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23:02

  本文关键词:基于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能源问题是21世纪最大的问题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者们已经不遗余力地寻找可持续能源设备,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等。其中,燃料电池作为环境友好型能源设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在燃料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问题。本论文针对此问题,研究了两种新型氧还原电催化剂,这种新型催化剂成本低,性能高,能够有效催化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主要工作如下:制备了氮、钴共掺杂介孔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CMK3/G-N-Co):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添加介孔碳CMK3和四水合乙酸钴与制备好的氧化石墨烯溶液进行混合,机械搅拌后冷冻干燥,最后将干燥混合物在氨气气氛中高温热处理得到最终产物。通过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等对最终产物进行表征,分别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测试最终产物的氧气电还原催化性能。探究了四水合乙酸钴的含量,氧化石墨烯的含量以及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CMK3/G-N-Co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四水合乙酸钴的含量为13.0 mg,氧化石墨烯的含量为30.0 mL,热处理温度为950℃C,热处理时间为50 min。该条件制备的产物在碱性介质中具有很好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它的半峰电位比商业Pt/C(20%)只低了27 mV。与Pt/C(20%)相比,它具有很好的抗甲醇性能和稳定性。制备了氮、铁共掺杂介孔碳/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NFe-CNT/CMK3):将介孔碳CMK3和三氯化铁溶于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后冷冻干燥,再将干燥混合物与500 mg的三聚氰胺充分地研磨;最后在氮气气氛中热处理得到最终产物。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BET比表面积测试等对最终产物进行表征,在酸性介质中测试最终产物的氧气电还原催化性能。探究了三氯化铁的含量,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NFe-CNT/CMK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三氯化铁的含量为6.0 mg,热处理温度为950℃,热处理时间为60 mmin。该条件制备的产物在酸性介质中具有很好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它的起始电位和半峰电位比商业Pt/C(20%)分别只低了68 mV和63 mV,并且在电位低于670 mV时,它的还原电流比Pt/C(20%)要大得多。另外,与Pt/C(20%)相比,它具有很好的抗甲醇性能和稳定性。
【关键词】: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石墨烯 碳纳米管 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M911.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43
  • 1.1 前言9-10
  • 1.2 燃料电池的概述10-13
  • 1.2.1 燃料电池的分类和工作原理10-12
  • 1.2.2 燃料电池的优点12-13
  • 1.3 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机理13-15
  • 1.3.1 氧还原反应在酸、碱性电解质中的反应路线13
  • 1.3.2 氧还原反应在不同催化剂下的反应机理13-15
  • 1.4 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15-31
  • 1.4.1 Pt基催化剂16-17
  • 1.4.2 非贵金属催化剂17-25
  • 1.4.3 非金属催化剂25-31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31-33
  • 1.5.1 研究意义31-32
  • 1.5.2 研究内容32-33
  • 参考文献33-43
  • 第二章 CMK3/G-N-Co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43-66
  • 2.1 前言43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43-45
  • 2.3 实验步骤45-46
  • 2.3.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45
  • 2.3.2 CMK3/G-N-Co的制备45-46
  • 2.3.3 CMK3/G-N的制备46
  • 2.3.4 CMK3-N-Co的制备46
  • 2.3.5 G-N-Co的制备46
  • 2.4 结果与讨论46-61
  • 2.4.1 表征46-51
  • 2.4.2 性能测试51-61
  • 2.5 本章小结61-62
  • 参考文献62-66
  • 第三章 NFe-CNT/CMK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66-85
  • 3.1 前言66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66-67
  • 3.3 实验步骤67-69
  • 3.3.1 NFe-CNT/CMK3的制备67-68
  • 3.3.2 NFe-CNT的制备68
  • 3.3.3 Fe-CMK3的制备68
  • 3.3.4 N-CMK3的制备68-69
  • 3.4 结果与讨论69-81
  • 3.4.1 表征69-75
  • 3.4.2 性能测试75-81
  • 3.5 本章小结81-82
  • 参考文献82-85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85-87
  • 4.1 总结85
  • 4.2 展望85-87
  • 致谢87-88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学,卢建树;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3年05期

2 陈维民;孙公权;赵新生;孙丕昌;杨少华;辛勤;;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性能衰减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张林森;王力臻;李振亚;王为;;活性炭负载镍析氢电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9年02期

4 侯晓川;高丛X&;肖连生;张树峰;刘晨;郭金良;;纳米碳基铂电催化剂的研制及表征[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0年06期

5 巢亚军;;特拉华大学研发高选择性高效电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年01期

6 于书平;娄群;刘润婷;韩克飞;汪中明;朱红;;Cu@Pt/MWCNTs-MnO_2电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2年22期

7 李旭光,邢巍,唐亚文,陆天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3年08期

8 唐志诚;吕功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剂[J];化学进展;2007年09期

9 郭娟;陈胜洲;邹汉波;林维明;;导电聚合物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0年06期

10 李青莲;曲永和;;电化学工业中电催化剂的活性及其设计的探讨[J];陕西化工;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莹莹;杨文胜;;Pd/TiO_2-graphene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徐明丽;张正富;杨显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阳极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3 刘晓为;索春光;张宇峰;唐鼎;;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夏小芸;原鲜霞;张慧娟;马紫峰;;卟啉电催化剂的超声分散法制备工艺研究[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5 徐吉静;王中利;徐丹;张蕾蕾;张新波;;新型锂空气电池电催化剂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陈金媛;;TiO_2/碳纳米管光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陈胜洲;杨伟;王松清;刘自力;林维明;;氮掺杂碳气凝胶负载钴电催化剂的性能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岩;王远;高昂;张琳玮;;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C];2014年

9 黄建书;张校刚;罗建民;孙景玉;杨文建;;水热法制备Ag-WO_3纳米电催化剂[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声培;黄桃;侯晓雯;周志有;孙世刚;;不锈钢载铂基电催化剂上甲酸氧化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罗阿华 通讯员 罗威;电催化剂设计:开通反应直通车[N];中国化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多级微纳结构Ni/Co基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氢能转换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周振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高分散高负载铂基电催化剂的制备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贾荣利;石墨化沥青基超细炭粉负载Pt基电催化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朱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t/C电催化剂和膜电极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姜鲁华;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阳极铂基电催化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王毓娟;SOFC阳极甲烷直接氧化电催化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7 马俊红;铂—钌电催化剂中助剂钌的形态及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维民;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9 侯中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抗CO电催化剂及电极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10 高敏锐;几种少铂/非铂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宏量合成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丽娟;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铂基和钯基电催化剂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韩苗;静电纺丝法制备用于ORR的PdCo催化剂[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胡登平;碳基锰钴尖晶石氧化物复合阴极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宁;纳米二硫化钼制氢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D];暨南大学;2015年

5 陆楠宁;三芳基咪唑类有机电催化剂的电极反应动力学、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黄祥君;基于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7 孙世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形貌控制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娄群;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刘萍;蛋清制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10 阎宏达;不锈钢基铂锡双金属电催化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53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9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