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G风电场的VSC-HVDC换流站控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DFIG风电场的VSC-HVDC换流站控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基本战略,风能作为开发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大力发展。而由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构成的风力发电系统可以实现变速恒频控制,提高了风能的捕获效率和机组容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风电场的选址往往较偏,远离大城市负荷中心,所以风电的远距离传输和并网显得也越来越重要。而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HVDC)得到迅速发展,可以实现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但是风能本身的间歇性造成的功率波动和电网本身的扰动对风电并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已经成为风力新能源发电的障碍。为了提高VSC-HVDC系统对DFIG风电场功率波动的适应性,需要对DFIG风电场的VSC-HVDC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DFIG的工作原理以及基于定子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并建立了三相静止坐标系下和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DFIG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双PWM变换器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和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同样也实现了对DFIG有功、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其次,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和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VSC-HVDC系统的数学模型,对VSC-HVDC的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并对VSC-HVDC系统的换流站级控制方法进行讨论。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得到的数学模型以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分别搭建了DFIG模型和两端连接有源网络的VSC-HVDC系统,第二章的仿真结果验证了DFIG的运行特性和矢量控制策略。第四章将模糊免疫PID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双闭环控制结构的内环电流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模型,与传统的经工程整定方法设计的双闭环比例-积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PI)控制器进行对比,仿真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更好功率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最后,在第二章和第四章的基础上,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DFIG风电场的VSC-HVDC系统模型,用分段控制对第四章设计的控制器进行改进,改善了功率进入稳态后的波形,并且验证了该控制器在DFIG风电场并网的VSC-HVDC系统的有效性,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种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力发电 柔性直流输电 双馈电机 模糊免疫PID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DFIG控制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
- 1.2.2 VSC-HVDC建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2.3 VSC-HVDC系统换流站控制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二章 DFIG的数学模型及其建模仿真16-33
- 2.1 DFIG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16-23
- 2.1.1 DFIG的工作原理16-19
- 2.1.2 DFIG的数学模型19-23
- 2.2 DFIG的矢量控制策略23-28
- 2.2.1 DFIG的矢量控制策略思路23-24
- 2.2.2 DFIG电机侧变换器的控制策略24-26
- 2.2.3 DFIG电网侧变换器的控制策略26-28
- 2.3 DFIG系统的仿真28-32
- 2.3.1 仿真参数设置29
- 2.3.2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29-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VSC-HVDC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控制原理33-47
- 3.1 VSC-HVDC拓扑结构与数学模型33-37
- 3.1.1 VSC-HVDC拓扑结构与运行机理33-34
- 3.1.2 VSC-HVDC换流站在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34-36
- 3.1.3 VSC-HVDC换流站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36-37
- 3.2 VSC-HVDC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37-45
- 3.2.1 VSC-HVDC系统的系统级控制37-39
- 3.2.2 VSC-HVDC系统的换流站级控制39-45
- 3.2.3 VSC-HVDC系统的换流阀级控制45
- 3.3 本章小结45-47
- 第四章 基于模糊免疫PID的VSC-HVDC系统换流站级控制器的设计47-61
- 4.1 模糊免疫PID机理47-51
- 4.1.1 常规PID控制的局限性47
- 4.1.2 模糊PID控制的特点及设计47-49
- 4.1.3 免疫反馈控制算法的特点49-51
- 4.2 基于模糊免疫反馈的VSC-HVDC换流站控制器的设计51-56
- 4.2.1 整流侧换流站内环电流控制器的设计51-55
- 4.2.2 整流侧换流站外环功率控制器的设计55
- 4.2.3 逆变侧换流站控制器的设计55-56
- 4.3 基于模糊免疫反馈的VSC-HVDC系统的仿真56-60
- 4.3.1 参数设置56-59
- 4.3.2 仿真分析59-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分段模糊免疫PID控制器在DFIG风电场的VSC-HVDC系统的应用仿真61-69
- 5.1 VSC-HVDC的DFIG风电场并网方式分类61
- 5.1.1 VSC-HVDC系统的DFIG风电场分散控制并网61
- 5.1.2 VSC-HVDC系统的DFIG风机集中控制并网61
- 5.2 DFIG风电场的VSC-HVDC系统仿真研究61-68
- 5.2.1 仿真参数设置62
- 5.2.2 仿真分析62-68
- 5.3 本章小结68-69
-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77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丽霖;连美霞;;±800kV奉贤换流站的结构与功能特点[J];电气技术;2011年12期
2 ;认真专心的劲——鹅城换流站现场掠影[J];湖南电力;2013年05期
3 刘环;邹金强;;向着更高目标前行——郑州换流站创建标准工艺示范工地纪实[J];国家电网;2013年08期
4 周军;天生桥换流站前期工程竣工[J];水力发电;1999年03期
5 李书勇;王远游;张海凤;孙睿;黄俊波;;基于数据集中的换流站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J];电力信息化;2007年06期
6 苏炜;胡文华;;华新换流站设计特点和经验总结[J];电力建设;2007年11期
7 王大为;;关于换流站建设工期的合理安排[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3期
8 许斌;曾静;;±800kV复龙换流站设计特点介绍[J];电力建设;2008年04期
9 张亚萍;;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在华新换流站中的应用[J];电力建设;2008年04期
10 梁旭明;常乃超;;数字化智能换流站[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敏;李正然;陈岭;;金沙江一期工程换流站规划选站的建议[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王建中;;±800kV奉贤换流站的结构与功能特点[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彭姗;;《换流站噪声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以天山(哈密南)换流站为例[A];2014年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大会报告集[C];2014年
4 姜在秀;王佐民;;换流站噪声治理方案论证[A];全国环境声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颖瑾;张丽丽;;±660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设计特点[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颖瑾;张丽丽;;±660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设计特点[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宋臻吉;陈大庆;刘冬;孙洗凡;;±660kV胶东换流站交流场“中开关”联锁控制逻辑介绍及改进建议[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大庆;宋臻吉;刘冬;孙洗凡;;±660kV胶东换流站110V低压直流系统环网故障分析[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宋臻吉;陈大庆;刘冬;孙洗凡;;±660kV胶东换流站交流场“中开关”联锁控制逻辑介绍及改进建议[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袁志文;;换流站非电量测量及计量校验[A];08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升;运行公司派员检修属地化换流站[N];国家电网报;2012年
2 张厚林;亚洲最大换流站建成投运[N];华东电力报;2003年
3 黄忠明;四川德阳换流站单极成功升压[N];华中电力报;2009年
4 李俊洲 单小平;黑河换流站排查地质灾害隐患[N];国家电网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明;海拔最高换流站的中国“心”[N];中国工业报;2012年
6 记者 姚彤 王永飞;哈密南±800千伏换流站低压系统进入验收[N];新疆日报(汉);2013年
7 王永刚;同里换流站交流场地完成基础施工[N];国家电网报;2011年
8 记者 刘文硕 通讯员 郑永生 赵权 何青;世界最高海拔换流站吊装阀厅[N];国家电网报;2011年
9 卢亚军;拉萨换流站完成第二阶段站系统调试[N];国家电网报;2011年
10 刘环 刘宝宏 何海游;以标准化工艺建成精品换流站[N];国家电网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光亮;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配置方案研究及谐波影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磊;高压直流换流站阀系统宽频建模与电磁骚扰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3 孙海峰;换流站换流系统的宽频电路建模方法和应用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张星海;换流站关键电气设备过电压分析及绝缘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张翌晖;全控直流输电新型拓扑方案探索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海荣;交流系统故障时VSC-HVDC系统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广凯;VSC-HVDC系统及其在电网恢复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逸超;换流站近区故障特性及其对安全稳定装置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连欢;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运行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黄晨;换流站阀水冷系统保护分析及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岩;分布式光伏直流电源及其换流站功率控制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5 金阳忻;直流配网电压控制及电压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程斌杰;电网分区策略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赵婷婷;直流输电控制及其与交流电网相互影响的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黄山;换流站阀水冷系统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9 孟新涵;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动态模拟及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徐泽龙;DFIG风电场的VSC-HVDC换流站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DFIG风电场的VSC-HVDC换流站控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2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