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电能质量约束下主动配电网光伏最大渗透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0:14

  本文关键词:电能质量约束下主动配电网光伏最大渗透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布式光伏 配电网 渗透率 电能质量 调压设备 遗传算法


【摘要】:能源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作为目前可开发量最大的洁净能源,是极有前途的一种新能源利用方式。随着并网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电网中光伏发电的比重日益提高。在配电网中接入大规模的光伏电源,使原有的潮流单向流动的放射状被动配电网转变成潮流多向流动甚至反转的有源主动配电网,同时由于光伏发电的能量的传递和转换是建立在电力电子转换器的基础上,光伏的功率输出特性不同于同步发电机组,这将对传统的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且该影响随着光伏发电的规模的扩大而愈加显著。因此,研究配电网在电能质量约束下的光伏最大渗透率对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具有紧迫的理论指导意义。针对光伏最大渗透率问题,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适合配电网仿真研究的光伏模型,并对光伏接入配龟网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得出各个节点电压以及线路电流,分析了光伏不同接入位置以及不同渗透率两种情况对配电网负荷节点电压偏差和电压谐波畸变率的影响。2)提出了光伏的位置分布模型,利用该分布模型在OpenDSS平台下针对多个不平衡配电网络得出电压和谐波约束下的光伏最大渗透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线路调压器及光伏接入点短路容量与光伏渗透率的关系,并分析得出相应的规律。3)充分考虑配电网已有调压设备的调压能力,提出了利用分区策略对调压器分接头进行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对无功补偿进行优化,结合调压器和无功补偿的优化调节,在MATLAB开发了优化程序,并基于COM接口,在IEEE123节点系统中进行验证分析,实现电压约束下的光伏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光伏渗透率与具体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和线路参数相关,不同位置分布下光伏渗透率的差异明显,光伏接入点越靠近馈线首端,渗透率越大,同时考虑电压偏差和谐波约束下光伏渗透率至少能达到20%,并且考虑配电网已有的调压设备与光伏的协调配合也可显著提高光伏的渗透率。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 配电网 渗透率 电能质量 调压设备 遗传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5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4
  • 第1章 绪论14-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3 电能质量概述16-20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20-22
  • 第2章 基于OpenDSS的主动配电网建模与分析22-34
  • 2.1 OpenDSS建模方法22-24
  • 2.2 主动配电网模型分析24-33
  • 2.2.1 馈线分析25-26
  • 2.2.2 调压器模型分析26-30
  • 2.2.3 负荷模型分析30-31
  • 2.2.4 光伏模型的建立31-33
  • 2.3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电压偏差和谐波约束下的光伏最大渗透率34-56
  • 3.1 光伏渗透率的影响因素34-35
  • 3.2 光伏的谐波源模型35
  • 3.3 光伏对配电网的影响35-40
  • 3.3.1 网络模型36-37
  • 3.3.2 光伏对配电网电压偏差的影响37-40
  • 3.3.2.1 改变光伏的渗透率对电压的影响37-38
  • 3.3.2.2 光伏不同位置下对电压的影响38-40
  • 3.3.3 光伏对配电网谐波电压的影响40
  • 3.4 配电网光伏最大渗透率40-53
  • 3.4.1 光伏的位置选取41-42
  • 3.4.2 电压标准和谐波标准的选取42-43
  • 3.4.2.1 电压偏差约束42
  • 3.4.2.2 谐波电压畸变率约束42-43
  • 3.4.3 不同系统的光伏最大渗透率43-46
  • 3.4.3.1 IEEE13节点算例评估44-45
  • 3.4.3.2 IEEE37节点算例评估45-46
  • 3.4.3.3 IEEE123节点算例评估46
  • 3.4.4 不同系统进行比较46-47
  • 3.4.5 分布式光伏数据结果分析47-49
  • 3.4.6 电压约束下线路调压器与光伏的配合49-50
  • 3.4.7 谐波约束下光伏渗透率分析50-51
  • 3.4.8 短路容量与光伏渗透率的关系51-53
  • 3.5 本章小结53-56
  • 第4章 考虑调压设备与光伏协调配合的配电网光伏最大渗透率56-74
  • 4.1 光伏接入对配电网原有调压器的影响56-58
  • 4.1.1 光伏对调压器的影响分析56-58
  • 4.2 调压控制算法58-60
  • 4.3 利用配电网已有调压设备提升光伏渗透率60-63
  • 4.3.1 基于分区策略的调压器分接头优化选择61-62
  • 4.3.2 无功补偿优化调压算法62-63
  •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功优化算法63-69
  • 4.4.1 遗传算法64-69
  • 4.4.1.1 编码设计64
  • 4.4.1.2 初始种群生成64-65
  • 4.4.1.3 适应度函数65
  • 4.4.1.4 选择操作65-66
  • 4.4.1.5 交叉操作66
  • 4.4.1.6 变异操作66
  • 4.4.1.7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66-69
  • 4.5 调压优化算法算例分析69-72
  • 4.6 本章小结72-74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4-76
  • 5.1 总结74-75
  • 5.2 课题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0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84
  • 学位论文数据集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常起,林少非,梁生柱,吴艾菊,陈庆旺,尹忠红,王强;氚在305铝合金及其预生膜中渗透率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8年04期

2 刘井红;吴晓青;;径向法测量经编双轴向织物渗透率[J];宇航材料工艺;2007年01期

3 于梁;高丽朴;赵华;周山涛;;测定蔬菜冷害方法的研究[J];制冷学报;1982年04期

4 张靖超;;沁南地区煤层气排采渗透率模拟实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16期

5 张渊;万志军;康建荣;赵阳升;;温度、三轴应力条件下砂岩渗透率阶段特征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3期

6 马强;;基于MATCHSTICK应变分析煤层渗透率变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陈祖安,伍向阳,孙德明,,杨伟;砂岩渗透率随静压力变化的关系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5年02期

8 张渊;赵阳升;万志军;曲方;董付科;冯子军;;不同温度条件下孔隙压力对长石细砂岩渗透率影响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9 王兴宏;万文;段艳平;;围压对含裂隙茅口灰岩渗透率的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鲍云杰;俞凌杰;;基于气体示踪的岩石样品渗透率自动测定方法与装置[J];分析仪器;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斌;;利用流动单元计算高含水油田渗透率[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高红梅;兰永伟;赵继涛;于秀娟;马强;;温度和应力耦合条件下岩石渗透规律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馥励;马俊;阎守国;王克协;;利用井孔偶极弯曲波求取VTI孔隙介质渗透率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克协;马俊;伍先运;张碧星;;利用偶极声测井中弯曲模反演渗透率的方法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汪洋;姜瑞忠;何伟;邢永超;;气体在页岩储层中的渗流状态及渗透率表征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B水动力学基础[C];2014年

6 尹太举;张昌民;;濮53块在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动态变化[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抒华;纤维预制件渗透率的预测及其浸润过程有限元模拟[D];山东大学;2014年

2 郑贵强;不同煤阶煤的吸附、扩散及渗流特征实验和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潘荣锟;载荷煤体渗透率演化特性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会杰;深部裂隙煤岩渗流性质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王启立;石墨多孔介质成孔逾渗机理及渗透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贺玉龙;三场耦合作用相关试验及耦合强度量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煤层中一氧化碳的渗透规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于跃;注浆加固煤体力学性质与渗透率试验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年

3 贝雷;复合肥体系氮磷钾养分透膜性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钟张起;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规律及技术经济界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柳朝阳;杏子川油田杏2005井区注水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邓博知;流固耦合下温度对原煤渗透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黄巍;电能质量约束下主动配电网光伏最大渗透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吴曼;超低渗透率测量系统的测试标定及初步实验结果[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9 高浩锋;砂岩、泥质岩和煤岩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梁浩楠;应力/时间相关裂隙渗透率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32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32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