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型需求侧管理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型需求侧管理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互联网 用电计划控制 博弈论 峰均比最小
【摘要】:目前,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能源利用现状和管理模式。从需求侧管理的角度,阐述能源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型控制策略,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是基于电网与用户的相互作用,通过相关协议达到对负荷的部分可控,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用户侧的信息交互更加重要与频繁,同时由于各种能源发电形式的接入,使得对用户的负荷管理也越来越重要。提出一种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需求侧管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用户侧健全的通讯基础设施,在每个用户的智能量测设备中增加用电计划控制模块,该模块借助博弈论的思想使每个用户根据其他用户的用电计划制定出使得自己用电支出最小的用电计划,最终得到所有用户的能源消费计划。在整体的能源消费计划下,达到系统运行的峰均比和发电成本最小。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证明了该负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用电计划控制 博弈论 峰均比最小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QN01)~~
【分类号】:TM73
【正文快照】: 0引言需求侧管理是电力部门通过一定的手段管理用户负荷的一种方式,以达到系统运行最优。需求侧管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电源,减少系统装机容量和输配电设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对于未来能源互联网,由于电网和通讯设备的互联为电动汽车的接入提供了大量的接口,电动汽车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成章;改善需求侧管理(DSM)[J];大众用电;2002年06期
2 刘海涛,龚乐年;关于实施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10期
3 管益斌,赵翠宇;实施需求侧管理技术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年09期
4 胡兆光;充分发挥需求侧管理在缓解电力需求中的作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年03期
5 刘纪平,陈煜辉,陈军;有效利用需求侧管理资源 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年03期
6 ;需求侧管理: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年04期
7 祝春捷,刘横榕;电力企业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探讨[J];浙江电力;2003年04期
8 陈跃;需求侧管理在企业照明节电中的应用[J];江苏电机工程;2004年03期
9 黄昆彪,姜林福;加强需求侧管理 促进电力供需平衡[J];大众用电;2004年06期
10 鲍建周,李国庆,苗艳英,刘月朋;加强需求侧管理 科学调配负荷[J];农电管理;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赦哉;;深圳电网用电需求侧管理主要做法及启示[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赵树华;;全面提高广州地区需求侧管理水平策略研究[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刘继彦;宋燕霞;赵建文;;关于需求侧管理系统数据移植工作的讨论[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涛;朴在林;张志霞;郑丽;;需求侧管理(DSM)项目设计与评价方法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韩璐;罗卓伟;张素香;刘识;张yN;曾莹莹;;基于聚类算法的需求侧管理研究[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玉春;;上海电力市场简要分析及需求侧管理工作研讨[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姜新;;重建我国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体系的构想[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欣;;加强需求侧管理 缓解电力供需矛盾[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邵伟明;;加强需求侧管理,缓解电力供需矛盾[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10 ;前言[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志;公司超额完成2013年需求侧管理任务[N];国家电网报;2014年
2 记者 宋时飞;加强需求侧管理 5年可节电1500亿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刘亲民;以市场手段创新需求侧管理[N];华中电力报;2007年
4 任之于;从需求侧管理中获得“第五电能”[N];中国工业报;2010年
5 舒旭辉;需求侧管理的另一种思维[N];华中电力报;2007年
6 邹平;湖北公司:强化需求侧管理[N];国家电网报;2008年
7 贺冲;限电更需创新需求侧管理[N];中国电力报;2008年
8 孙向方;和谐电力路径的三种猜想[N];中国电力报;2006年
9 李煜柱;太原供电分公司强化需求侧管理缓解供电紧张[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10 王玮玲;加强需求侧管理 应对高温天气[N];中国电力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金超;基于节能调度与需求侧管理的电力优化运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2 张艳馥;需求侧管理(DSM)激励机制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培;低碳经济下的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岑维健;县级供电企业需求侧管理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田粤;需求侧管理措施评估系统研究与开发[D];东南大学;2006年
4 胡茸茸;广州电网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姜新;我国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赵建保;需求侧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7 黄清辉;电力市场环境下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王琦;负荷特性分析预测与需求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9 王硕;杭州供电公司整合多信息源的需求侧管理信息平台运维及应用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周靖;市场环境下需求侧管理规划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92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9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