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DC-DC变换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DC-DC变换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软开关 正反激 集成变压器 三电平 移相控制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成熟发展,DC-DC变换器的应用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不断增加,本文研究的电路拓扑结构是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DC-DC变换器,属于多电平直流变换器的范畴。本文简单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DC-DC变换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方向,列出了比较常见的几种三电平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其中分析了传统三电平半桥软开关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本文研究的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态。为了提高开关器件的响应性能,减小开关器件的损耗,本文提出的电路拓扑中通过增加一个软开关辅助电路,从而能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断,有效地减小开关管的损耗,提高DC-DC变换器的变换效率,从而缩小了变换器的成本。另外,针对中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要求,本文提出的电路拓扑,把正反激电路和三电平电路组合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变换器输入电压范围,而且增大了变换器的变换功率。变压器采用磁集成技术,将原有的两铁芯四绕组变压器集成为一铁芯四绕组变压器,这样把变压器体积和重量缩小了,自然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利用率也就提高了。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基于UC3875芯片的移相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及其仿真结果分析,再将输出控制信号通过光耦隔离驱动控制主电路中开关管的开通与关断。本文使用最普遍的电源仿真软件SIMPLIS,对闭环直流变换器系统基于UC3875移相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上的建模与仿真,仿真了系统在额定负载以及10%负载情况下的输出波形,并且对仿真结果中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及纹波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上本文研究的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DC-DC变换器系统的可行性及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关键词】:软开关 正反激 集成变压器 三电平 移相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三电平软开关技术的提出9-10
- 1.3 三电平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发展现状10-14
- 1.3.1 传统的三电平软开关DC-DC变换器10-12
- 1.3.2 三电平零电压零电流DC-DC变换器12
- 1.3.3 增加辅助电路的三电平软开关DC-DC变换器12-14
- 1.4 本文内容安排14
- 1.5 本章小结14-15
- 第二章 传统三电平半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原理的分析15-22
- 2.1 引言15
- 2.2 传统三电平半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15-20
- 2.2.1 传统三电平半桥软开关主电路结构16-17
- 2.2.2 传统三电平半桥软开关电路的PWM控制方法17-18
- 2.2.3 传统三电平半桥软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18-20
- 2.3 传统三电平半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优缺点20-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DC-DC变换器原理分析22-30
- 3.1 引言22
- 3.2 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电路的拓扑结构22-23
- 3.3 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23-26
- 3.4 零电压开关实现条件26-28
- 3.4.1 超前管的软开关实现27
- 3.4.2 滞后管的软开关实现27-28
- 3.5 正反激集成变压器的分析28-29
- 3.6 本章小结29-30
- 第四章 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DC-DC变换器的系统设计30-42
- 4.1 引言30
- 4.2 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电路的系统结构30-31
- 4.3 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电路的主电路参数设计31-35
- 4.3.1 正反激集成变压器的设计31-34
- 4.3.2 软开关辅助电路的设计34-35
- 4.3.3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35
- 4.4 PWM移相控制电路设计35-40
- 4.4.1 UC3875的功能简介36-38
- 4.4.2 控制电路的设计38-40
- 4.5 隔离驱动电路设计40-41
- 4.6 本章小结41-42
- 第五章 三电平软开关正反激电路系统的仿真验证分析42-55
- 5.1 引言42
- 5.2 电路系统的仿真建模42-43
- 5.3 基于SIMPLIS的仿真结果分析43-52
- 5.3.1 额定负载下的仿真结果分析43-46
- 5.3.2 10%额定负载下的仿真结果分析46-48
- 5.3.3 闭环控制的稳定分析48-52
- 5.4 系统性能分析52-53
- 5.5 本章小结53-5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5-57
- 6.1 本文工作总结55-56
- 6.2 本文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0-61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学芝;;软开关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2002年05期
2 李晗;顾亦磊;吕征宇;;软开关同步升降压变换器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09期
3 毛赛君;王慧贞;;双正激变换器软开关拓扑的分析与评价[J];电源世界;2005年07期
4 李海林;王少坤;侯振义;;新型单周控制软开关Boost-PFC变换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8期
5 田丰,朱志明;面向焊接的软开关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仿真研究[J];电焊机;2002年04期
6 宋新源;;3kW高频软开关直直变换器的研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6年05期
7 童永胜;一种软开关航空静止交流器的分析与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1996年04期
8 张波;高频软开关技术及其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1999年02期
9 黄宇清;谢运祥;周炼;;软开关技术发展现状述评[J];电气自动化;2001年01期
10 何西凤,黄念慈;新型软开关BoostZCT-PWM变换器[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铭泽;陈锦云;;软开关技术综述[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京梅;兰中文;余忠;王豪才;;全桥结构中的无源、无损耗软开关技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勇;马铁军;陈刚;杨思乾;刘金合;;拓扑参数对点焊逆变电源软开关的影响[A];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赵智江;段红海;李力;武佩轩;;大容量谐振软开关弧焊逆变电源的设计[A];第六届21世纪中国焊接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交流会论文专刊[C];2004年
5 王慧贞;童永胜;严仰光;;250VA 400Hz软开关逆变电源研制[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鹏;李昶志;杨明皓;;软开关技术在BUCK电路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舒欣梅;张代润;;ZVT PWM软开关功率变换器的改进及仿真分析[A];展望新世纪——’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倩;徐德鸿;陈敏;;单相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软开关技术的综述[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炯;无接触供电变流控制及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唐春森;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工作点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9年
3 陈刚;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姚刚;Boost型功率变流器有源软开关拓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周飞;IZCT/ARCP ZVT软开关变流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张勇;点焊逆变电源软开关及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屈克庆;软开关三相PWM变流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8 姚修远;T-NPC三电平逆变器的软开关及并联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冯波;软开关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贺昱曜;谐振软开关PWM功率变换器及其非线性特性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玉香;基于记忆元件的软开关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文鼎;用于EPS的12V/48V软开关电源变换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宏超;基于软开关技术的PWM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森;基于全桥逆变感应加热的软开关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吴乐茂;一种新型大功率电源软开关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陈燕武;基于软开关技术的无电解电容大功率LED驱动电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卢刚菊;基于半桥谐振软开关技术的DC/DC电源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子英;基于新型谐振软开关的DC/AC光伏控制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赵伟钦;记忆元件及其在电力电子软开关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6年
10 周攀亮;单相高效率、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60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6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