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锂离子电池组仿真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串联锂离子电池组仿真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电池储能系统等应用中,由于单体电池性能和参数的限制,为满足电压需求将电池串联使用。选取锰酸锂电池的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在实验基础上识别模型状态参数,建立了单体及三种串联电池组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串联电池组充放电实验的仿真结果说明了将串联电池组等效为一个电池的误差最大。进一步结合电池参数数理统计提出一种实现大规模串联电池组仿真的方法,16模块串联的电池组实验验证了其精度,为电动汽车整车仿真、电池储能系统实时数字仿真的电池模块提供一种仿真方法。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串联电池组 等效模型 参数识别 电压仿真
【基金】: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1AA05A108)
【分类号】:TM912
【正文快照】: 锂离子电池具有质量轻、体积小、寿命长、电压高、充放电效率高和无污染等优点,是现阶段电动汽车较合适的动力源,并在电网储能中也逐步得到应用[1]。由于单体电池性能和参数的限制,往往将电池串并联使用,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纯电动公交车采用104个模块串联,每个模块由4个单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伟;肖海清;王超;邓爽;杨宗辉;;笔记本电脑用单体电池的安全问题[J];电池工业;2011年01期
2 吴憩棠;;通用在中国启动单体电池样品研制与测试 访通用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江凌博士[J];汽车与配件;2012年41期
3 杨固长;崔益秀;周建银;;锂离子单体电池筛选方法的研究[J];电池工业;2009年03期
4 平涌泉;镉镍圆柱密封可充单体电池快速检验方法的探讨[J];检验检疫科学;2000年03期
5 魏如海;陈丹;;浅析单体电池在线活化技术在大发水电站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年15期
6 任洪;铅酸牵引蓄电池 第二部分:单体电池和端子的尺寸及单体电池的极性标志[J];蓄电池;1986年02期
7 冯建君;郭际;王兴贺;段保京;;锂-二氧化锰单体电池筛选方法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4年07期
8 ;从动力蓄电池单体电池到汽车电子设备 艾德克斯提供完善测试方案[J];汽车与配件;2013年23期
9 王晓梅;潜艇蓄电池——先进的单体电池设计[J];船电技术;1994年02期
10 于志豪;常龙;张瑞雪;肖林京;刘韬;;锂电池动力电源单体电池电压检测系统设计[J];电源技术;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丹;魏学哲;孙泽昌;;燃料电池系统单体电池电压监测方案的设计[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颜新华;国网成功研制大容量钠硫储能单体电池[N];中国电力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丽梅;磷酸铁锂电池组安全保护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树梅;基于磷酸铁锂单体电池荷电状态的均衡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时玮;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耀华;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巧嫣;车用动力电池多内热源生热模型和电热不一致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董相龙;基于有限元法的纯电动汽车电池箱结构分析及热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梅林;并联电池模块的热电特性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5 吴海东;轨交应急牵引电池组管理系统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6 马向阳;基于STM32矿用本安电源的研究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7 赵英杰;单体电池化成设备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祁华铭;纯电动汽车能量均衡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串联锂离子电池组仿真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2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