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续马尔可夫模型的时变电力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
本文关键词:基于连续马尔可夫模型的时变电力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力系统 鲁棒随机稳定 连续马尔可夫模型 自适应控制 时变 系统辨识
【摘要】:针对风电机组出力波动等时变因素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工况变化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马尔可夫(Markov)模型的时变电力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构建含连续Markov时变电力系统模型的Lyapunov泛函,利用Dynkin引理,推导出具有H∞范数界γ的鲁棒随机稳定性定理。在此基础上,利用Schur补引理,考虑系统各子工况下稳态方差约束,推导出满足干扰衰减度γ和最小方差约束的鲁棒随机稳定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并将该LMI转化为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小化问题求解各子控制器。然后,利用随机梯度法辨识系统工况,确定各子控制器加权系数,构造自适应控制策略。时域仿真表明,该控制策略有效避免了固定故障集无法与当前工况合理匹配的问题。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鲁棒随机稳定 连续马尔可夫模型 自适应控制 时变 系统辨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7021;5127719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2152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ZZD02)~~
【分类号】:TM732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电力系统日趋复杂,运行和控制难度日益增加,时变因素已成为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1-4],研究时变电力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传统控制策略主要基于系统典型工况。文献[5]采用控制理论中的最优控制方法,对系统的典型工况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宗基,张洪钺;自适应控制在飞机控制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1985年06期
2 王正志,张良起;梯格形自适应控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3 袁震东;;自适应控制的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电气自动化;1997年05期
4 王大庆,丁崇生,葛思华,何钺;自适应控制收敛速度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1997年06期
5 孙艳娜,郭庆鼎;应用H~∞控制律的鲁棒自适应控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魏红根;自适应控制引入车间[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年01期
7 冯永浩,李云,宋浩;一种用于功率自适应控制的有效方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郭庆鼎,孙艳娜;H~∞控制律用于自适应控制的整体有界性证明[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陈强,李磊民,骆远福;自适应控制技术在不规则颗粒精称量中的应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安世奇,孙一康,王京;简单自适应控制的算法与发展[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庆;刘广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理论的研究进展[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2 周淑秋;韩志刚;;同参数估计对偶的自适应控制新算法[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3 秦滨;杨艳梅;韩志刚;;模型未知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徐国凯;张秀玲;吴忠强;;从参考模型取状态的混合自适应控制方案[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张纪会;武玉强;初学导;;输入受限的自适应控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延俊华;郭三明;杨凌霄;;电机串阻起动的负荷自适应控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侯忠生;黄文虎;;一类非性系统的间接自适应控制[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张纪会;周绍生;武玉强;初学导;;一类输入受限制系统的自适应控制[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钟晓敏;方建安;邵世煌;;基于神经元混沌自适应控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方锦清;黄良玉;罗晓曙;;半导体激光的混沌化及混沌自适应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羌菊兴 舒萦 凌鹰鹤 罗文钦(作者单位:宝钢集团宝钢股份公司);自适应控制技术确保精确轧制[N];中国冶金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笑梅;为了“中国制造”更完美[N];辽宁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尚泰;无模型学习自适应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卜旭辉;数据驱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与学习控制的鲁棒性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敏;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管成;非线性系统的滑模自适应控制及其在电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卫红;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理论几类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晶;基于智能技术的非线性系统稳定自适应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9年
7 王永富;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与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8 周绍生;应用反推技术设计H_∞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9 翟军勇;基于多模型切换的智能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柳向斌;非线性系统控制的鲁棒与自适应设计方法[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淼;模型参考自适应切换控制器的设计[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李庆哲;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隧道窑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王天钰;变速风电机组建模与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柳思宇;二级倒立摆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张书珍;互联系统的分散自适应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金波;基于以太网的直流电机自适应控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秦奇;飞行器纵向轨迹的L1自适应控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胡书昌;Boost型开关功率变换器区域自适应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方非;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的模型集构建与动态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云霞;双态自适应控制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58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5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