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注入恒频信号实现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17:18

  本文关键词:注入恒频信号实现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电网中,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这一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这一接地方式下的消弧线圈补偿技术,也已经由传统的补偿方式向自动跟踪补偿方式发展。先将系统分布电容准确测量出来,然后按照测量出来的分布电容准确实现消弧线圈的电感值自动调节,这是实现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的两个核心点,而本文就是着眼于这两点展开的。首先,在目前众多已有的消弧线圈理论基础之上,尝试初步设计了一类自励可控制的消弧线圈,即通过整流元件将流经该线圈的交流负荷电流整流出相应的直流激磁电流,这样设计出来的消弧线圈便无需外加直流电源和直流绕组。其次,在众多现有的系统分布电容测量方法中,本文重点讲述如何通过注入恒频信号实现分布电容测量,明确该测量原理基础之上,创新性的找取电力系统中两个不同的位置注入该恒频信号,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两种不同注入方式下对分布电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减小该测量误差的具体方法。最后,本文基于PCSAD/EMTDC和MATLAB这两款软件搭建起来了相关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分布电容在两种方案下实现测量的准确与可行性、明确了分布电容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与减小误差的相关方法、验证了所设计的消弧线圈的适用性与可控性。
【关键词】:分布电容 消弧线圈跟踪补偿 注入恒频信号 仿真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9-10
  • 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10-13
  • 1.2.1 补偿故障点容性电流10-11
  • 1.2.2 降低故障相电压恢复的初速度11-13
  • 1.2.3 无中性点引出的消弧线圈接地13
  • 1.3 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技术13-15
  • 1.4 本文主要内容15-17
  • 第2章 应用于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中的消弧线圈设计17-23
  • 2.1 现有的消弧线圈类型分析17-19
  • 2.1.1 随调试消弧线圈原理与分类17-18
  • 2.1.2 预调试消弧线圈原理与分类18-19
  • 2.2 应用于自动跟踪补偿的可控制消弧线圈设计19-22
  • 2.2.1 设计的可控制消弧线圈的原理20-21
  • 2.2.2 设计的可控制消弧线圈电感调节的具体实现21-22
  • 2.3 本章小节22-23
  • 第3章 系统分布电容在注入恒频信号方法下的测量23-37
  • 3.1 现有的电力系统分布电容测量方法23-26
  • 3.2 注入恒频信号测量系统分布电容值26-35
  • 3.2.1 分布电容在注入恒频信号下的测量原理26-30
  • 3.2.2 分布电容在注入恒频信号下的测量实现30-35
  • 3.3 注入恒频信号测量系统分布电容的误差分析35-36
  • 3.4 本章小节36-37
  • 第4章 仿真验证37-48
  • 4.1 可控制消弧线圈的模型搭建与仿真验证37-42
  • 4.2 注入恒频测量分布电容的仿真模型搭建与验证42-46
  • 4.2.1 针对设计的滤波方法的验证43-44
  • 4.2.2 针对注入恒频测量分布电容原理的仿真验证44-45
  • 4.2.3 针对频率影响测量误差的仿真验证45-46
  • 4.3 本章小节46-4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8-50
  • 5.1 结论48-49
  • 5.2 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4-55
  • 致谢55-56
  • 作者简介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正宁;消弧线圈的操作和异常处理[J];农村电气化;2002年12期

2 杨红星;消弧线圈的选型和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20期

3 邓岳华;胡晓萌;区伟潮;;消弧线圈的几个常见问题[J];农村电气化;2006年05期

4 杨万和;张常全;赵裕民;张惠敏;;老式消弧线圈改造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5 刘红丽;;消弧线圈的调整及运行操作[J];农村电气化;2009年11期

6 胡玉霞;冯苗;;电力消弧线圈综述[J];硅谷;2010年14期

7 王健;;消弧柜与消弧线圈的比较[J];中国新通信;2013年16期

8 姜新宇;陆国庆;周良才;;对消弧线圈若干问题的探讨[J];电力设备;2000年Z1期

9 张常全,赵裕民;老式消弧线圈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J];电网技术;2001年05期

10 陆国庆,姜新宇;影响消弧线圈应用效果的重要性能[J];电网技术;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嗣明;何婧;张熙军;陈飞;骆云峰;王磊;;消弧线圈投入后引起系统电压不平衡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丽英;程汉湘;;一种新型的磁通可控消弧线圈的仿真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复兴;颜士华;;消弧线圈自动调节原理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1年

4 顾精彩;;有载开关调匝式消弧线圈的特点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田效礼;刘清源;;接地变与消弧线圈研究与探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金涛;;发电机消弧线圈参数试验验证方法研究[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三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科;赵现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虚接地”问题的探讨[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8 魏岱宁;周海斌;徐振栋;;论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危害及消弧线圈的发展[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韦良;韦景;张洪瑾;;偏磁式消弧线圈接地新技术[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10 裴继东;马玉昌;侯慧卿;王学礼;张真涛;;消弧线圈接地警示讯号装置的改进[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西山煤矿总公司官地矿 王桂莉;浅谈煤矿供电系统装设消弧圈的问题[N];山西科技报;2005年

2 记者 江萌 实习生 王慧 何祝君 通讯员 王欣 邹祖虎;武昌方圆几公里面临断电[N];湖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江渝;快速可连续调节消弧线圈谐振接地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曲轶龙;全补偿消弧线圈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3 贾晨曦;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刘和平;新型快速可调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潘贞存;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与接地选线定位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程路;变压器负载可控的新型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安;配电网消弧与故障定位技术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2 杨赞超;基于信号注入法的自动跟踪补偿调容式消弧线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董皆;注入恒频信号实现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李天旭;偏磁式消弧线圈控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李原;主辅式消弧线圈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软件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6 陈恒;不同消弧线圈性能分析与试验验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贺鹏程;基于磁通可控原理的新型消弧线圈系统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廖玉波;偏磁式消弧线圈的全数字化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9 贺琳;有源消弧线圈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汪军;用于消弧线圈性能研究的高压模拟电网及分析测试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注入恒频信号实现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2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82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d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