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电压复变量谐振优化控制
本文关键词:逆变器电压复变量谐振优化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逆变器电压控制,首先提出一种复变量谐振控制器(complex variables resonant controller,CVRC)的降阶状态空间模型,该模型具有阶数低,结构简单的特点,视αβ轴电压为复变量统一控制,简化控制设计及数字控制实施计算量。其次,针对谐波电压控制,构建包含多重CVRC及逆变器模型的增广状态空间模型,并采用线性二次型(linear quadratic,LQ)最优状态反馈方法,优化设计多重CVRC控制参数,所得控制算法具有稳定裕度高、静动态性能良好、参数设计简单及计算量少等特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光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复变量谐振控制器 微网逆变器 电压控制 线性二次型 状态反馈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14AA05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7015) 国家电网公司项目(521820150005)~~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0引言传统的逆变器应用领域主要有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电机控制、及电能质量治理等领域[1-6];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电力电子逆变器作为分布式电源与电网或者交流负载之间的接口设备而被广泛采用,因而逆变器用于分布式电源或者微电网应用时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健,许镇琳;应急逆变器群的集中控制[J];中国照明电器;2001年09期
2 李建辉,韩光宇,钟实;逆变器产生的干扰及抑制[J];中国设备工程;2005年04期
3 郑沃奇;;广州地铁2号线车辆辅助逆变器[J];机车电传动;2006年05期
4 张劲松;;浅谈逆变器的使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8期
5 李红新;周林;郭珂;战祥真;雷建;;Z源逆变器最新进展及应用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03期
6 高潮,徐宏凯,于泉;富士电机公司的逆变器与伺服技术的发展状况[J];电气传动;2000年01期
7 林航空,仲田清(日);日立制作所开发逆变器控制的新动向[J];国外内燃机车;2000年02期
8 邹云屏,成功,丁凯;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逆变器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00年03期
9 李剑 ,康勇 ,陈坚;带模糊调节的重复控制器在逆变器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2001年06期
10 郭同生;杨旭;王兆安;;数字化光伏发电逆变器的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利;霍艳军;;组合式三相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红利;方文俊;仇书文;;基于60°坐标系的五电平逆变器研究[A];第22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4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葛兴来;冯晓云;;逆变器无拍频控制策略研究[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学术年会——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楠;何中一;孟宪会;邢岩;;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郭同生;黎辉;杨旭;王兆安;;UPS逆变器反馈控制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 苏成富;一款新型逆变器控制芯片LX1692IDW简介[N];电子报;2013年
2 周志敏;新一代UPS的发展趋势[N];人民邮电;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峰;逆变器的能控性分析及m模态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邓凯;开关电感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房绪鹏;Z源逆变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艳;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谭光慧;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郑伟锋;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程如岐;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许飞;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亓迎川;电压型逆变器分布式控制并联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莉;户用型三相四桥臂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晓静;单级非隔离型双Zeta逆变器[D];燕山大学;2015年
3 王泉策;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马思曼;三相逆变器多机并网系统谐振机理与抑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卢浩;三相光伏逆变器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6 陈月;大功率串并式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7 刘杰;3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刘海利;高升压比电流连续型Quasi-Z源逆变器及其并网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杨洪雨;双馈异步发电机系统阻抗建模及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10 张灿辉;基于下垂控制的多逆变器系统并联模式与并网模式无缝切换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逆变器电压复变量谐振优化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0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00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