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技术在电力线路监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01:23
电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输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电网的稳定性都是电力行业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智能电网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对输电线路进行监控并且对其状态进行诊断的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控是其中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关键部分,因此对于智能电网来说,对于数据传输和通信的需求正在不断的变大。当前我国的智能电网数据传输方案主要是基于公网或者是光纤通信,但是其覆盖面、信号稳定性、部署成本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实际应用证明,单一的通信线路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电力线路监控技术的需要,在我国智能电力监控业务不断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数据传输组网方案已经无法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对通信方式进行重构的需求越来越强,融合通信技术成为电力线路监控系统中数据传输的主要的数据通信方式,将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在研究了电力线路监控系统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光纤通信、专有网络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几种不同通信技术的特点以及各自的优劣势,设计了更加适合现代电力线路监控数据传输场景的通信技术,最终确定使用无线网络传输和OPGW数据传输互相结合的通信方式进行组网,进而实现融合通信的技...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络整体架构
图 2-3 无线传输组网方案从图中看出,监控节点采集到数据之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传数据,数据先经过 APN 汇总,然后经过核心网络传输到达监控中心数据汇集节点。在该系统中从 APN 开始到核心网络一直到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都是由运营商保证。同时由于运营商网络数据传输质量非常受到信号强弱的影响,因此信号强度对于不同类型业务传输数据的需求支持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一般认为普通环境类监控数据传输数据量相对较小,并且传输效率较高,对整个网络压力较小。对于视频传输或者图片传输类的对整个网络传输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景来说,需要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信号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才能实现整个网络稳定传输。2.2.2 光纤传输光纤通信的核心原理是以光作为数据信息的传输载体,将光纤作为数据传输的介质的技术。目前光纤通信是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使用 EPON,无源光网络方式进行光纤通信[28]。
图 2-4 光纤组网方案在图中可以看出,OPGW 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光纤部署在高压电路线中的地线上,这样就可以以高压电路线路为核心进行光纤通信,这种组合式的结构具备输电线路地线的功能和光纤通信的功能,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光纤通信具备抗干扰能力强,自身部署简单,重量较小等特点,可以将其部署在输电线路的塔顶,同时也不需要考虑光纤和其他通信设备之间存在电磁兼容的问题,而且光纤通信硬件设备成本相对较低,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可以非常简单的部署在已经具备高压电路传输的线路上。对于 OPGW 技术来说,为了达到长距离稳定传输的目标,需要在距离三到五公里之间加入一个接线盒,该节点的位置需要根据整个传输线路的特点进行确定,同时内置的光通信节点也需要同时部署在该节点上,使用光纤对光信号进行传播,同时需要热备份另一条线路作为备用线路,为了实现该方案,光纤以太网交换机需要被引入到系统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ZIGBEE及TCP技术的物联网网关设计[J]. 张勇. 电子制作. 2018(20)
[2]融合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J]. 刘博.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06)
[3]城市综合管廊基于物联网融合通信系统的应用[J]. 董欣刚. 建筑技术开发. 2017(22)
[4]运营商在融合通信市场的定位探讨[J]. 邝江林. 电脑迷. 2017(11)
[5]IP融合通信技术在通信网的融合与应用研究[J]. 杜泽辽,熊长智. 电子制作. 2017(22)
[6]浅谈融合通信在运营商网络中的应用[J]. 杨政伟. 数字通信世界. 2017(10)
[7]新安煤矿多网融合通信联络系统研究与应用[J]. 张会柱,罗强. 通讯世界. 2017(18)
[8]建设煤矿五网融合通信广播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 邵尉. 技术与市场. 2017(09)
[9]BIM融合通信技术在轨行区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J]. 金辉. 都市快轨交通. 2017(04)
[10]融合通信业务管理运营模式及实现方案研究[J]. 胡桅菁. 信息通信. 2017(08)
硕士论文
[1]融合通信系统中分布式存储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 史坤鹏.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7
[2]融合通信系统中移动视频监控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卜振江.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7
[3]融合通信系统中混合应用交互体验优化的研究与实现[D]. 张大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7
[4]融合通信系统中轻应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邓森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7
[5]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融合通信组网方案研究[D]. 刘艳丽.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6]面向主动配电网的电力线多模式融合通信机理及应用研究[D]. 杨君中.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7]电力线多模式融合通信接入层技术研究[D]. 马文静.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8]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融合通信网设计研究[D]. 杨俊.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9]低压电力线多模式融合通信技术研究[D]. 袁博.华北电力大学 2015
[10]智能配用电网多介质融合通信模式研究[D]. 林轩竹.华北电力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41343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络整体架构
图 2-3 无线传输组网方案从图中看出,监控节点采集到数据之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传数据,数据先经过 APN 汇总,然后经过核心网络传输到达监控中心数据汇集节点。在该系统中从 APN 开始到核心网络一直到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都是由运营商保证。同时由于运营商网络数据传输质量非常受到信号强弱的影响,因此信号强度对于不同类型业务传输数据的需求支持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一般认为普通环境类监控数据传输数据量相对较小,并且传输效率较高,对整个网络压力较小。对于视频传输或者图片传输类的对整个网络传输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景来说,需要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信号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才能实现整个网络稳定传输。2.2.2 光纤传输光纤通信的核心原理是以光作为数据信息的传输载体,将光纤作为数据传输的介质的技术。目前光纤通信是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使用 EPON,无源光网络方式进行光纤通信[28]。
图 2-4 光纤组网方案在图中可以看出,OPGW 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光纤部署在高压电路线中的地线上,这样就可以以高压电路线路为核心进行光纤通信,这种组合式的结构具备输电线路地线的功能和光纤通信的功能,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光纤通信具备抗干扰能力强,自身部署简单,重量较小等特点,可以将其部署在输电线路的塔顶,同时也不需要考虑光纤和其他通信设备之间存在电磁兼容的问题,而且光纤通信硬件设备成本相对较低,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可以非常简单的部署在已经具备高压电路传输的线路上。对于 OPGW 技术来说,为了达到长距离稳定传输的目标,需要在距离三到五公里之间加入一个接线盒,该节点的位置需要根据整个传输线路的特点进行确定,同时内置的光通信节点也需要同时部署在该节点上,使用光纤对光信号进行传播,同时需要热备份另一条线路作为备用线路,为了实现该方案,光纤以太网交换机需要被引入到系统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ZIGBEE及TCP技术的物联网网关设计[J]. 张勇. 电子制作. 2018(20)
[2]融合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J]. 刘博.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06)
[3]城市综合管廊基于物联网融合通信系统的应用[J]. 董欣刚. 建筑技术开发. 2017(22)
[4]运营商在融合通信市场的定位探讨[J]. 邝江林. 电脑迷. 2017(11)
[5]IP融合通信技术在通信网的融合与应用研究[J]. 杜泽辽,熊长智. 电子制作. 2017(22)
[6]浅谈融合通信在运营商网络中的应用[J]. 杨政伟. 数字通信世界. 2017(10)
[7]新安煤矿多网融合通信联络系统研究与应用[J]. 张会柱,罗强. 通讯世界. 2017(18)
[8]建设煤矿五网融合通信广播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 邵尉. 技术与市场. 2017(09)
[9]BIM融合通信技术在轨行区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J]. 金辉. 都市快轨交通. 2017(04)
[10]融合通信业务管理运营模式及实现方案研究[J]. 胡桅菁. 信息通信. 2017(08)
硕士论文
[1]融合通信系统中分布式存储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 史坤鹏.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7
[2]融合通信系统中移动视频监控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卜振江.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7
[3]融合通信系统中混合应用交互体验优化的研究与实现[D]. 张大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7
[4]融合通信系统中轻应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邓森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7
[5]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融合通信组网方案研究[D]. 刘艳丽.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6]面向主动配电网的电力线多模式融合通信机理及应用研究[D]. 杨君中.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7]电力线多模式融合通信接入层技术研究[D]. 马文静.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8]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融合通信网设计研究[D]. 杨俊.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9]低压电力线多模式融合通信技术研究[D]. 袁博.华北电力大学 2015
[10]智能配用电网多介质融合通信模式研究[D]. 林轩竹.华北电力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41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54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