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及弱磁调速
本文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及弱磁调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上没有励磁绕组,使用永磁体产生电机旋转所需的磁场,和感应电机相比有体积更小,质量更轻;功率因数、效率更高;可靠性更高等特点,永磁同步电动机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广泛推广使用的新型节能电机,其广泛适用于宇航、军事、船舶电力推进、风机水泵、电梯、空调、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且多数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需要变频调速,由于该种电机电磁参数非线性,变频器供电时转矩脉动大,开环运行平稳度差、噪声大。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如电力推动,主轴传动机构和电动汽车中,需要较宽的转速范围,电机的运行状态从恒转矩区域向恒功率区域延伸,这可以通过弱磁方法实现。本文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及弱磁控制策略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实验室原有2.2kW永磁同步电机变频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台功率为30kW的永磁同步电机变频控制系统。重点完成了主回路设计、器件选型、IGBT驱动电路设计等内容,其中为了减小线路间的杂散电感,主回路采用叠层母排设计。驱动电路采用CONCEPT公司的2SC0108T作为驱动核。控制电路部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目前该变频控制系统已经集成组装完成,并且在2.2k W小功率异步电动机上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能够控制电机的运行。2、深入研究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原理,在MATLAB下搭建双闭环仿真模型,并对电机起动、调速、负载突变、过载能力等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机的各项性能与理论分析相符合,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在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弱磁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选用梯度下降法进行弱磁调速,对该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4、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调速(在额定转速以上运行)时,受到直流母线电压的限制,电机的带载能力会有所下降的问题,本文将最小幅度误差过调制方法引入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弱磁运行区域,以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进而提高弱磁区域的带载能力。将该方法与梯度下降法结合,在MATALB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最小幅度误差过调制可以有效提高电机弱磁调速时的输出转矩。5、利用2.2kW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平台,对原有程序进行改进,改善了电机在基速以下的性能。实验表明在基速(1500r/min)以下,电机具有良好的空载和负载特性。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 矢量控制 硬件设计 弱磁控制 过调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永磁同步电动机概述11-12
- 1.1.1 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11
- 1.1.2 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11-12
- 1.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策略12-13
- 1.3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研究现状13-14
- 1.4 主要完成的工作14-15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15-27
- 2.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15-17
- 2.2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17
- 2.3 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方法17-21
- 2.3.1 电压空间矢量控制原理18
- 2.3.2 空间电压矢量的实现18-21
- 2.4 矢量控制仿真实验21-25
- 2.4.1 起动性能仿真22-23
- 2.4.2 调速性能仿真23-24
- 2.4.3 抗干扰性能仿真24-25
- 2.4.4 过载性能仿真25
- 2.5 本章小结25-27
-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27-49
- 3.1 控制系统主回路设计28-33
- 3.1.1 叠层母排的设计28-30
- 3.1.2 主回路器件的选型30-33
- 3.2 控制电路的设计33-38
- 3.2.1 TMS320LF2812最小系统设计33-35
- 3.2.2 采样电路的设计35-38
- 3.3 驱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38-47
- 3.3.1 2SC0108T芯片简介39-40
- 3.3.2 驱动电路的设计40-43
- 3.3.3 驱动电路的调试43-46
- 3.3.4 调试经验总结46-47
- 3.4 控制柜的布局及调试实验47-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弱磁控制49-65
- 4.1 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的原理49-50
- 4.1.1 电压、电流限制条件49-50
- 4.1.2 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原理50
- 4.2 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方法50-54
- 4.2.1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50-51
- 4.2.2 弱磁区域划分及确定51-53
- 4.2.3 电流给定值的修正53-54
- 4.3 过调制策略54-59
- 4.3.1 过调制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55-56
- 4.3.2 最小相角误差过调制56
- 4.3.3 最小幅度误差过调制56-58
- 4.3.4 两种过调制的仿真模型搭建58-59
- 4.4 仿真结果59-64
- 4.5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实验软件介绍及实验65-73
- 5.1 实验系统软件介绍65-66
- 5.1.1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程序介绍65-66
- 5.2 矢量控制实验66-72
- 5.2.1 空载实验66-69
- 5.2.2 负载实验69-72
- 5.3 本章小结72-7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6.1 总结73
- 6.2 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81
- 附录81-85
- 附图 1. 30k W变频控制柜81-82
- 附图 2. 控制柜电路板部分82
- 附图 3. 控制柜变频器主体82
- 附图 4. 断路器82-83
- 附图 5. 限流起动电路83
- 附图 6. 进、出线电抗器83-85
- 致谢85-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李忠,毛宗源,庞敏熙;一类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模型与霍夫分叉[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9期
2 江慧;永磁同步电动机[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1年06期
3 张卓,李忠;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系统的反控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1年03期
4 张卓,李忠,任平;永磁同步电动机中的混沌现象[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1年02期
5 熊浩,李新华,周克定;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建模与仿真[J];微特电机;2002年02期
6 熊浩,李新华;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研究[J];微特电机;2002年04期
7 陈宇华,杨宪忠;日本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最新动态[J];防爆电机;2002年03期
8 张波,李忠,毛宗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混沌特性及其反混沌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4期
9 王步来,顾伟;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经验设计[J];微电机(伺服技术);2005年05期
10 张金柱;;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茂刚;赵荣祥;;新型混合式高精度永磁同步电动机速度调节方法[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2 钟技;周扬忠;陈道炼;;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全数字控制硬件系统设计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武玉强;马新;宗广灯;;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有限时间跟踪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马亚青;侯雪川;邹艳;田德文;姜茹;;车辆电驱动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特性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杨霞;杨波;杜继光;;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陆克山;于松义;;浅析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机械采油系统中的应用[A];2010江苏省“能源计量与节能减排”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曹志彤;璩立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模拟研究[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下)[C];1991年
8 仇志坚;邓智泉;王晓琳;;基于电压-电流模型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悬浮子系统独立控制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肖红军;李先祥;黄道平;;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A];全国冶金企业计控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新华;江建中;柏成立;龚宇;;基于场路耦合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计算方法[A];第十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太仓诞生首台永磁同步电动机[N];苏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蕾;高效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我省研制成功[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3 刘文硕;高效永磁同步电机降低设备电力损耗[N];中国纺织报;2007年
4 刘文硕;永磁同步电机助推纺织机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陈嵘;永磁同步电动机在化纤纺丝机变频调速中的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9年
6 刘红旗;小功率电机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N];中国工业报;2005年
7 蒋振宇;中钢天源新技术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N];中国冶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N RYONG HO;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鲁棒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2 曹先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宋志环;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振动噪声源识别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韦笃取;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混沌行为分析及抑制和镇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丽梅;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6 于慎波;永磁同步电动机振动与噪声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7 赵清;中型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8 郭振宏;主轴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传动系统设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1999年
9 周广旭;调速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驱动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10 吴茂刚;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高动态性能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丁亚明;盘式无铁心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性能分析和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郭超;基于平面倒立摆的双永磁同步电动机协调控制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马箭;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磁链监测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秦振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故障性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6 石强;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杨智;船用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5年
8 黄立军;基于DSP电机励磁的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尹青华;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机械应力耦合场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周士超;基于DSP的CAN总线伺服控制器的研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及弱磁调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9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