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制
本文关键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是急剧上升,传统的能源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传统的一次能源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少,并且传统能源污染性大,对环境的破坏性大,于是新型能源被研制和开发,像太阳能,风能,潮汐,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应用范围在扩大。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的再生能源,成为新型能源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光伏电池正向低成本,高效率和高的可靠性发展。目前,由于光照不均匀出现的阴影和电池板的裂纹等原因,影响光伏电池的功率输出,为了克服这些影响,微逆变器与单个电池板进行结合,并且加入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设备,这样就可以提高电池板的输出效率了,并且这种组合较为灵活,可以模块化生产,故可以大力推广。本文的并网微逆变器的研制是以交错反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作原理,并对采用的控制技术,最大功率点跟踪以及孤岛检测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首先介绍了微逆变器拓扑电路的选择,并分析了单端反激式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对反激变换器工作在断续和连续工作模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断续工作模式;对有源钳位反激逆换器进行了研究;对微逆变器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来确定合理的控制方法和策略,确定了PI控制策略来作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最大功率点跟踪是采用扰动观察法来实现的;反孤岛策略是采用无源主动式来进行孤岛检测的,确保了电路的正常运行以及设备的保护;然后用Matlab仿真软件对交错反激微逆变器系统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最后对交错反激微逆变器进行硬件设计与软件实现。
【关键词】:光伏发电 交错反激变换 微逆变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0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4
- 1.2 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发展现状14-18
- 1.2.1 微逆变器的研究现状14
- 1.2.2 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几个关键技术14-16
- 1.2.3 单相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16-18
- 1.3 单相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18
- 1.3.1 微逆变器的由来18
- 1.3.2 微型逆变器的设计原则18
- 1.4 论文主要完成的内容18-20
- 2 基于反激变换器的光伏并网微逆变器20-32
- 2.1 微逆变器的拓扑电路20-21
- 2.2 单端反激式变换电路21-23
- 2.2.1 反激变换器连续工作模式22-23
- 2.2.2 反激变换器断续工作模式23
- 2.3 交错并联反激逆变器23-26
- 2.4 有源钳位反激逆变器26-29
- 2.5 本章小结29-32
- 3 微逆变器的控制技术32-46
- 3.1 电流补偿控制33-36
- 3.1.1 单频率的DCM的控制34-36
- 3.1.2 负载共享控制36
- 3.2 MPPT控制36-38
- 3.3 孤岛检测38-42
- 3.3.1 无源检测39-40
- 3.3.2 有源检测40
- 3.3.3 无源主动式孤岛检测40-42
- 3.4 功率解耦技术42-44
- 3.4.1 功率解耦原理42-43
- 3.4.2 功率解耦方法43-44
- 3.5 本章小结44-46
- 4 交错反激式微逆变器系统的建模及仿真46-54
- 4.1 光伏电池模型46-49
- 4.2 系统建模和仿真及分析49-52
- 4.2.1 PWM模块建模49-50
- 4.2.2 MPPT仿真50-51
- 4.2.3 孤岛检测仿真51-52
- 4.3 本章小结52-54
- 5 微逆变器的电路设计54-69
- 5.1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54-58
- 5.1.1 反激变压器的选择54-56
- 5.1.2 开关管MOSFET的选择56-57
- 5.1.3 去耦电容的选择57-58
- 5.1.4 有源钳位电路58
- 5.2 硬件电路的设计58-63
- 5.2.1 硬件电路的设计58-60
- 5.2.2 主开关管驱动电路60-61
- 5.2.3 电网电压的过零检测61-62
- 5.2.4 PV电池电压采样62-63
- 5.3 软件的控制实现63-67
- 5.3.1 主控芯片63-64
- 5.3.2 软件设计64-67
- 5.4 本章小结67-69
- 6 结论与展望69-71
- 6.1 结论69
- 6.2 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7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从极;牛中伟;赵莉华;黄学文;;一种改进的并网光伏逆变器电流控制系统[J];电源技术;2015年05期
2 殷明;王一军;王海龙;韩华;;基于反激变换器的光伏并网微逆变器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5年03期
3 党克;杨富磊;张慧明;严干贵;;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远程孤岛检测[J];农村电气化;2015年02期
4 张丽;方宇;赵齐齐;孙鹏;;有源钳位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效率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5年02期
5 史宁;唐胜安;唐海国;黄晶晶;;光伏并网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4年06期
6 高延丽;焦晓雷;;基于Saber的光伏并网微逆变器仿真研究[J];低压电器;2013年21期
7 刘领;;地方光伏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刘计龙;杨旭;赵春朋;安昱;;用于高压电力电子装置的辅助电源的设计[J];电源学报;2012年01期
9 汪义旺;曹刚;鲁振京;;一种新型太阳能供电照明系统的设计[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余涛;余婕;;光伏并网发电的研究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彦强;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学;基于AutoCAD的民用建筑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2年
3 孙玉巍;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柴文野;三相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5 黄红桥;单级式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爽莹;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竞争力及其成长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杨伟昕;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及并网运行[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褚小莉;光伏并网中的孤岛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4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