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抑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11:15

  本文关键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抑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非线性装置的广泛使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谐波污染,从而降低了电网的电能质量。为了改善电网电能质量,出现了各种谐波补偿设备,其中有源电力滤波器是公认的治理谐波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其关键技术就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谐波及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现有研究基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案。其次,本文有源电力滤波器基本分类进行了研究,还就三相三线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的理论上使用电压前馈解耦推导了lp-iq解耦算法。再次,本文设计的现有设备补偿容量,计算影响补偿系统的主要参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直流侧电压、电容、交流侧电感。然后,对该理论的七种检测方法进行了的研究和对比,然后选择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ip-iq电流检测法,并对该理论的低通滤波环节进行了选取。针对传统的控制方法不能解决有源电力滤波器数字控制过程存在延时的问题,提出了解耦ip-iq的解决方法,并研究了在解耦ip-iq控制的前题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实现过程。改进后的检测法在检测效果上不仅具有更好的实时性,而且能更好的检测谐波电流。然后,经过对常用的电流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和筛选,选择了滞环比较法。在文中还进一步比较了传统ip-iq法与ip-iq解耦法条件下使用PID控制对直流侧电容充电的影响,实验表明ip-iq解耦法具有很好的实时性。最后搭建了系统仿真图,并对三相三线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分别就感性电网和非线性负载、标准电网和非线性负载的传统ip-iq检测法与ip-iq解耦法等不同情况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很好的抑制谐波,符合设计的要求,最后针对实验室现有7.5kW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供电局部电网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关键词】:有源电力滤波器 ip-iq检测 谐波抑制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6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5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7-8
  • 1.2 谐波的生成、危害、标准8-11
  • 1.2.1 谐波的生成8-9
  • 1.2.2 谐波的危害9-10
  • 1.2.3 谐波的标准10-11
  •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11-12
  • 1.4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趋势12-13
  • 1.5 本文的创新点13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13-15
  • 第二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及其基本原理15-24
  • 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15-18
  • 2.1.1 接入电网的方式分类15-17
  • 2.1.2 主电路形式分类17-18
  • 2.2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18-23
  • 2.2.1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原理18-19
  • 2.2.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的数学模型19-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系统参数设计24-31
  • 3.1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主电路容量设计24-25
  • 3.2 直流侧的电压与电容设计25-28
  • 3.2.1 直流侧电压的设计25-27
  • 3.2.2 直流侧电容计算27-28
  • 3.3 交流侧电感的设计28-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第四章 基于无功功率理论谐波检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31-53
  • 4.1 谐波检测常用的几种检测算法研究31-34
  • 4.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34-36
  • 4.3 LPF滤波器设计及无功功率谐波检测法原理研究36-44
  • 4.3.1 LPF滤波器设计36-38
  • 4.3.2 p-q检测法38-39
  • 4.3.3 p-q检测法的仿真研究39-40
  • 4.3.4 d-q检测法40-41
  • 4.3.5 d-q检测法仿真研究41-42
  • 4.3.6 ip-iq检测法42-43
  • 4.3.7 改进的谐波检测方法43-44
  • 4.4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44-47
  • 4.4.1 三角载波比较法控制法45
  • 4.4.2 滞环比较控制法45-47
  • 4.5 主电路直流侧电容电压的控制47-51
  • 4.5.1 主电路直流侧电容电压的控制原理47-49
  • 4.5.2 主电路直流侧电容电压的控制仿真研究49-51
  • 4.6 本章小结51-53
  • 第五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仿真研究及谐波抑制实验验证53-73
  • 5.1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系统仿真模型53-54
  • 5.2 三相三线制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仿真研究54-61
  • 5.2.1 标准电网非线性负载仿真54-56
  • 5.2.2 带感性电网非线性负载仿真56-58
  • 5.2.3 冲击性负载仿真58-61
  • 5.3 实验平台的软硬件实现以及实验结果分析61-65
  • 5.3.1 实验装置总体结构61-62
  • 5.3.2 控制系统硬件框图62-63
  • 5.3.3 检测电路设计63-65
  • 5.4 DSP系统软件实现65-68
  • 5.4.1 软件锁相环设计65-66
  • 5.4.2 软件数字低通滤波器程序设计66
  • 5.4.3 软件数字PID程序设计66-67
  • 5.4.4 谐波电流检测算法软件实现67-68
  • 5.5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68-72
  • 5.6 本章小结72-7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6.1 总结73-74
  • 6.2 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薇;供电网络的谐波污染与谐波抑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高洪峰;配电网的谐波及其测量[J];节能与环保;2005年02期

3 潘艳,姚国灿;华东电网500kV系统背景谐波研究[J];电网技术;2000年09期

4 芦伟;电网中谐波的监督管理及限制谐波的标准[J];甘肃科技;2003年11期

5 阳若宁;;谐波的产生、危害及抑制[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3年02期

6 蔡维;王建伟;;时变性谐波的测量评估方法[J];华北电力技术;2007年12期

7 徐民;陈江华;;浅谈对谐波的认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6期

8 李学信;;秦皇岛供电地区的谐波概况[J];华北电力技术;1991年09期

9 林海雪;关于电气化铁道的谐波标准[J];河北电力技术;1993年05期

10 华回春;贾秀芳;安海清;;背景谐波波动情况下的谐波责任定量计算[J];电测与仪表;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瑞屏;;低压谐波滤波技术的发展[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盛望群;;浅析客运专线谐波标准及计算方法[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铁龙;徐公林;陶霞;;谐波抑制与滤波装置的应用[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贺建闽;;基于G5/4的电气化铁道谐波评估[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娴;吴燎兰;橐晓宇;倪奕麟;;谐波标准差异对吸尘器认证测试影响探讨[A];电波科学学报[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绍锋;电气化铁道谐波过程分析与推荐限值制定思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刘聪;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抑制性能优化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毅;风电场谐波数据分析及其谐波模型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2 贺勇凯;基于DFAGTAF位置策略的射线型配电网整体谐波衰减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窦翔宇;配电网中谐波责任的量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章家义;谐波责任定量计算及其评估指标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赵磊;基于Prony的谐波间谐波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计国俊;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抑制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曹东升;稳健的复线性回归在谐波责任定量划分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杜晨红;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荷谐波推荐限值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9 陈群;谐波提取利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黄申茂;干扰性负荷谐波责任分离及其柔性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抑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68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7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