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主动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18:00

  本文关键词:主动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的不断加大,促进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是传统被动式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吸纳能力有限,为了提高电力装备的利用率和配电网对新能源的渗透率,发展主动配电网技术成了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提高和运行方式的复杂性可能引起保护拒动、误动或重合闸失败等问题,所以主动配电网的保护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首先,从能源发展形势入手,指出了发展主动配电网的迫切性,由于主动配电网中含有较大比例的分布式电源,双向潮流的出现和主动管理方式的灵活性给主动配电网保护带来了难题,从6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主动配电网保护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作为主动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分布式电源的分类、原理并简要介绍了主动配电网在国际上的示范性工程项目,展望了主动配电网的前景。其次分析了影响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因素,包括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故障时分布式电源隔离策略、控制方式和主动管理方式,重点对分布式电源并网给主动配电网保护造成的影响做了分析,从数学角度分析了故障点的变化和分布式电源并网容量变化对主动配电网保护造成的影响。最后,鉴于现有的方向保护都要用到电压信号,而配电网又不能提供大量电压信号的现实问题,构造了一种基于故障电流正序分量及参考量相位比较的故障方向判据,依据该判据,保护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区段,并由此实现故障点上、下游保护有选择性地配合动作将故障切除。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系统误差的存在,通过引入泛化角而有效提高了故障方向判据的鲁棒性,使故障方向判据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该保护方案只需要提供故障后的电流信号,不需要电压信号和故障前的电流信号,可减少电压互感器的装设,且保护间的配合只需要传输闭锁信号和跳闸信号,可降低保护对通信系统的要求。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主动配电网的模型,通过对不同故障类型和不同过渡电阻、不同分布式电源渗透率情况下出现的故障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 主动配电网 继电保护 故障分量 相位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27;TM7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9-15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5-17
  • 第二章 主动配电网概述17-23
  • 2.1 主动配电网概念及其组成17-18
  • 2.2 分布式发电简述18-20
  • 2.2.1 光伏发电18-19
  • 2.2.2 风力发电19
  • 2.2.3 其它典型分布式电源19-20
  • 2.3 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现状20-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影响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因素分析23-35
  • 3.1 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要求23
  • 3.2 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23-32
  • 3.2.1 故障点位置的变化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24-28
  • 3.2.2 分布式电源容量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28-32
  • 3.3 故障时不同隔离策略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32
  • 3.4 不同控制方式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32-33
  • 3.5 不同运行方式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33
  • 3.6 主动管理方式对主动配电网保护的影响33-34
  • 3.7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主动配电网保护方案设计35-50
  • 4.1 常规基于电压信息的故障方向判别方法35-38
  • 4.1.1 90°功率方向元件35-36
  • 4.1.2 零序功率方向元件36
  • 4.1.3 工频变化量方向元件36
  • 4.1.4 阻抗方向元件36-37
  • 4.1.5 功率方向元件37-38
  • 4.2 基于电流相位比较的故障方向判据38-43
  • 4.2.1 正向潮流下出现故障39-43
  • 4.2.2 反向潮流情况下出现故障43
  • 4.3 基于故障电流正序分量相位比较的判据43-45
  • 4.4 与保护相关的问题45-49
  • 4.4.1 故障条件的判断45-46
  • 4.4.2 正序分量的合成方法46-47
  • 4.4.3 保护配合方法47-48
  • 4.4.4 相角及相角差的取值范围48
  • 4.4.5 保护方案的适用范围48
  • 4.4.6 保护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分析48-49
  • 4.5 本章小节49-50
  • 第五章 保护方案应用仿真与效果分析50-65
  • 5.1 仿真模型50-52
  • 5.2 故障类型对保护方案的影响52-57
  • 5.2.1 BC线路中点出现三相故障52-53
  • 5.2.2 BC线路中间出现两相故障53-55
  • 5.2.3 BC线路中点出现单相故障55-57
  • 5.3 过渡电阻对保护方案的影响57-58
  • 5.4 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对保护方案的影响58-64
  • 5.4.1 渗透率为 20%时三相故障情况59
  • 5.4.2 渗透率为 20%时两相故障情况59-61
  • 5.4.3 渗透率为 20%时单相故障情况61-63
  • 5.4.4 渗透率为 40%时出现故障情况63-64
  • 5.5 本章小结64-65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65-67
  • 6.1 总结65
  • 6.2 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2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恒;;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J];科技风;2012年21期

2 陈祥;崔弘;买文捷;;分布式电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J];电气应用;2013年11期

3 武祖林;;浅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3年24期

4 赵政;;我国分布式电源产业挑战分析与应对策略[J];轻工科技;2013年11期

5 汪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措施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3年23期

6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7 张国光;分布式电源技术简介[J];电气时代;2004年11期

8 Dhaval Dalal;分布式电源结构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04年10期

9 陈金富,卢炎生;分布式电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2期

10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9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源长 苟慧智;分布式电源不可忽视[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5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旭辉;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日趋规范化[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周天沛;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资源的优化运行与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张惠智;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及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徐栎;面向可靠性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晓龙;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刘志鹏;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对配电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麻秀范;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付顺;基于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巩翔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谐波潮流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张胜鑫;分布式电源并网中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龙淼;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研究与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8 张曦;基于广域信息的DG孤岛保护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梅红兴;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皓然;基于流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扩展规划[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主动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52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b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