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负载均流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4-05-08 21:08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量的通信设备、服务器、工作站等被广泛的应用,这就需要一种安全可靠的大容量电源系统来不间断的供电。如果采用单个电源供电,那么对电源的输出功率和长期可靠性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整体崩溃。采用多个电源模块并行供电,来实现大功率输出是电源管理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负载均流控制器作为一种电源控制集成电路,在分布式电源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控制多个并联电源模块,达到均流分配供电,每个电源模块只需输出均衡的输出较小的功率,提高了电源系统的稳定性,解决了单个电源供电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目前现有的均流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文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方式的负载均流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结合用户的指标要求和电路采用的器件类型,本课题芯片采用BCD工艺进行设计,通过从电路、版图、模块和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因素的考虑,使整体电路的在精度、功耗、驱动和速度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最终实现了一种低失调(失调电压≤100μV)、低均流误差(均流误差≤5%)的高精度负载均流控制器。论文重点对电路的各模块单元及版图整体布局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通过对电...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负载均流控制器的现状分析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负载均流技术的研究
2.1 并联均流的概念与原理
2.2 并联供电系统特点
2.3 直流稳压电源并联扩容的要求
2.4 并联供电系统常用的均流方法
2.4.1 斜率法
2.4.2 主从控制法
2.4.3 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
2.4.4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
2.4.5 其他均流方法
2.5 负载均流控制器芯片的原理设计
2.5.1 负载均流控制器的相关基本原理
2.5.2 负载均流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2.5.3 负载均流控制器的典型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负载均流控制器芯片的模块设计
3.1 电路总体结构及功能
3.2 电路模块设计
3.2.1 电流检测放大器模块设计
3.2.2 负载总线驱动器模块设计
3.2.3 总线接收器模块电路设计
3.2.4 误差放大器模块设计
3.2.5 电流调整放大器模块设计
3.2.6 基准电路模块设计
3.2.7 选通逻辑电路模块设计
3.2.8 使能比较器模块设计
3.2.9 出错保护模块设计
3.2.10 欠压锁存模块设计
3.2.11 调整放大器模块设计
3.2.12 防误判模块设计
3.2.13 启动与调整逻辑模块设计
3.2.14 数字修调模块设计
3.3 顶层设计
第四章 负载均流控制器芯片的版图设计
4.1 版图布局
4.2 各模块版图设计
4.2.1 匹配设计
4.2.2 抗干扰设计
4.2.3 可靠性设计
4.3 整体版图及测试验证
4.3.1 版图设计
4.3.2 封装测试验证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67828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负载均流控制器的现状分析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负载均流技术的研究
2.1 并联均流的概念与原理
2.2 并联供电系统特点
2.3 直流稳压电源并联扩容的要求
2.4 并联供电系统常用的均流方法
2.4.1 斜率法
2.4.2 主从控制法
2.4.3 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
2.4.4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
2.4.5 其他均流方法
2.5 负载均流控制器芯片的原理设计
2.5.1 负载均流控制器的相关基本原理
2.5.2 负载均流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2.5.3 负载均流控制器的典型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负载均流控制器芯片的模块设计
3.1 电路总体结构及功能
3.2 电路模块设计
3.2.1 电流检测放大器模块设计
3.2.2 负载总线驱动器模块设计
3.2.3 总线接收器模块电路设计
3.2.4 误差放大器模块设计
3.2.5 电流调整放大器模块设计
3.2.6 基准电路模块设计
3.2.7 选通逻辑电路模块设计
3.2.8 使能比较器模块设计
3.2.9 出错保护模块设计
3.2.10 欠压锁存模块设计
3.2.11 调整放大器模块设计
3.2.12 防误判模块设计
3.2.13 启动与调整逻辑模块设计
3.2.14 数字修调模块设计
3.3 顶层设计
第四章 负载均流控制器芯片的版图设计
4.1 版图布局
4.2 各模块版图设计
4.2.1 匹配设计
4.2.2 抗干扰设计
4.2.3 可靠性设计
4.3 整体版图及测试验证
4.3.1 版图设计
4.3.2 封装测试验证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67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96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