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电力线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电力线三维重建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地理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在测绘领域,机载LiDAR技术被认为是继全球定位系统以来的又一场技术革命。其新奇性,既表现在其数据的获取方式、数据的组织方式的新颖,又表现其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目前,机载LiDAR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电力巡线是其主要的工程应用领域之一。尽管基于机载LiDAR的电力巡线日臻成熟,但是其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方法亟待完善。本文回顾了电力巡线相关的历史背景、机载LiDAR电力巡线的意义,评述了机载LiDAR点云电力线三维重建相关研究的进展,介绍了机载LiDAR测量技术和电力巡线的基本知识,重点围绕机载LiDAR点云电力线三维重建涉及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单档电力导线机载LiDAR点云聚类、电力导线三维重建模型表达、电力线三维重建的整体技术流程等4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之处如下:(1)改进了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方法。经典的三角网加密滤波方法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滤波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缺点是不能较好的保留地形结构线附近的地面点,这会降低架空输电线走廊区域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滤波精度。本文基于地表连续、光滑这个假设,对机载LiDAR点云进行基于光滑表面生长的点云分割,以点云分割获取的对象作为滤波的基元参与三角网加密滤波过程。实验表明,改进的基于对象的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方法既继承了经典方法的优点,又能极大的克服其不足之处,能很好的保留地形结构线附近的地面点,显著的提高了滤波的精度和质量。(2)发展了一种采用特征空间k-means聚类的单档电力线LiDAR点云分割方法。首先,利用电力线LiDAR点云的水平坐标信息进行直线拟合、并对LiDAR沿直线方向进行分段;然后,将每一段LiDAR点云投影到相应的电力线的切平面(该平面垂直于拟合直线);最后,使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投影点的聚类,且相邻的段和段之间通过投影中心点进行类别的传递和规则化。实验表明,该聚类方法在电力线数目已知、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完全正确的进行单档电力线LiDAR点云分割,且对电力线根数、电力线类型、电力线空间配置结构、档距长度、点云不规则断裂等因素不敏感。(3)发展了一种基于分层随机抽样和电力线三维重建数学模型约束的单档电力线LiDAR点云聚类方法。其中,利用了直线段和悬链线段相结合的电力线三维数学模型描述了现实三维场景中的电力线形态、并以此约束点云分层随机抽样的结果。聚类过程中,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段组织:接着进行标号。实验表明,本文的聚类方法具有对电力线根数、电力线类型、电力线空间构型、长度、两端电塔高差、点云不规则断裂、粗差等因素不敏感的优势。(4)提出了两种基于机载LiDAR点云的电力线三维重建模型,包括直线段与悬链线段相结合的模型(简称“模型一”)、直线段与抛物线段相结合的模型(简称“模型二”)。其中,直线段位于xy-平面,悬链线段和抛物线段位于过直线段的铅垂面。两个模型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两者均使用了电力线LiDAR点水平坐标进一步投影到xy-平面上相应的拟合直线产生的比例因子作为悬链线、抛物线方程的参数。使用六个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四个评价指标对六种重建模型(已有的四种和上述提出的两种)的性能进行评价和对比。实验表明,“模型二”具有最高的重建效率和最高的重建精度。另外,实验进一步说明铅垂面及铅垂面上投影模型的选择、误差因素的考虑等三个因素对重建模型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上述滤波、单档电力线LiDAR点云聚类、电力线三维重建模型等核心创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架空输电线走廊机载LiDAR点云的电力线三维重建技术流程。首先,对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面向对象的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和分类;然后,基于电塔LiDAR点和初始线路轨迹数据提取精确的电塔位置、电塔数量、线路轨迹、总档数等信息;接着,将线路分档,并确定每一档的二维空间范围和相应的电力线LiDAR点云;再接着,分别对每一档的电力线LiDAR点云进行基于分层随机抽样和电力线三维重建数学模型约束的单档电力线LiDAR点云聚类,将每一个电力导线LiDAR点划分到相应的根;最后,利用直线和抛物线相结合的模型进行单档单根电力线的三维重建。两景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实现全自动、高精度、正确的重建长距离架空输电线走廊电力线三维模型,重建过程中具有对电力线数目、空间配置结构、类型、粗差点、档距长度、点云不规则断裂等因素不敏感的优势。
【关键词】:激光雷达 电力巡线 点云滤波 点云聚类 电力线三维重建 悬链线 抛物线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58.98
【目录】:
- 本论文创新点5-7
- 摘要7-9
- ABSTRACT9-17
- 1 绪论17-26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7-18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8-22
- 1.3 研究现状问题分析22-23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23-26
- 1.4.1 本文各章节的逻辑关系23-25
- 1.4.2 本文各章节的内容安排25-26
- 2 面向对象的机载LiDAR点云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方法26-57
- 2.1 滤波方法综述26-29
- 2.2 本章提出的滤波方法的技术流程29-35
- 2.2.1 粗差剔除31
- 2.2.2 基于光滑表面生长的点云分割方法31-34
- 2.2.3 多回波分析34
- 2.2.4 判别过程34-35
- 2.3 滤波实验和算法性能评价35-56
- 2.3.1 滤波数据35-38
- 2.3.2 滤波算法质量的定量分析指标38-39
- 2.3.3 实验参数和实验结果39-56
- 2.4 小结56-57
- 3 单档电力导线机载LiDAR点云聚类方法57-79
- 3.1 引言57-58
- 3.2 基于分层随机抽样的单档电力导线机载LiDAR点云聚类58-64
- 3.2.1 数据预处理和分段组织58-62
- 3.2.2 标号62-64
- 3.3 基于特征空间k-means聚类的单档电力导线机载LiDAR点云聚类64-69
- 3.3.1 原理64-65
- 3.3.2 步骤65-69
- 3.4 实验与分析69-78
- 3.4.1 实验数据69-70
- 3.4.2 对比实验及结果70-76
- 3.4.3 性能评价及分析76-78
- 3.5 小结78-79
- 4 基于LiDAR点云的单档单根电力导线三维重建模型79-98
- 4.1 引言79
- 4.2 已有的电力导线三维重建模型79-81
- 4.3 提出的电力导线三维重建模型81-83
- 4.4 关键模型的解算过程83-84
- 4.5 实验与分析84-96
- 4.5.1 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85-92
- 4.5.2 性能评价92-95
- 4.5.3 分析95-96
- 4.6 小结96-98
- 5 机载LiDAR点云电力线三维重建框架及综合实验98-114
- 5.1 电力线三维重建的整体技术框架98-104
- 5.1.1 电力线路机载LiDAR点云分类99-100
- 5.1.2 精确电塔信息提取及总档数确定100-101
- 5.1.3 档空间范围和电力导线LiDAR点云确定101-104
- 5.2 综合实验与分析104-113
- 5.2.1 实验数据104-111
- 5.2.2 实验结果111-112
- 5.2.3 实验分析112-113
- 5.3 小结113-114
- 6 总结与展望114-117
- 6.1 全文的总结114-115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与展望115-117
- 中外文参考文献117-124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124-125
- 致谢1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爱芬;龚声蓉;王朝晖;刘纯平;;基于随机分布估计的点云密度提取[J];计算机工程;2009年04期
2 梁新合;梁晋;郭成;曹巨明;;法向约束的多幅点云数据融合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孟凡文;吴禄慎;;用继承与优化算法精密拼接无序点云[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4期
4 李海亮;邓非;李刚;;摄影测量激光点云空洞修补[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5 张晶;杨云生;丰少伟;;基于点云法矢变化的点云简化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12期
6 李晓久;景晓宁;;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人体点云简化方法[J];纺织学报;2012年07期
7 高恩阳;郑昊鸿;;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综述[J];科技资讯;2012年33期
8 范然;金小刚;;大规模点云选择及精简[J];图学学报;2013年03期
9 李伟;李旭东;赵慧洁;张颖;;基于姿态标准化的线特征点云提取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10 钱伟春;3DSMAX中动态云的制作[J];多媒体世界;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涛;韦群;杨海龙;;基于图像的点云生成和预处理[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蔡来良;李儒;;点云数据处理算法与实现初步研究[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3 马国庆;陶萍萍;杨周旺;;点云空间曲线的微分信息计算及匹配方法[A];第四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江倩殷;刘忠途;李熙莹;;一种有效的点云精简算法[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解辉;张爱武;孟宪刚;;机载激光点云快速绘制方法[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6 李凯;张爱武;;基于激光点云的粮仓储粮数量测量方法[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7 朱晓强;余烨;刘晓平;袁晓辉;Bill P.Buckles;;基于航拍图像和LiDAR点云的城市道路提取[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刘虎;;基于线性八叉树的点云简化与特征提取研究[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滨;王佳;;基于点云的建筑测绘信息提取[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10 杨雪春;;反求工程建模中点云切片技术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八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裕华 高化猛 江鸿宾;激光点云 亦真亦幻[N];解放军报;2013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先林;四维远见的装备创新[N];中国测绘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检贵;融合点云与高分辨率影像的城区道路提取与表面重建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刘涌;基于连续序列自动快速拼接的全方位三维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袁小翠;产品表面缺陷视觉检测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赖祖龙;基于LiDAR点云与影像的海岸线提取和地物分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王瑞岩;计算机视觉中相机标定及点云配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段敏燕;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电力线三维重建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7 韩峰;基于点云信息的既有铁路状态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金龙存;3D点云复杂曲面重构关键算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9 李扬彦;基于点云的三维重建与形变事件分析[D];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3年
10 杨德贺;面向虚拟测方系统的点云聚类与拟合理论[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硕然;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点云三维网格重构[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杨红粉;频域技术应用于点云配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3 段红娟;点云图像交互式曲线骨架提取技术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永恒;散乱点云数据配准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吴爱;面向特征拟合的点云简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薛广顺;基于立体视觉的牛体点云获取方法研究与实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胡诚;精度约束下地表LiDAR点云抽稀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余明;三维离散点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星宇;基于三维彩色点云的地形分类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朱东方;基于复杂拓扑结构点云的曲线拟合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电力线三维重建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0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6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