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18 19:00

  本文关键词:适用于交错并联电路的新型耦合电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年

适用于交错并联电路的新型耦合电感

徐立刚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不光要提高变换器的电气性能,还要尽量降低材料的消耗,减小铜、铁等稀缺资源的消耗比例。交错并联技术是提高功率密度,调整材料消耗比例,实现多硅少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减小磁件的体积、材料的消耗,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磁集成技术被引入到交错并联变换器中。 本文针对交错并联变换器中的多相电感集成,提出新型耦合电感,通过绕组拆分、磁件拆分,实现功能分割,并给出了磁件优化依据。利用端口网络的特性,推导了它的最简电路结构,给出了它的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和互感表征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分析了变压器模型和互感模型参数之间的等效关系。利用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新型耦合电感在两相交错并联电路中的电气特性和磁特性,通过与非耦合的电感对比,说明新型耦合电感通过拆分磁件,使其储能能力和滤波能力分别由不同的磁件实现,有利于磁件的优化设计。 最后以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应用电路,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了新型耦合电感与传统三磁柱电感在相同电气性能下的磁特性,并分别采用新型耦合电感和传统三磁柱耦合电感,完成了两台1kW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给出了详细的参数设计过程和控制电路实现方法,比较了相同电气性能时两种耦合方式的磁芯的体积和重量。实验结果证明了原理分析的正确性,优化后的新型耦合电感的总的体积和重量比传统三磁柱耦合电感减轻了约60%。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M4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概述11-12
  • 1.2 交错并联技术12-13
  • 1.3 磁集成技术在交错并联变换器中的应用13-18
  • 1.3.1 解耦集成13-15
  • 1.3.2 耦合集成——耦合电感15-18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18-20
  •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18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新型耦合电感的工作原理20-35
  • 2.1 新型耦合电感20-21
  • 2.2 等效电路模型及其推演21-25
  • 2.2.1 新型耦合电感的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21-24
  • 2.2.2 互感表征的等效电路模型24-25
  • 2.3 新型耦合电感的工作原理25-34
  • 2.3.1 状态分析25-29
  • 2.3.2 电流脉动29-31
  • 2.3.3 磁性元件的磁通31-32
  • 2.3.4 新型耦合电感与普通Boost 电感的比较32-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与传统三磁柱耦合方式的比较35-42
  • 3.1 引言35
  • 3.2 传统三磁柱耦合电感等效电路模型35-36
  • 3.3 磁特性的对比36-41
  • 3.3.1 新型耦合方式的磁特性37
  • 3.3.2 传统三磁柱耦合方式的磁特性37-39
  • 3.3.3 两种耦合方式的比较39-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1kW 交错并联Boost 变换器参数设计与实验结果42-53
  • 4.1 两相交错并联Boost 变换器主要性能指标42
  • 4.2 采用新型耦合方式的Boost 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设计结果42-45
  • 4.2.1 磁性元件设计42-44
  • 4.2.2 电路其他参数设计44-45
  • 4.3 采用三磁柱耦合方式的Boost 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设计结果45-46
  • 4.4 控制电路设计46-47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47-51
  • 4.5.1 工作原理验证47-49
  • 4.5.2 整机效率49-50
  • 4.5.3 磁件对比50-51
  • 4.6 新型耦合电感的优化设计51-52
  • 4.7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改进型回转器-电容非线性磁芯仿真模型53-64
  • 5.1 引言53-54
  • 5.2 改进型回转器-电容磁芯模型54-56
  • 5.3 模型参数计算方法56-58
  • 5.3.1 模型输入参数56
  • 5.3.2 饱和参数Λ、n、a56-57
  • 5.3.3 磁滞参数r、h、b57-58
  • 5.4 模型的仿真实现及参数优化58-59
  • 5.5 仿真结果59-63
  • 5.5.1 B-H 曲线仿真结果59-60
  • 5.5.2 系统仿真结果60-63
  • 5.6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64-66
  • 6.1 本文总结64-65
  • 6.2 下一步工作65-66
  • 参考文献66-71
  • 致谢71-72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本成;多相交错电压调整模块中平面集成磁件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锋,瞿文龙;基于分布式控制的DC/DC变换器并联系统自动交错方案[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1期

    2 陈乾宏,阮新波,严仰光;采用磁集成技术的高效率、低压输出正反激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1期

    3 陈乾宏,阮新波,严仰光;开关电源中磁集成技术及其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4 李洪珠;李洪亮;杨玉岗;;交错变换器中无直流偏磁阵列式集成磁件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8年04期

    5 魏明瑱,雷建振,郝海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提高[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1年02期

    6 杨玉岗,李洪珠,王建林,卞松江;可削减直流偏磁集成磁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7 杨玉岗;于庆广;李洪珠;刘春喜;;四相电压调整模块中平面型可消除直流偏磁集成磁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张小勇;刘福鑫;阮新波;;机车车辆充电机用移相全桥ZVS PWM变换器的设计[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2期

    2 李志,林磊,邹云屏;移相全桥DC/DC软开关变换器的全数字化实现[J];船电技术;2004年01期

    3 张鹰;;艇用逆变弧焊电源的研制[J];船电技术;2009年05期

    4 高晓峰;汪伟;石媛;;双向DC-DC变换器软开关技术研究[J];船电技术;2011年05期

    5 周海波;;浅谈《电力电子技术》教学[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路侃,张之梁,陈乾宏;应用在固态发射机上的高性能特种开关电源[J];电讯技术;2004年04期

    7 曹保国,么正才;移相PWM控制全桥开关电源[J];电测与仪表;2001年07期

    8 吴犇;刘国海;廖志凌;;ZVS全桥直流变压器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1年05期

    9 张兴;汪令祥;杨淑英;张崇巍;;一种采用倍流整流电路的ZVS-ZCS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6年01期

    10 赵艳雷;童建忠;何飚;齐智平;;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功率调节系统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庆广;宾雄辉;王晓慧;杨玉岗;;平面变压器及平面集成磁技术[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2 许德操;董凌;;基于EMTDC/PSCAD的数字型高频开关电源仿真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陆治国;刘小将;;带有源浮充平台Buck变换器[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斌;丘东元;张波;;移相控制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潜电路及其发生机理[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何正东;杜贵平;张波;;基于ZVZCS PWM全桥变换器的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电源设计[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晓峰;基于柔性多层带材的集成EMI滤波器[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小方;260kVA无源软开关辅助变流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陈武;多变换器模块串并联组合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袁臣虎;开关电源DC/DC变换器电路参数及新拓扑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冯瀚;双管正激变换器组合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王勇;矩阵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系统集成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张军明;中功率DC/DC变流器模块标准化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武瑛;新型无接触供电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4年

    9 周林泉;软开关PWM Boost型全桥变换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胡勤丰;永磁式双凸极电机稳态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唱志强;软开关电阻点焊逆变电源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张本庚;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的研究和设计[D];郑州大学;2010年

    3 宁伟;基于软开关和均流技术的电镀电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智超;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分布式电源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林芳建;基于全桥串联谐振的电容器充电电源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张志坚;两相交错并联电压调整模块(VRM)中平面无源集成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艾国昌;数字控制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成杰;变结构控制在阵列式磁集成电压调整模块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9 杨帆;LLC谐振变换器中平面无源集成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廖相德;平面磁集成电压调整模块(VRM)无源控制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为,毛行奎,罗恒廉,董纪清;高频电感器线圈损耗分析与交错气隙布置[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2 陈乾宏,阮新波,严仰光;开关电源中磁集成技术及其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3 孔剑虹,何湘宁,钱照明,庞敏熙;功率变换器电感在直流偏置或矩形波激励时磁损问题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5期

    4 李洪珠;郝文慧;杨玉岗;;无气隙可改变耦合度阵列式集成磁件在交错并联变换器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5 陈为;卢增艺;王凯;;电压调节模块耦合电感性能分析与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6 郑春龙;徐德鸿;;电压调整模块(VRM)拓扑综述[J];电源技术应用;2001年12期

    7 杨玉岗,李洪珠;平面型高频PCB变压器材料和结构工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蔡宣三;;新一代微处理器的电子电源——稳压电源模块(VRM)[J];中国集成电路;2003年02期

    9 陈文洁,杨旭,杨拴科,王兆安;分立元件构成的电力电子集成功率模块的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2期

    10 杨玉岗,李洪珠,王建林,卞松江;可削减直流偏磁集成磁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乾宏;开关电源中磁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2 孔剑虹;功率变换器拓扑中磁性元件磁芯损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旷建军;开关电源中磁性元件绕组损耗的分析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小永;适用于未来VRM的两级式变换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为,何建农;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0年02期

    2 姜桂宾,裴云庆,王峰,杨旭,王兆安;SPWM逆变电源的自动主从并联控制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3期

    3 刘亚东,邢岩,黄立培,平地克也;数字UPS并联运行的一种新型分布式控制方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4 蒋志宏,黄立培,孙晓东,郭宇婕;基于DSP的DC/DC Boost PFC模块的并联交错控制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3期

    5 陈乾宏,阮新波,严仰光;采用磁集成技术的高效率、低压输出正反激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1期

    6 陈为,毛行奎,罗恒廉,董纪清;高频电感器线圈损耗分析与交错气隙布置[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7 陈乾宏,阮新波,严仰光;开关电源中磁集成技术及其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8 钱照明,张军明,吕征宇,彭方正,汪槱生;我国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8期

    9 杨玉岗,李洪珠;平面型高频PCB变压器材料和结构工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刘志峰,刘光复;绿色产品与绿色设计[J];机械设计;1997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乾宏;开关电源中磁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山山;柳绪丹;胡长生;;峰值控制交错并联Boost PFC的设计[J];机电工程;2010年08期

    2 赵海舟;黄蕾;肖岚;;零电流零电压开关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3年11期

    3 江飞;鞠志忠;朱忠尼;王恒利;;一种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仿真的研究[J];电气技术;2010年S1期

    4 万军;胡长生;;应用于光伏系统的升压变换电源研究[J];电源技术;2010年10期

    5 蔡院玲;张宇;费兰玲;;基于交错并联技术的高频整流器交流侧电流纹波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1年03期

    6 龚广海,冯瀚,徐德鸿,汪生;一种新型的并-串型双管正激组合变换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2年02期

    7 陈文明;黄如海;谢少军;;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设计[J];电源学报;2011年04期

    8 张艳全;张东来;杨勇;;一种交错并联数字化APFC电路的设计[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8年02期

    9 殷健;王慧贞;;多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磁集成技术研究[J];电源世界;2008年09期

    10 尚修香;胡晓清;;采用UC3846实现交错并联控制[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召鼎;陆治国;;一种新型交错并联高增益升压变换器[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秦海鸿;张方华;王慧贞;;准方波整流在电压调整模块(VRM)中的应用[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路遥;陆治国;刘捷丰;;一种改进型交错并联ZVT升压变换器[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尹燕萍;白永江;杨旭;陈桥梁;;交错并联临界连续Boost PFC变换器移相控制策略稳定性分析[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陈世杰;王武斌;吕征宇;;开关功率放大器拓扑及控制方案选择[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飞;阮新波;季清;徐明;;电流临界连续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耦合电感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周光明;沈煜;张晋茂;麻凯恩;朱正菲;杜强;;光伏发电系统用高效逆变器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8 卢增艺;陈为;;多通道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磁集成技术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王国华;;重钢1200m~3高炉热风炉新技术应用总结[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10 肖岚;;逆变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平台的开发[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东;开关电容型交错并联变流拓扑与逆变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杨华;高强度气体放电灯镇流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姚刚;Boost型功率变流器有源软开关拓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姜燕;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杨威;反激式微弧氧化功率电源及其脉冲作用效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威;反激式微弧氧化功率电源及其脉冲作用效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杜炜;基于数字控制器的多相并联Buck变换器的建模与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王懿杰;照明电源拓扑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卢增艺;直流—直流开关功率变换器磁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10 赵一;耦合电感倍压单元高增益变流器拓扑形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珂;基于交错并联技术的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颖;单相CRM交错并联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蒋先锋;交错并联反激电路在宽范围通讯电源模块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4 缪晓忠;基于无桥交错并联和谐振技术的车载充电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蔡院玲;基于交错并联的高频UPS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卢俊龙;基于交错并联Buck的空间电源充电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健;基于交错并联BUCK电路的包络跟踪电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娜;交错并联磁集成Buck变换器的本质安全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9 郭超;一种新型交错并联BoostPFC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斌泽;多通道交错并联Boost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适用于交错并联电路的新型耦合电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6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a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