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LS的多回击地闪回击时间和回击间距的统计特征
发布时间:2023-04-03 01:18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回击地闪参数分布特征,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物理研究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气象部门雷电定位系统(LLS)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多回击次数、回击时间和回击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负和总地闪平均多回击百分比分别为2.13%、35.06%和32.97%;多回击正、负、总地闪的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101.17、136.38、136.30和67.43、107.75、107.65 ms,持续时间分别为104.29、239.70、239.15和70.28、203.22、202.68 ms。多回击地闪平均间隔时间随回击次数的增加呈自然对数减少,平均持续时间随回击次数的增加呈自然对数增加;多回击正地闪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约为4 km,多回击地闪平均回击间距约1.7 km、回击半径约2.2 km;多回击地闪中,80%以上的回击间距≤3km,回击半径≤4 km,97%以上的回击半径≤8 km。多回击地闪随着回击次数增加,回击间距呈自然对数减少,回击半径呈自然对数增加。多回击地闪的平均间隔时间大小与LLS探测地闪回击效率和资料统...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资料来源与统计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地闪归集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回击次数分布特征
2.1.1 回击次数分布
2.1.2 多回击百分比年变化
2.1.3 多回击百分比月变化
2.1.4 多回击百分比日变化
2.2 多回击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布特征
2.2.1 不同回击次数的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布特征
2.2.2 不同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布特征
2.2.3 回击时间年际变化
2.2.4 回击时间月变化
2.2.5 回击时间日变化
2.3 多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分布特征
2.3.1 不同回击次数的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分布特征
2.3.2 不同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分布特征
2.3.3 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年变化
2.3.4 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月变化
2.3.5 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日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本文编号:3780356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资料来源与统计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地闪归集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回击次数分布特征
2.1.1 回击次数分布
2.1.2 多回击百分比年变化
2.1.3 多回击百分比月变化
2.1.4 多回击百分比日变化
2.2 多回击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布特征
2.2.1 不同回击次数的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布特征
2.2.2 不同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布特征
2.2.3 回击时间年际变化
2.2.4 回击时间月变化
2.2.5 回击时间日变化
2.3 多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分布特征
2.3.1 不同回击次数的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分布特征
2.3.2 不同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分布特征
2.3.3 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年变化
2.3.4 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月变化
2.3.5 回击间距和回击半径日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本文编号:3780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78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