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双磁钢差动式极化继电器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7-07-20 04:00

  本文关键词:双磁钢差动式极化继电器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双磁钢差动式极化继电器 失效机理 仿真分析 结构优化设计


【摘要】:双磁钢差动式极化继电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动作快、热稳定性高等优点,在导弹、运载火箭上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在质量一致性方面对比的结果并不理想,所以亟待开展此类继电器优化设计工作,同时完善我国在继电器设计中的分析手段、设计思想也尤为重要。本文以双磁钢差动式极化继电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负载试验与质量特性、仿真模型、结构优化及稳健设计方法深入研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首先针对双磁钢差动式极化继电器产品,分别进行恒定阻性负载、浪涌负载寿命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确定产品故障模式;对关键输出特性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关键尺寸、工艺参数的工序能力,为后续产品优化设计提供相应的优化方向。接下来,应用三维造型软件UG建立继电器三维装配样机模型,利用ANSYS软件与ADAMS软件计算继电器静态吸力与反力特征;之后基于静态特征仿真中获得的吸力静态数据表,在MATLAB/Simulink模块中获得继电器动态特征结果,最终完成虚拟样机平台的搭建;最后基于磁路法、变形能法以及四阶Runge-Kutta法建立继电器静态与动态快速计算模型,为优化设计提供仿真分析平台。然后,考虑产品失效机理,利用优化设计平台提出三种优化方案。首先优化设计原结构形式的关键参数,分析其对目标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优化参数值,同时评估优化效果;之后考虑到衔铁驱动型返回形式的夹持式结构能够抑制弹跳,本文将这种结构引入到继电器设计中,得到改进型的夹持式推动器;最后为了提高触点分开瞬间的瞬时速率,提出接触系统新结构,通过虚拟样机平台仿真分析及样机产品试验分析,全面验证方案对提高产品寿命的可行性。最后,基于前文确定的继电器最佳结构,对其进行稳健优化设计,以减小产品分散性。利用双响应面模型对静态吸力关键点进行均值和方差拟合,对比拉丁超立方试验与均匀试验设计方法的拟合效果;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双响应面模型进行寻优,并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最终得到最优的因素参数值;分别对电磁系统与接触系统进行容差设计,利用贡献率大小确定显著因素,并通过容差重分配实现提高产品一致性的优化目标。
【关键词】:双磁钢差动式极化继电器 失效机理 仿真分析 结构优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5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2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继电器失效分析现状12-13
  • 1.2.2 继电器虚拟样机仿真技术研究现状13-14
  • 1.2.3 国内外极化继电器分析与优化研究现状14-15
  • 1.2.4 国内外稳健设计及其研究现状15-16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6-19
  • 第2章 继电器负载试验与质量特性分析19-32
  • 2.1 引言19
  • 2.2 阻性负载试验19-22
  • 2.2.1 研究对象19-20
  • 2.2.2 试验结果分析20-22
  • 2.3 浪涌负载试验22-27
  • 2.3.1 试验设计22-23
  • 2.3.2 恒定阻性负载与浪涌负载试验结果对比23-24
  • 2.3.3 浪涌负载寿命试验分析24-27
  • 2.4 继电器质量分布特性及工序能力评估27-31
  • 2.4.1 质量输出特性分析27-29
  • 2.4.2 工序能力分析29-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继电器虚拟样机模型及快速计算模型的建立32-47
  • 3.1 引言32
  • 3.2 继电器静态特性虚拟样机模型32-37
  • 3.2.1 三维装配样机模型32-33
  • 3.2.2 基于ANSYS软件的静态吸力特性计算33-35
  • 3.2.3 基于ADAMS软件的静态反力特性计算35-37
  • 3.3 继电器动态特性虚拟样机模型37-41
  • 3.3.1 基于MATLAB/Simulink及ADAMS的联合动态仿真模型37-39
  • 3.3.2 动态特性仿真结果分析39-41
  • 3.4 继电器快速计算模型41-46
  • 3.4.1 基于磁路法的电磁系统快速计算41-44
  • 3.4.2 基于变形能法的接触系统快速计算44-45
  • 3.4.3 基于四阶Runge-Kutta法的动态特性快速计算45-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继电器结构优化设计与验证47-63
  • 4.1 引言47
  • 4.2 基于原结构形式的关键参数优化设计47-52
  • 4.2.1 轭铁极面宽度分析47-49
  • 4.2.2 永磁材料形状分析49
  • 4.2.3 动簧片高度与厚度分析49-50
  • 4.2.4 继电器参数优化设计50-52
  • 4.2.5 优化方案评估52
  • 4.3 改进夹持式推动器结构设计52-54
  • 4.4 接触系统新结构设计54-62
  • 4.4.1 结构原理分析54-55
  • 4.4.2 基于虚拟样机平台新结构仿真分析55-58
  • 4.4.3 样机验证与试验分析58-62
  • 4.5 本章小结62-63
  • 第5章 继电器多目标稳健参数与容差优化设计63-84
  • 5.1 引言63
  • 5.2 双响应面模型拟合设计63-68
  • 5.2.1 双响应面法概述63-65
  • 5.2.2 双响应面法试验设计与结果65-68
  • 5.3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继电器参数稳健设计68-76
  • 5.3.1 继电器多目标优化模型68-69
  • 5.3.2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继电器参数优化策略69-75
  • 5.3.3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继电器双响应面模型优化75-76
  • 5.4 继电器容差设计与优化76-83
  • 5.4.1 电磁系统容差设计76-80
  • 5.4.2 接触系统容差设计80-83
  • 5.5 本章小结83-84
  • 结论84-86
  • 参考文献86-9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92-94
  • 致谢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龙;徐学华;;提高微型密封极化继电器可靠性的工艺控制措施分析[J];电子质量;2007年05期

2 徐学华;;提高微型密封极化继电器可靠性的工艺控制措施分析[J];质量与可靠性;2007年04期

3 张茂松;;一种极化继电器的设计与应用[J];低压电器;2011年14期

4 杨杰;朱祖慈;;用拉格郎日方程式分析极化继电器[J];浙江大学学报;1960年01期

5 徐尊堂;;示波式极化继电器测试器[J];电子技术;1966年07期

6 刘小成;;对接点电磨损机理的认识及有效提高极化继电器寿命的方法[J];航空工艺技术;1981年01期

7 叶明生;操基德;;水-气混合动态清洗技术在微型极化继电器中的应用[J];机电元件;2008年02期

8 赵锐敏;徐学华;孙绍强;;微型密封极化继电器的激光封焊与检漏技术[J];机电元件;2008年03期

9 ;振荡变流器、极化继电器校验器[J];电子技术;1966年11期

10 骆中贵;刘彬;;微型极化继电器簧片成形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J];机电元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东峰;;F_(30)-Ⅱ D型X线机限时电路的改动[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学影像设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海丹;双磁钢差动式极化继电器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叶明生;微型极化继电器贯标线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于;基于MEMS的微型电磁极化继电器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66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66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