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热合成技术制备铜锌锡硫半导体薄膜
本文关键词:溶剂热合成技术制备铜锌锡硫半导体薄膜
更多相关文章: 薄膜太阳能电池 溶剂热合成技术 Cu_2ZnSnS_4半导体薄膜 光学性能
【摘要】:铜锌锡硫(Cu2ZnSnS4,简称CZTS)薄膜太阳电池由于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和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等优点,已成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CZTS半导体薄膜作为CZTS薄膜太阳电池的吸收层,对CZTS薄膜太阳电池的质量和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展开对CZTS半导体薄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采用溶剂热合成技术,以乙醇为溶剂,氯化锌、氯化亚锡、氯化铜和硫脲为反应剂,以草酸为还原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直接在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制备Cu2ZnSnS4(CZTS)半导体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EDS)、拉曼光谱、透射电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反应温度、氯化铜浓度、氯化锌浓度和反应时间对CZTS半导体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出了具有锌黄锡矿结构CZTS纳米晶半导体薄膜。CZTS纳米晶薄膜具有锌黄锡矿结构,当反应温度从140-C逐渐升高到230。C时,纳米晶的平均晶粒大小从4.25nm逐渐增加到13.17nm,禁带宽度从1.76eV减小到1.53eV;同时,低温下制备CZTS薄膜是由平均尺寸约450nm的类球形颗粒组成的,高温下制备的薄膜逐步演变成由相互卷绕的纳米纸构成。2.氯化铜浓度对所制备的CZTS薄膜纯度影响较大。当氯化铜浓度低于0.025M时,所生成的薄膜是纯相的CZTS,当氯化铜浓度大于0.0375M时,薄膜中出现Cu784杂相。氯化铜浓度为0.025M时,所制备的CZTS薄膜较纯相且结晶性最好,薄膜形貌是由很多相互卷绕厚度约10nm纳米片组成,薄膜均匀致密。当氯化铜浓度为其他值时,薄膜是由许多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块状颗粒组成,薄膜不是很致密,且在衬底上沉积很不均匀;随着氯化铜浓度逐渐增加,CZTS薄膜的禁带宽度逐渐减小。3.不同氯化锌浓度下制备出了纯相的锌黄锡矿结构CZTS薄膜;氯化锌浓度对CZTS薄膜的表面形貌影响不大,在不同浓度下制备的CZTS薄膜都由相互卷绕的纳米片组成的,这些纳米片均匀分布在FTO衬底上;当氯化锌浓度低于0.0625M时,所制备的CZTS薄膜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透射率低于20%,对光的吸收比较强。不同氯化锌浓度下制备的CZTS薄膜样品禁带宽度都较为接近太阳电池最佳带隙。4.在不同反应时间下生成的薄膜都为纯相的锌黄锡矿结构CZTS薄膜。随着反应时间的逐渐增加,薄膜的结晶性逐渐增强,平均晶粒尺寸也随之增大。反应时间对CZTS薄膜形貌影响不大,薄膜都由相互卷绕的纳米片组成,随着时间增加薄膜越来越均匀致密;反应时间为5h、10h、15h、20h所制备的CZTS薄膜对应的禁带宽度分别为1.89eV, 1.81eV,1.71eV,1.83eV。
【关键词】:薄膜太阳能电池 溶剂热合成技术 Cu_2ZnSnS_4半导体薄膜 光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04.055;TM91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8
- 1.1 太阳能电池概述14-16
- 1.1.1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4
- 1.1.2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14-16
- 1.2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16-18
- 1.2.1 半导体pn结16-17
- 1.2.2 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17
- 1.2.3 太阳能电池的电性参数17-18
- 1.3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和特点18-24
- 1.3.1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19-20
- 1.3.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20-21
- 1.3.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21-22
- 1.3.4 无机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22-24
- 1.4 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24-27
- 1.4.1 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24-25
- 1.4.2 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各组成部分介绍25-27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工作27-28
- 第二章 材料制备方法与表征手段28-37
- 2.1 实验器材28-29
- 2.1.1 实验设备28
- 2.1.2 主要化学试剂和材料28-29
- 2.2 材料制备方法29-33
- 2.2.1 磁控溅射镀膜法29-30
- 2.2.2 电化学沉积法30-31
- 2.2.3 热蒸发法31-32
- 2.2.4 溶剂热合成法32-33
- 2.3 材料表征技术33-37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特征X射线能谱33-34
- 2.3.2 X射线衍射34-35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35-36
- 2.3.4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36-37
- 第三章 反应温度对Cu_2ZnSnS_4薄膜结构、形貌与性能的影响37-47
- 3.1 引言37
- 3.2 CZTS半导体薄膜的制备37-38
- 3.3 反应温度对CZTS薄膜成分、结构的影响38-42
- 3.4 反应温度对CZTS薄膜形貌的影响42-44
- 3.5 反应温度对CZTS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44-45
- 3.6 CZTS薄膜的形成机理分析45-46
- 3.7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反应物浓度对Cu_2ZnSnS_4薄膜结构、形貌与性能的影响47-58
- 4.1 引言47
- 4.2 CZTS半导体薄膜的制备47-48
- 4.3 氯化铜浓度对CZTS半导体结构、形貌与性能的影响48-52
- 4.3.1 氯化铜浓度对CZTS薄膜成分和结构的影响48-50
- 4.3.2 氯化铜浓度对CZTS薄膜形貌的影响50-51
- 4.3.3 氯化铜浓度对CZTS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51-52
- 4.4 氯化锌浓度对CZTS薄膜结构、形貌与性能的影响52-56
- 4.4.1 氯化锌浓度对CZTS薄膜成分和结构的影响52-54
- 4.4.2 氯化锌浓度对CZTS薄膜形貌的影响54-55
- 4.4.3 氯化锌浓度对CZTS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55-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第五章 反应时间对Cu_2ZnSnS_4薄膜结构、形貌与性能的影响58-64
- 5.1 引言58
- 5.2 CZTS半导体薄膜的制备58-59
- 5.3 反应时间对CZTS薄膜成分、结构的影响59-60
- 5.4 反应时间对CZTS薄膜形貌的影响60-62
- 5.5 反应时间对CZTS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62-63
- 5.6 本章小结63-64
- 总结与展望64-67
- 特色与创新之处67-68
- 参考文献68-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5-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群杰,汪知恩,云大陆,曹为民;铜、银、金铟硒半导体薄膜光电化学振荡行为比较[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王岚,鲍崇林,李春鸿,王给祥;Cd_2SnO_4等四种半导体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7年01期
3 邹勉;;光伏新技术为半导体薄膜发电带来新动力[J];半导体信息;2010年03期
4 杨春晖,徐吾生,韩岩,杨兆明,韩爱珍,叶水驰,高元凯;GaAs半导体薄膜电沉积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0年01期
5 王世凯;姜妍彦;唐乃岭;李焕勇;胡志强;;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半导体薄膜技术[J];材料导报;2011年13期
6 仲永安;吴予似;贾玉民;;球坑仪及其应用[J];物理实验;1988年02期
7 红外;低电阻TiO_2半导体薄膜[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2年03期
8 赵伟;侯清润;陈宜保;何元金;;MnSi_(1.7)半导体薄膜材料研究进展[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9 贺捷山;郭钟宁;;电铸和半导体薄膜电沉积的发展和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03期
10 温晓莉;陈长乐;陈钊;韩立安;高国棉;;ZnO基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莉峰;范兴;刘作华;杜军;陶长元;;用天然硫铁矿直接制备纳米硫化铁半导体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邱勇;;有机半导体薄膜与器件[A];TFC’03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椺;杨薇;张金利;;P-型TiO_2半导体薄膜的研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浦海峰;张群;;一种基于溶胶凝胶法的低温制备氧化铟镓锌半导体薄膜的方法[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吕清元;彭浩;;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微波功率传感器[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雷岩;贾会敏;郑直;;硫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的合成及其在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毛黎;美开发厚度为单原子直径的半导体薄膜[N];科技日报;2013年
2 刘炳胜;叶志镇教授的创新情结[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伏建;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和光电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石勇;低温液相法制备三元硫属半导体薄膜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马德伟;带隙可调的Zn_(1-x)Cd_xO合金半导体薄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欣;电化学原子层沉积法(EC-ALD)制备功能性纳米半导体薄膜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瑞娟;基于氧化锌半导体薄膜的光电器件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熊辉;溶剂热合成技术制备铜锌锡硫半导体薄膜[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方小坤;半导体薄膜特性实时检测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胡志敏;半导体薄膜特性实时检测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卢小庆;气/液界面反应组装纳米半导体薄膜及其光电化学性能[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尚伟;SnSe及Cu_2O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组成形貌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7 蒲芳;几种Bi基核—壳型纳米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晓新;SILAR法制备半导体薄膜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邓卫之;铜铟硒及其掺杂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的制备与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10 姚钢;ZnCdO半导体薄膜的制备、表征及Al-Os合金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5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5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