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磁齿轮复合电机损耗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容错磁齿轮复合电机损耗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和环境问题的持续升温,为了获得更高的传动性能,满足风力发电、电动汽车、潮汐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对低速大转矩的要求,直接驱动技术逐渐进入了电力驱动行业的视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磁齿轮复合电机,能够实现高转矩密度的“伪”直接驱动。该类型复合电机通过将磁场调制式永磁齿轮的内转子与永磁电机外转子合并,在实现转矩输出的同时省却了传动系统的齿轮变速装置,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磁场调制式永磁齿轮和磁齿轮复合电机的作用原理是基于调制作用,但是调制后的磁场中除了有产生恒定转矩的谐波成分外还有大量的造成损耗的谐波成分,如此导致了磁齿轮复合电机不同于一般永磁电机的损耗特性。磁齿轮复合电机具有三层磁极和铁心结构,使得永磁体的涡流损耗和铁心损耗在电磁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复杂的结构也为电机冷却系统设计增加了困难,进一步提高了永磁体因过热出现不可逆退磁的可能,降低复合电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对磁齿轮复合电机损耗特性进行研究,并以减小损耗为目的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通过对调制作用原理的阐述,分析了复合电机额定工况下的损耗特性,研究了产生转子损耗的空间谐波成分构成,并基于损耗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外转子改进型结构,为磁场调制式磁性齿轮和磁齿轮复合电机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本文基于以上主要问题开展了如下的一些基本工作,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1.通过解析法详细分析了内外转子永磁体磁场经过调制作用以后的空间分布,对磁场调制式永磁齿轮的运行原理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气隙磁场产生恒定转矩的谐波成分。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证明了解析法关于调制作用分析的正确性。2.从永磁齿轮结构的原理分析,总结了内外层气隙产生转子损耗的谐波成分,得到永磁体的非正弦分布是造成另一侧转子损耗主要原因的结论,为下文关于复合电机减小损耗提高效率的优化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铁心损耗和永磁体涡流损耗的产生机理,给出了复合电机损耗的计算模型,并对各部分的损耗进行了计算和对比。从磁齿轮复合电机的整机损耗出发,分析了内转子和内嵌电机磁场耦合对损耗的影响。3.基于永磁齿轮结构损耗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几种减小损耗的方案。通过永磁体分段和单极性结构的方法降低了转子损耗,并对比分析了调制环形状对损耗特性的影响。4.基于抑制内转子无用谐波以减小外转子涡流损耗的分析,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永磁齿轮新型外转子结构,利用空间磁导的1D模型论证了磁障的引入对削弱无用谐波的作用,最后通过对损耗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新型外转子结构的优势。
【关键词】:磁齿轮 复合电机 铁心损耗 永磁体涡流损耗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59.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1
- 1.2 永磁齿轮与磁齿轮复合电机的研究概况11-14
- 1.3 电机损耗的研究现状14-18
- 1.3.1 电机铁心损耗研究现状14-16
- 1.3.2 永磁体涡流损耗研究现状16-17
- 1.3.3 磁齿轮复合电机与损耗相结合的研究概况17-18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磁场调制式永磁齿轮基本结构及原理20-38
- 2.1 引言20-21
- 2.2 磁场调制式永磁齿轮的结构及原理21-28
- 2.3 有限元仿真分析气隙磁场28-37
- 2.4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容错磁齿轮复合电机的损耗特性38-57
- 3.1 引言38-39
- 3.2 磁齿轮复合电机损耗理论分析39-47
- 3.2.1 考虑永磁体磁场非标准正弦的气隙谐波39-41
- 3.2.2 铁心损耗41-45
- 3.2.3 永磁体涡流损耗45-47
- 3.3 容错磁齿轮复合电机损耗计算模型47-50
- 3.3.1 铁心损耗计算模型47-48
- 3.3.2 永磁体涡流损耗计算模型48-50
- 3.4 容错磁齿轮复合电机损耗特性分析50-56
- 3.4.1 磁齿轮结构损耗特性51-53
- 3.4.2 磁齿轮复合电机损耗特性53-56
- 3.4.3 内嵌电机与磁齿轮结构耦合对损耗的影响56
- 3.5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基于减小损耗的复合电机优化设计57-72
- 4.1 引言57
- 4.2 磁极形式对损耗的影响57-64
- 4.2.1 磁路结构形式对损耗的影响57-59
- 4.2.2 永磁体Halbach阵列对损耗的影响59-61
- 4.2.3 永磁体单极性结构对损耗的影响61-62
- 4.2.4 永磁体分段减小涡流损耗62-64
- 4.3 调磁环形状对损耗的影响64-66
- 4.4 永磁齿轮新型外转子结构66-71
- 4.4.1 转子轭部磁障的作用机理67-69
- 4.4.3 仿真结果验证69-71
- 4.5 本章小结71-72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72-74
- 5.1 全文总结72-73
- 5.2 课题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80
- 致谢80-8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庆生,韩宝玲,黄悦荣;在齿轮机构工作动画中准确控制啮合运动的方法[J];机械传动;2003年05期
2 陈匡非,杜玉梅;平行轴永磁齿轮的特性研究[J];微特电机;2004年04期
3 刘占山;浅谈齿轮几种修复方法[J];苏盐科技;2004年03期
4 徐辅仁;关于船用齿轮机构输入功率的补偿[J];船舶力学;2005年04期
5 卜文杰;徐辅仁;吴小莲;全世欣;梁邦龙;;航行中船舶纵向齿轮机构机械效率的实验验证[J];舰船科学技术;2006年03期
6 秦虎;朱小浩;张有兵;邵立康;;球齿轮研究发展综述[J];现代制造工程;2008年09期
7 孔繁余;张旭锋;张洪利;黄建军;;无接触传动永磁齿轮磁场的数值模拟[J];工程设计学报;2009年03期
8 黄塬;;浅谈职校齿轮机构的教学[J];职业;2011年06期
9 徐震;王琪;杨丽新;;双齿轮并联传动的负载均衡性仿真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1年03期
10 黄宗益;陈明;;计算机辅助齿轮机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珊珊;李钢燕;何立波;;齿轮诊断技术在现场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富贵根;蒋原成;莫晚玲;印爱红;邓忠凯;;齿轮间歇传动机构设计[A];上海物流工程学会2003’论文集[C];2003年
3 刘亮;翟宇毅;廉珂;;末级齿轮自调位系统的动力学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振飘;非圆-傅立叶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机理分析及参数优化[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2 田野;容错磁齿轮复合电机损耗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D];江苏大学;2016年
3 李建军;多齿轮并联驱动机械系统偏载特性实验与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许小侠;基于逆向工程学的仿生非光滑齿轮表面耐磨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陶思危;基于摩擦齿轮的体积显示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尹福利;齿轮四杆组合机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宋晓光;齿轮滚动轴承柔性转子系统多故障耦合机理及辨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冉昌龙;MQ250汽车传动器齿轮噪声仿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辛超超;平行轴齿轮轮系运动方案的特征建模及求解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韩从亚;齿轮精密成形工艺研究及其CAD/CAPP系统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容错磁齿轮复合电机损耗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9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