型及仿真[J]. 张俊,刘刚,甘长德.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06)
[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零下冷启动研究进展[J]. 张剑波,黄福森,黄俊,赵波,王诚,毛宗强. 化学通报. 2017(06)
[6]水冷PEMFC热管理系统流量跟随控制策略[J]. 陈维荣,牛茁,韩喆,刘优贤,刘志祥. 化工学报. 2017(04)
[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低温起动仿真[J]. 李义,许思传,许澎. 电源技术. 2016(06)
[8]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沈春晖,余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9]燃料电池机车温度系统建模和控制[J]. 郭爱,陈维荣,李奇,刘志祥,李艳昆. 系统仿真学报. 2015(01)
[10]4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建模与仿真[J]. 高昆鹏,章桐,黄晨东,周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博士论文
[1]PEM燃料电池动态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 徐腊梅.武汉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建模与性能仿真分析[D]. 常英杰.重庆理工大学 2017
[2]变速变量泵动态性能研究与应用[D]. 赵姗姗.吉林大学 2015
[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的动态建模、控制仿真及故障诊断策略研究[D]. 朱柳.上海交通大学 2012
[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建模及动态仿真[D]. 公维磊.山东建筑大学 2011
[5]考虑水传输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特性仿真研究[D]. 陈伟.山东大学 2010
[6]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 刘杰.武汉理工大学 2008
[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特性仿真研究[D]. 王振.山东大学 2007
[8]燃料电池发动机水热管理系统研究[D]. 彭其泽.武汉理工大学 2007
[9]PEMFC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D]. 王贤海.武汉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9690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不同燃料的理论能量密度(kWh/kg)??3.燃料电池的总效率较高,如图1.2所示[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气的污染,有助于缓解全球环境污染问题。??表1-2采用各类能源发电的污染情况比较(kgHO-YkWh)-1)?[5]??污染成分?NOx?S02?尘末?烃类??燃料电池?63-107?0-0.12?0-0.014?14-102??天然气火力发电?1800?2.5-230?0-90?20-1270??煤火力发电?3200?8200?365-680?30-10000??重油火力发电?3200?4550?45-320?135-5000??2.氢气的理论能量密度高,如图1.1所示。虽然在计算中加入燃料所需的??氧气时,氢气能量密度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汽车在行使时可以在外界空气中获??取氧气,不必在汽车上增加储氧设备。在不计燃料所需的氧气时,氢气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是锂电池的80多倍,解决了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v?%??图1.1不同燃料的理论能量密度(kWh/kg)??3.燃料电池的总效率较高,如图1.2所示[8]。??—?燃谋?—]??效率92%??效率45%?|---发电站一一?锂电池--刁??」| ̄?效率?37%??效效率62%?;?m?...?J??率?75?W??????95?%?——>?总效率37%??/〇[—?—174%?一 ̄^7|」巧砂’。?——>?总效率49.2%??—总效率而。??图1.2三种不同汽车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图1.2中给出了将燃煤、燃油、天然气这些化石能源转化为内燃机、锂电池、??2??
重视和积极研宄。??1.2燃料电池系统简述??1.2.1?PEMFC?电堆??PEMFC电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由一系列的单体电池串联叠加组合??而成,并且电池与电池之间还会视情况安装冷却板,以实现冷却水对电堆的调温。??2FT=H2〇??H2?—??〇2?麗:?^?t??\?3?W?’燃料电池??阳极板^I?_?MEA?电堆??酣敗层??3?卜誦a?2阳极催化层??3?B?。?3质子交换膜??^?1?=?P?4阴极催化层??3?4?板5阴极扩敗层??图1.3?PEMFC电堆结构图??单体PEMFC由阳极流道板、阳极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阴极催化层、阴极气体扩散层和阴极流道板这7部分组成。其中除去阳极流道板??和阴极流道板,其余部件通常被压缩为膜电极组件(MEA),如图1.3所示。氢气??在阳极催化剂层处发生电化学反应,失电子变为氢离子。氢离子需要与水分子结??合变为水合质子H+(xH20)的形式才能穿过质子交换膜,所以要求膜组件必须足??够湿润。氢离子到达阴极催化层后,与氧离子和外电路流入的电子结合,发生反??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9年燃料电池市场前景研究报告[J]. 电器工业. 2019(04)
[2]不同流场的PEMFC性能研究[J]. 罗鑫,陈士忠,夏忠贤. 电池. 2017(04)
[3]7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台散热系统设计[J]. 张敏.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7(08)
[4]空气换热器加热工况动态数学模型及仿真[J]. 张俊,刘刚,甘长德.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06)
[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零下冷启动研究进展[J]. 张剑波,黄福森,黄俊,赵波,王诚,毛宗强. 化学通报. 2017(06)
[6]水冷PEMFC热管理系统流量跟随控制策略[J]. 陈维荣,牛茁,韩喆,刘优贤,刘志祥. 化工学报. 2017(04)
[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低温起动仿真[J]. 李义,许思传,许澎. 电源技术. 2016(06)
[8]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沈春晖,余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9]燃料电池机车温度系统建模和控制[J]. 郭爱,陈维荣,李奇,刘志祥,李艳昆. 系统仿真学报. 2015(01)
[10]4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建模与仿真[J]. 高昆鹏,章桐,黄晨东,周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博士论文
[1]PEM燃料电池动态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 徐腊梅.武汉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建模与性能仿真分析[D]. 常英杰.重庆理工大学 2017
[2]变速变量泵动态性能研究与应用[D]. 赵姗姗.吉林大学 2015
[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的动态建模、控制仿真及故障诊断策略研究[D]. 朱柳.上海交通大学 2012
[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建模及动态仿真[D]. 公维磊.山东建筑大学 2011
[5]考虑水传输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特性仿真研究[D]. 陈伟.山东大学 2010
[6]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 刘杰.武汉理工大学 2008
[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特性仿真研究[D]. 王振.山东大学 2007
[8]燃料电池发动机水热管理系统研究[D]. 彭其泽.武汉理工大学 2007
[9]PEMFC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D]. 王贤海.武汉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9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42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