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建模与运行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10:15
当今,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已被广泛用于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传统电力系统。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很好地集成、应用分布式新能源的形式,可以起到缓解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的作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一种融合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优点的微电网结构,不仅便于交流和直流特性的源荷接入,而且减少了中间变换环节,降低能量变换带来的损耗。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s)作为绿色出行工具,是未来大力发展的对象,其大范围应用将会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等负面影响,所以有必要利用车与电网互联(Vehicle to Grid,V2G)技术对其进行控制管理。而把电动汽车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结合起来的基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V2G技术,可以解决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的不利影响,也可以降低微电网的建设成本。本文主要研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建模、协调运行及电动汽车V2G模式等条件下对系统的瞬态影响。首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常见的发电系统(如光伏、风能、燃料电池)和储能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重点展开其数学模型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模块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作用与特点分析其接口电路和控制策略。同时分析了电动汽车充...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4-2018中国纯电动车保有量变化趋势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仿真分析光伏电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及其表面温度,为了得出其在这两种下的输出特性关系,故分别保持温度和光照强度不变进行仿真分析。图 光照强度保持不变时的仿真结果,此时设置 S=1000 W/m2,而温度则分别°C、25°C、50°C、75°C,则从光伏电池板的功率-电压和电流-电压的曲线知:随着温度从 0-70°C 上升变化时,最大功率及开路电压反而随之降低流基本不受影响。
?史直鸨3治露群凸庹涨慷炔槐浣?蟹抡娣治觥M?2-4 图2-5 为光照强度保持不变时的仿真结果,此时设置 S=1000 W/m2,而温度则分别取及值 0°C、25°C、50°C、75°C,则从光伏电池板的功率-电压和电流-电压的曲线变化图可知:随着温度从 0-70°C 上升变化时,最大功率及开路电压反而随之降低,而短路电流基本不受影响。图 2-4 光伏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 P-U 曲线图Fig 2-4 P-U curve of PV cell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图 2-5 光伏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 I-U 曲线图Fig 2-5 I-U curve of PV cell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同理,为了反映出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特性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 2-6 及图 2-7为保持温度为 =25°C 时功率-电压和电流-电压曲线仿真结果图,此时设置光照强度的取值分别为 400 W/m2、600 W/m2、800 W/m2及 1000 W/m2。图 2-6 可知,当光照从 400W/m2以间隔 200W/m2上升到 1000 W/m2时,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基本保持不变,都基本出现在 32V 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动汽车充电对微电网的影响[J]. 马泽坤,欧祖文,荀晓玉,郝一鸣. 电工文摘. 2017(06)
[2]考虑分时电价电动汽车负荷的微电网优化调度[J]. 徐从启,高瑞林,贾桂芝,王永谦,刘庆辉. 电气工程学报. 2017(11)
[3]V2G技术在微电网中控制的研究与仿真[J]. 曹华锋,白迪,赵志刚.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7(03)
[4]NPC三电平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仿真研究[J]. 周春,欧阳丽,古云蛟,葛兴凯. 上海电气技术. 2015(02)
[5]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J]. 丁明,田龙刚,潘浩,张雪松,周金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09)
[6]微电网技术综述[J]. 杨新法,苏剑,吕志鹏,刘海涛,李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01)
[7]智能直流配电网研究综述[J]. 宋强,赵彪,刘文华,曾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25)
[8]电动汽车V2G技术综述[J]. 刘晓飞,张千帆,崔淑梅. 电工技术学报. 2012(02)
[9]包含电动汽车的风/光/储微电网经济性分析[J]. 茆美琴,孙树娟,苏建徽.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14)
博士论文
[1]面向能源互联网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研究[D]. 唐梦婷.新疆大学 2018
[2]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拓扑与控制策略研究[D]. 贾利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3]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运行控制[D]. 李霞林.天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小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控制研究[D]. 钟亮.南昌大学 2018
[2]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策[D]. 邹磊.天津理工大学 2018
[3]V2G车载双向充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D]. 常海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7
[4]I型NPC式三电平整流器的研究与实现[D]. 卢昭禹.北京工业大学 2016
[5]面向V2G的双向AC/DC变换器调制策略与功率解耦技术研究[D]. 任玉虎.浙江大学 2016
[6]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研究[D]. 李洁.河北工程大学 2015
[7]电动汽车V2G充放电机的研究[D]. 王传晓.山东理工大学 2014
[8]基于Matlab/Simulink的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D]. 常波.南京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98684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4-2018中国纯电动车保有量变化趋势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仿真分析光伏电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及其表面温度,为了得出其在这两种下的输出特性关系,故分别保持温度和光照强度不变进行仿真分析。图 光照强度保持不变时的仿真结果,此时设置 S=1000 W/m2,而温度则分别°C、25°C、50°C、75°C,则从光伏电池板的功率-电压和电流-电压的曲线知:随着温度从 0-70°C 上升变化时,最大功率及开路电压反而随之降低流基本不受影响。
?史直鸨3治露群凸庹涨慷炔槐浣?蟹抡娣治觥M?2-4 图2-5 为光照强度保持不变时的仿真结果,此时设置 S=1000 W/m2,而温度则分别取及值 0°C、25°C、50°C、75°C,则从光伏电池板的功率-电压和电流-电压的曲线变化图可知:随着温度从 0-70°C 上升变化时,最大功率及开路电压反而随之降低,而短路电流基本不受影响。图 2-4 光伏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 P-U 曲线图Fig 2-4 P-U curve of PV cell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图 2-5 光伏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 I-U 曲线图Fig 2-5 I-U curve of PV cell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同理,为了反映出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特性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 2-6 及图 2-7为保持温度为 =25°C 时功率-电压和电流-电压曲线仿真结果图,此时设置光照强度的取值分别为 400 W/m2、600 W/m2、800 W/m2及 1000 W/m2。图 2-6 可知,当光照从 400W/m2以间隔 200W/m2上升到 1000 W/m2时,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基本保持不变,都基本出现在 32V 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动汽车充电对微电网的影响[J]. 马泽坤,欧祖文,荀晓玉,郝一鸣. 电工文摘. 2017(06)
[2]考虑分时电价电动汽车负荷的微电网优化调度[J]. 徐从启,高瑞林,贾桂芝,王永谦,刘庆辉. 电气工程学报. 2017(11)
[3]V2G技术在微电网中控制的研究与仿真[J]. 曹华锋,白迪,赵志刚.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7(03)
[4]NPC三电平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仿真研究[J]. 周春,欧阳丽,古云蛟,葛兴凯. 上海电气技术. 2015(02)
[5]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J]. 丁明,田龙刚,潘浩,张雪松,周金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09)
[6]微电网技术综述[J]. 杨新法,苏剑,吕志鹏,刘海涛,李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01)
[7]智能直流配电网研究综述[J]. 宋强,赵彪,刘文华,曾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25)
[8]电动汽车V2G技术综述[J]. 刘晓飞,张千帆,崔淑梅. 电工技术学报. 2012(02)
[9]包含电动汽车的风/光/储微电网经济性分析[J]. 茆美琴,孙树娟,苏建徽.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14)
博士论文
[1]面向能源互联网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研究[D]. 唐梦婷.新疆大学 2018
[2]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拓扑与控制策略研究[D]. 贾利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3]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运行控制[D]. 李霞林.天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小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控制研究[D]. 钟亮.南昌大学 2018
[2]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策[D]. 邹磊.天津理工大学 2018
[3]V2G车载双向充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D]. 常海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7
[4]I型NPC式三电平整流器的研究与实现[D]. 卢昭禹.北京工业大学 2016
[5]面向V2G的双向AC/DC变换器调制策略与功率解耦技术研究[D]. 任玉虎.浙江大学 2016
[6]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研究[D]. 李洁.河北工程大学 2015
[7]电动汽车V2G充放电机的研究[D]. 王传晓.山东理工大学 2014
[8]基于Matlab/Simulink的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D]. 常波.南京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98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49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