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碳材料改性实现钛酸锌锂负极材料性能优化

发布时间:2021-12-10 12:17
  随着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安全环保、寿命长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材料,在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钛酸锌锂作为新型负极材料,具有229 mAh g-1的理论容量(高于钛酸锂),并且具有和钛酸锂相似的稳定晶体结构,具有相对比较好的循环寿命。然而相对于商业化的石墨负极,钛酸锌锂的导电性较差,容易使其在大电流下产生较大的极化,导致差的电化学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钛酸锌锂进行表面碳包覆,以提高其导电性。探究了不同碳源黄腐酸、聚丙烯腈等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钛酸锌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和改性作用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在氮气气氛下高温烧结黄腐酸和钛酸锌锂的混合物,得到表面包覆突起状碳层的钛酸锌锂负极,该结构能够同时得到高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并且碳在提高钛酸锌锂导电性的同时实现了 N和S的共掺杂。实验结果表明,当黄腐酸量为28wt%,煅烧温度为800℃时,得到的材料首次效率达到88%,在0.1、0.2、0.4、0.8和1.6 A g-1电流密度下分别具有191、179.4、165.4、157.1、143.5 mAh g-1的放电容量,且在0....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碳材料改性实现钛酸锌锂负极材料性能优化


图1.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图[28]

钛酸,晶体结构,晶石


参数由a=0_8372?nm、V=586?A3变成了?a=0.8395?nm、V=591?A3,晶胞参数??变化了约0.3%)?[33],保证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LbZnTbOs是钛基材料中替代??LUTis〇i2的首眩??LbZnTi3〇8具有尖晶石结构(立方晶系中的一种),是属于LhMM’308?(M=Co、Mg、??Zn,?M’=Ge、Ti)尖晶石系列中的一种,具有P4332空间群,该材料最初是被用作介电陶??瓷进行探宂,随后有了关于锂离子电池方面的报道。钛酸锌锂的晶体结构如图1.2所示,??其结构可以写成(Lk).5ZTO.5)?tet?(LksTiu)?<k,〇4,?Li+可以在其中的三维通道中可逆的嵌入??和脱出,并伴随着TfVTP+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由于Li2ZnTb〇8有着复杂的晶体结构,??Li+在其中的迁移路径尚未确定。??if??图1.2钛酸锌锂的晶体结构^1。??Figure?1.2?The?crystal?structure?of?LbZnTbOs1351.??-5?-??

衍射图,图谱,拉曼,石墨化


)将FI、l/3wt%的F2和F3分别在相同条件下于750?°C进行煅烧,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分别控制在5?°C/min左右,保温5?h。待降温结束后,取出样品并用300目的筛??子进行过筛,得到均匀的粉末样品,分别标号为FA1、FA2和FA3。??(3)将剩余的F2前驱体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按照(2)中相同的条件在800?°C和??850?°C下进行锻烧并且过筛,得到对比样品标号为FA2-800和FA2-850。??3.3结果与讨论??3.3.1?XRD?和?Raman?分析??图3.1?(a)为纯钛酸锌锂(PZ)和包碳后样品(LZTO/C)的XRD衍射图,从图中??能够看出FA1、FA2、FA3以及PZ的晶相相同,都为立方相LbZnTi3〇8(JCPDS#86-1512)。??根据谢乐公式Z)=K;./(^cos0),以(311)晶面为标准可以计算出FA1、FA2、FA3以及PZ??的平均晶粒直径分别为45.8、48.4、48.0和54.3?nm。由于碳的作用,材料平均晶粒尺寸??并没有因为二次烧结而长大。??碳的存在以及石墨化程度可以通过拉曼光谱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以FA2的拉曼为例,??如图3.1?(b)所示,图中长方形范围内的拉曼峰属于LbZnTbOs的振动模式,除此之外,??位于1325?cnv1的D峰和1586?cnr1的G峰分别代表无定型的碳和石墨化的碳[46],这两个??峰的强度(Id/Ig)比为1.25,说明黄腐酸在750?°C下烧结得到的碳的石墨化程度比较低。??(a)?|?(b)?D??..?..I?l?.?i?1?一?\?c???::;|?/M??...11?I?.11?.社-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Li+在尖晶石钛酸盐Li2ZnTi3O8中的电化学行为[J]. 杨猛,卞亚娟,赵相玉,冯晓叁,汪敏,马立群,沈晓冬.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钼掺杂钛酸锂的制备及电化学表征(英文)[J]. 张新龙,胡国荣,彭忠东.  无机材料学报. 2011(04)
[3]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及发展现状[J]. 樊孝红,蔡朝辉,吴耀根,叶舒展,徐冰.  中国塑料. 2008(12)
[4]锂离子电池聚烯烃隔膜的特性及发展现状[J]. 高昆,胡信国,伊廷锋.  电池工业. 2007(02)



本文编号:3532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532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