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文关键词:储能技术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布式发电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是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利用储能系统的双向功率能力和灵活调节特性可以提高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汇总了多种主流储能技术目前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规模及其本体关键参数,并从储能设备自身特点和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出发,分析各储能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可能突破的方向及发展预期,然后从应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给电网带来的问题出发,归纳了储能技术在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应用模式,分析了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不足,最后从本体发展和应用技术层面探讨了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分布式 可再生能源 评价指标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4AA052004)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KY-SG02016-204-JLDKY)资助
【分类号】:TM73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舒;李正力;王翼;马瑞;陆丹;刘皓明;;含分布式发电的微电网中储能装置容量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03期
2 李建林;修晓青;刘道坦;惠东;;计及政策激励的退役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梯次应用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年08期
3 张川;杨雷;牛童阳;张梦瑶;;平抑风电出力波动储能技术比较及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07期
4 付学谦;陈皓勇;刘国特;金小明;;分布式电源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5期
5 翁国庆;张有兵;戚军;谢路耀;;多类型电动汽车电池集群参与微网储能的V2G可用容量评估[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8期
6 王成山;武震;李鹏;;分布式电能存储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6期
7 别朝红;李更丰;谢海鹏;;计及负荷与储能装置协调优化的微网可靠性评估[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8 王成山;武震;李鹏;;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9 张建华;曾博;张玉莹;刘大川;杨煦;李晨;刘文霞;;主动配电网规划关键问题与研究展望[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10 徐少华;李建林;;光储微网系统并网/孤岛运行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娟;王丽娜;高僮;修晓青;;基于成本和效益分析的并网光储微网系统电源规划[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14期
2 刘巨;姚伟;侯云鹤;文劲宇;陈霞;;一种储能改善低电压穿越期间风电场注入电流特性的致稳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14期
3 李建林;马会萌;惠东;;储能技术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14期
4 李武华;徐驰;禹红斌;顾云杰;胡斯登;何湘宁;;直流微网系统中混合储能分频协调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14期
5 丁浩;魏艳君;何宇;张迪;漆汉宏;张金龙;;基于带不平衡度非线性正反馈的负序电流扰动孤岛检测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14期
6 赵美红;刘佳庚;;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动力电池容量损耗的预测[J];可再生能源;2016年07期
7 李群;;不同条件下微电网特点分析[J];科技展望;2016年20期
8 魏炜;孙恒楠;罗凤章;张家安;解岩;李慧聪;;基于开放市场环境的多微电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6年07期
9 江岳春;邢方方;庞振国;张丙江;张雨;王志刚;;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微网运行备用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14期
10 王辉;王敬华;徐丙垠;王瑶瑶;李浩田;;基于B/S架构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监控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1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艳红;裴玮;邓卫;沈子奇;齐智平;周勐;;计及蓄电池储能寿命影响的微电网日前调度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22期
2 易林;娄素华;吴耀武;杨天蒙;;基于变寿命模型的改善风电可调度性的电池储能容量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5期
3 黄际元;李欣然;曹一家;刘卫健;;考虑储能参与快速调频动作时机与深度的容量配置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2期
4 朱旋;陈得宝;方振国;李峥;;平均成本下垂控制策略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10期
5 冯江霞;梁军;冯益坤;;基于风电功率min级分量波动特性的风电场储能容量优化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03期
6 江渝;黄敏;毛安;姜琪;;孤立微网的多目标能量管理[J];高电压技术;2014年11期
7 张金国;焦东升;王小君;朱洁;和敬涵;巩超;;基于梯级利用电池的储能系统经济运行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09期
8 王兴贵;杨维满;;孤岛模式下串联型微电网逆变系统动态建模[J];高电压技术;2014年08期
9 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5期
10 郭彦杰;王丽芳;廖承林;;电动汽车用IGBT及逆变器的电磁兼容性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辰;;储能,还在黎明前徘徊[J];风能;2012年04期
2 ;欧盟加速研发高性能锂离子储能技术预标准化[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5期
3 ;2014年第四届北京国际储能大会将于5月在京举行[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4 ;《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征订启事[J];电源学报;2013年06期
5 俞振华;;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年19期
6 张海梁;孙婉胜;;储能电站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4期
7 胡丹;;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Z2期
8 陈玉和;;储能技术发展概况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2年03期
9 王秀琴;;储能电站的大容量储能方式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6期
10 李钇里;;浅谈风轮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时杰;;储能技术——一种在未来电气工程学科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2013年储能技术研发动态[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3 王文亮;秦明;刘卫;;大规模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4 张建兴;;大规模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保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动储能产业发展[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6 鄂宝民;黄旭;庞立军;陈昀;支伟;;先进储能技术在环渤海风电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陆志刚;刘怡;雷金勇;陈满;陈磊;李达;;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和技术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关于组织编撰《中国储能年鉴》的通知[A];储能的价值与使命——2011首届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国际峰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来小康;;储能技术的近期研究工作[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祖平;刘思革;梁惠施;;电力储能在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网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陈静思;“储能产业应纳入新能源规划”[N];东方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房田甜 实习记者 董乐;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朔:“不能评断哪种储能技术前景最好”[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本报记者 梁宵;资本加单储能待补贴[N];中国经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段逸倩;储能下一步:商业化[N];中国电力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荣;我国储能产业发展面临四大制约[N];中国证券报;2012年
6 记者 陈其珏;储能产业6000亿市场有待撬动[N];上海证券报;2012年
7 MEB记者 张兰;2012储能国际峰会探讨储能商业模式[N];机电商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吴松;储能产业起步 商业模式有待突破[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9 主持 中国电力报社《电气周刊》编辑部主任兼主编 路晓冰;我国储能产业大规模应用为时尚早[N];中国电力报;2012年
10 王明冲 红炜 李伟;“系统”理念成就储能明星[N];中国能源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姝;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时的协调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闫晓磊;储能飞轮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武震;分布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于雅莉;储能飞轮动发一体机电磁关键问题及温度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张野;微网中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方家琨;超导磁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施琳;含新能源的独立电网储能容量配置和运行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于們;基于混合储能的风电场实时功率调控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尚;实现风电场自律的调控与配置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永旭;计及储能的风电场可靠性评估[D];山东大学;2015年
3 黄腾;集中充电站电池储能系统并网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吴小刚;配网储能系统的规划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刘大川;基于脆弱性理论的主动配电网储能规划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胡鹏;储能电站监测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田吉鹏;基于混合储能的双馈风机运行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胡志远;基于储能的风电功率平抑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林阿依;屋顶光伏与储能一体化发电系统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张峰;高压级联储能功率转换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储能技术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6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