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大学》 2006年
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控制策略研究
蔡伟程
【摘要】:串联补偿作为提STATCOM高线路输电能力的手段在我国的电网规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中采用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后,在某种运行方式或补偿度的情况下,会发生次同步谐振(SSR)。SSR是电力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相当危险的状态。当线路电气谐振频率与同步电机的轴系某一固有振荡频率近似互补于电网工频时,将导致机电系统的耦合振荡,严重时会造成同步发电机大轴的扭断,使电力系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串联电容补偿产生的SSR及其防止机电谐振的对策,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课题之一。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电力系统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FACTS元件由于其快速灵活的调节能力,在电力系统的许多应用领域都受到了重视,为抑制SSR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和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是FACTS家族的重要成员,分别是串联型补偿装置和并联型补偿装置的典型代表。因此,对TCSC和STATCOM的研究有比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即以TCSC和STATCOM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同步发电机SSR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TCSC和STATCOM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提出TCSC抑制SSR的机理和STATCOM阻尼SSR控制策略,并作了数值仿真分析。 在假设TCSC两端电压中工频分量和次频分量能够解耦的条件下,推导出了当在TCSC的基波电压上叠加一个微小的次同步频率分量电压的情况下TCSC次频等效阻抗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TCSC抑制SSR的机理。分析表明,,TCSC对次同步频率分量呈现正电阻特性,其抑制SSR的机理在于电阻效应和电感效应等的综合作用。仿真计算结果证实了次频模型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STATCOM装置阻尼电力系统SSR的方法。与以往的类似研究相比,本方法基于复转矩系数法,根据复转矩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得出了发电机机械复转矩系数和考虑STATCOM装置时的电气复转矩系数的表达式,给出了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应用STATCOM阻尼SSR的控制策略,设计了相应的比例积分(PI)控制器,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对TCSC和STATCOM阻尼SSR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M721.2;TM7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军;王林川;谢小荣;杨煜;王燕廷;;一种综合频率扫描和复转矩系数的次同步谐振风险定量评估方法[J];电网技术;2011年07期
2 徐铭;刘韶春;;基于小干扰法的电力系统机电扭振引发次同步谐振的机理[J];甘肃科技;2011年15期
3 吴泽来;;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及系统扰动对其影响的机理分析[J];机电信息;2011年18期
4 罗映红;张鹏;周碧英;李俊贤;;基于电流间接控制的STATCOM系统仿真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5 韩俊;徐政;;基于状态空间分析法的多机系统次同步谐振和自励磁研究[J];电网技术;2011年06期
6 王颖博;宁改娣;王跃;;分布式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抑制次同步谐振机理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吴熙;蒋平;胡弢;;电力系统稳定器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2期
8 封宁君;;浅谈TCSC对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的抑制[J];电子质量;2011年07期
9 蒋平;胡弢;吴熙;;VSC-HVDC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抑制次同步振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9期
10 王家军;;浅析FACTS在兴义地区电网无功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J];机电信息;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靳希;张文青;;FACTS技术在抑制次同步振荡中的应用[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李晓静;王西田;;SVC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SSR的模态分离控制策略[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顾益磊;王西田;;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SEDC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的设计[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杨帆;王西田;徐英新;陈陈;;同型多机电力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的等效简化研究——第二部分:模态特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康明才;张俊芳;黄锦安;马鑫金;徐志良;;FACTS/DFACTS原理及应用教学思考[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晓东;宁改娣;王跃;;DSSC基于角度控制的几种控制方法分析和仿真[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王蓉;麻秀范;;促进我国发展分布式发电的建议[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宋任峰;李志国;;东北电网伊冯系统应用可控串补技术的系统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愈才;[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舒眉;[N];机电商报;2009年
3 吕世荣;[N];国家电网报;2007年
4 姚雷;[N];国家电网报;2007年
5 ;[N];人民邮电;2006年
6 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N];上海科技报;2006年
7 记者 刘作明;[N];鞍山日报 ;2009年
8 刘建挺 郑奔;[N];中国工业报;2006年
9 贺南 孔振兴;[N];华中电力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崔立勇;[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律方成;可控串补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2 向玲;电网冲击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弯扭振动模拟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陈光大;统一潮流控制器物理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赵洋;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控制策略及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何斌;微分代数方程Hamilton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邹振宇;多灵活交流输电控制器间交互影响分析及其协调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基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郑燃;机端阻尼控制策略及其对次同步谐振的抑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孔祥实;次同步谐振机理分析与抑制方案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李岩松;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阻尼次同步谐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5 冯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四川电网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张云;二普线串补对四川500kV电网运行特性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韩俊;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多机系统次同步谐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董晓亮;采用SEDC和GTSDC抑制SSR的控制参数优化设计与应用[D];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苏锐;柔性串联补偿装置TCSC的控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王一飞;柔性串联补偿装置TCSC的建模[D];东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