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计及中低压电缆热特性的电热协调潮流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4:07

  本文关键词:计及中低压电缆热特性的电热协调潮流计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配电网负荷迅速增加、网架结构日趋复杂,如何提高中低压电缆线路安全输送容量已成为配电网调度分析决策中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构建计及线路热动态特性的电热协调潮流计算模型,可有效挖掘电网输送潜能,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实用价值。然而,现有电热协调潮流模型主要针对高压架空输电网建立,对于广泛应用于配电网的中低压电缆线路的电热协调潮流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准确计算电缆实时温度是实现电缆电热协调潮流的前提与关键。目前,由表面温度推算的电缆热路模型精度与工程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基于热电类比理论,提出了由环境温度推算的中低压电缆简化热路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建立了电缆载流温升实验平台,在不同电流等级下,对空气中敷设电缆进行了载流温升实验。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模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由电缆表面温度计算的热路模型,能够满足中低压电缆在不同电流条件下的温升计算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将所提电缆简化热路模型与电热协调潮流计算模型有机结合,提出了计及中低压电缆热特性的电热协调潮流计算模型。以三节点算例系统为对象,利用电热潮流解耦算法,分别进行了断线、负荷突增、日负荷曲线等三类情况下的系统潮流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计及电缆热特性的电热协调潮流计算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运行电缆温度变化过程,可为中低压电缆线路输送容量的提升提供依据,并为线路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中低压电缆 热路模型 粒子群参数辨识 电缆热特性 电热协调 潮流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电缆温升模型研究现状11-13
  • 1.2.2 电热协调理论研究现状13-15
  • 1.3 本文主要工作15-16
  • 2 由表面温度推算的中低压电缆简化热路模型研究16-28
  • 2.1 热电类比理论16-18
  • 2.2 由表面温度推算的电缆热路模型原理18-20
  • 2.3 由表面温度推算的中低压电缆简化热路模型20-22
  • 2.4 模型参数计算22-26
  • 2.4.1 模型热损耗计算22-24
  • 2.4.2 模型热阻计算24-25
  • 2.4.3 模型热容计算25-26
  • 2.5 由表面温度推算的中低压电缆简化热路模型局限性分析26-27
  • 2.6 本章小结27-28
  • 3 由环境温度推算的中低压电缆简化热路模型研究28-47
  • 3.1 由环境温度推算的中低压电缆简化热路模型的建立28-30
  • 3.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电缆热路模型参数辨识方法30-35
  • 3.3 中低压电缆温升实验平台设计35-38
  • 3.4 实验验证与分析38-45
  • 3.4.1 模型参数变化规律研究39-40
  • 3.4.2 模型精度验证与分析40-45
  • 3.5 本章小结45-47
  • 4 计及中低压电缆热特性的电热协调潮流计算模型研究47-65
  • 4.1 电热协调潮流计算原理研究47-50
  • 4.2 计及中低压电缆热特性的电热协调潮流计算模型50-55
  • 4.3 算例仿真与分析55-64
  • 4.3.1 线路断线状态下的算例仿真56-58
  • 4.3.2 负荷突变状态下的算例仿真58-61
  • 4.3.3 日周期负荷下的算例仿真61-64
  • 4.4 本章小结64-65
  • 5 结论与展望65-66
  • 5.1 本文结论65
  • 5.2 研究展望65-66
  • 致谢66-68
  • 参考文献68-74
  • 附录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学研究情况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聪;低压电缆及皮线的搭头[J];农村电气化;2005年03期

2 姜琦;白晓斌;;对一起“奇怪”低压电缆故障的探究[J];电工技术;2008年01期

3 薛艳波;;低压电缆埋设的方法[J];农村电工;2009年01期

4 ;中国电科院牵头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国家标准编写工作[J];电力系统通信;2011年01期

5 周礼文;;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几个问题的探讨[J];电线电缆;2011年05期

6 张雪艳;;浅析矿用低压电缆的选择[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12期

7 崔浩;陆遥;严倩倩;葛忠梁;卢燕;;低压电缆路径探测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03期

8 林勇;;浅谈煤矿低压电缆的选用[J];同煤科技;2008年04期

9 陆春校;徐眉;魏学志;;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前景展望与工艺结构探讨[J];电线电缆;2011年02期

10 赵双丽;冯丽敏;冉小平;;浅议如何解决低压电缆的故障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伟良;胡静;沈燕平;;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技术应用及组网模式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卢庆华;;金属矿山井下低压电缆的选用方法[A];鲁冀晋琼粤川六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晔;安慧蓉;王树岭;;光电复合缆的发展综述[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陈浩;王世颖;胡国华;;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的开发[A];中国通信学会201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晔;王树岭;安慧蓉;王鹏;;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测试及性能分析[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ZA-YJV0.6/13×6+GT2-4B1、OPLC-ZA-YJV0.6/14×25+GT2-8B1、OPLC-WDZA-YJY0.6/14×240+1×120+GT2-8B1)[A];电力行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项目成果汇编(201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河南 张国光;浅析造成低压电缆击穿的原因[N];电子报;2011年

2 河南 张国光;切记不要用低压电缆的钢带铠装代替接地线[N];电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一;船用低压电缆剩余寿命预测理论与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宏承;计及中低压电缆热特性的电热协调潮流计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唐佳东;低压电缆光交联辐照箱热流场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计及中低压电缆热特性的电热协调潮流计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98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4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