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站控层无线接入就地化保护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变电站站控层无线接入就地化保护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新一代的智能变电站中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就地化保护技术应运而生,就地化保护技术中保护设备靠近一次设备布置以减少信号在线缆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就地化保护设备具有简化二次回路、节约建设投资、方便运行维护的优点。但在北京、天津等的试点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变电站站控层采用有线方式接入就地化保护装置时,其接入网络铺设成本高,后期运行、维护复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变电站站控层无线接入就地化保护技术的研究。本文对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取出了相关网络架构及技术指标,参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及IEEE 802.11n技术相关协议,提出了利用无线技术接入就地化保护装置的技术方案。在可靠性方面,站控层无线接入网络的结构中设置链路冗余以提高网络对链路故障的冗余性,同时应用自适应跳频算法以提高对变电站内复杂电磁环境的抗干扰性,之后在辽宁鞍山220kV变电站进行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算法可靠性验证试验。在实时性方面采用时分复用方式代替传统的CSMA/CA机制。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在辽宁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进行了百点规模的组网实验,实验模拟了三种环境,分别是无干扰环境,同频干扰环境,大物体局部遮挡环境。在以上三种环境的实验中网络的可靠性达到99%,时延在10ms以下,能够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网络相关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无线接入 就地化继电保护 可靠性 实时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无线保护需求分析10-15
- 1.2.1 就地化继电保护11-14
- 1.2.2 智能高压设备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1.4 本文研究内容16-17
- 第2章 继电保护组网技术17-27
- 2.1 MMS网络17-19
- 2.2 GOOSE网络19-20
- 2.3 继电保护常用网络结构20-22
- 2.4 继电保护网络性能22-26
- 2.4.1 可靠性22-24
- 2.4.2 实时性24-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无线保护方案设计27-39
- 3.1 工业级无线技术27-28
- 3.2 无线接入方案设计28-37
- 3.2.1 网络拓扑29-30
- 3.2.2 网络部署方案30-31
- 3.2.3 网络协议架构31-37
- 3.3 可靠性验证37-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无线保护组网实现与验证39-54
- 4.1 组网与测试39-41
- 4.1.1 系统组网概述40
- 4.1.2 网络设备40-41
- 4.2 实验数据分析41-52
- 4.2.1 可靠性测试41-47
- 4.2.2 实时性测试47-52
- 4.3 本章小结52-54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4-56
- 5.1 总结54
- 5.2 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Volker Sorhage;;下一代无线接入基建的混合接口解决方案[J];现代制造;2006年24期
2 胡胜;;分离式无线接入简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02期
3 王爱民,苑森淼,吴静;无线接入网络中负载模型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1期
4 陈洁;;无线接入新热点技术分析[J];中国防伪报道;2006年09期
5 刘永升;;如何做好无线接入网络的网络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6期
6 李云;无线接入的新乐章——奥维通出席“第二届无线技术研讨会”[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2年06期
7 周立兴;;多种无线技术在大庆油田市场开发中应用模式的探讨[J];硅谷;2013年16期
8 李博斋;;新型无线接入网络架构研究[J];硅谷;2014年06期
9 赖荣东,江汉红,李庆;一种具有无线接入功能的嵌入式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年05期
10 李玉林,李超,汤汉屏,郭金淮;多速率业务的一种无线接入控制方案[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民;范森淼;;基于负载预测的无线接入策略[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韩庆明;;几种典型制式无线接入设备的特点分析[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姚海昌;;WiMAX及其与3G的对比[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米飒;李建;焦伟;;无线接入性优化经验介绍[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5 徐友军;余咏;吴华瑞;赵春江;;小城镇“三网合一”方案的研究[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叶益民;陈宏光;;无线接入设备在临时通信组网中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万学元;曹磊;胡乐明;;802.16系列技术介绍以及和3G的比较[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洁;;LMDS系统及其应用[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刘珩;安建平;;UWB Ad Hoc网络无线接入特性与定位辅助路由分析[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陈东;;WiMAX于中国之路漫漫[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旭阳;无线接入,,从“蓝领”变“白领”[N];计算机世界;2013年
2 本报记者 易龙;无线接入:通信技术新热点[N];人民邮电;2001年
3 蔡叶飞编译;无线BI真的可以畅游四方吗?[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记者 徐勇;无线接入研讨会今日开幕[N];人民邮电;2001年
5 李瀛寰;奥维通看到无线接入[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卜娜;无线接入架构出现里程碑式变革[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7 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委员 教授级高工 李进良;无线接入是电信普遍服务的最佳技术途径[N];人民邮电;2003年
8 中国电信北方事业部 祝满昌;天地一体 线面结合[N];人民邮电;2003年
9 曹薇;固定无线将网络送入乡村[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10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汪坤 夏骆辉 贺鹏 秦岩 陈永欣;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障无线接入设备安全[N];人民邮电;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明昕;无线接入网络的服务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王雪平;无线接入网络中QoS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勇;SCDMA系统从固定到移动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IKE支持4G无线接入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小虎;变电站站控层无线接入就地化保护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严黎明;无线接入网络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潘声勇;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无线接入中传输性能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5 康厚强;嵌入式通信平台的无线接入[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詹云峰;无线接入控制器系统软件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王墨影;支持无线接入的语音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黄晶;基于EPON的无线接入设备的硬件架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柳林锋;基于EPON MAC层协议无线接入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郭慧晶;无线接入SOC芯片的低功耗物理设计[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变电站站控层无线接入就地化保护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7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