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掺杂ZnTe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9:22

  本文关键词:掺杂ZnTe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一性原理 CASTEP ZnTe 替位掺杂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摘要】:ZnTe属于典型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为直接带隙,禁带宽度为2.26eV,由于其具有禁带宽度比较大,光子可直接跃迁和可重掺杂等特征,在光电子器件的制造和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计算机对构建的材料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本征ZnTe,I替位Te,In替位Zn,Ag替位Zn以及不同浓度的B替位Zn和Cd/O,Al/N,Mn/O共掺杂的ZnTe结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I替位Te后,带隙略微减小,费米能级进入导带,属于n型掺杂,吸收带边出现红移;In替位Zn掺杂后,带隙增大,禁带中出现一条施主杂质能级,光学吸收带边发生红移,紫外区域吸收系数增强;Ag掺杂后,禁带宽度略微减小,在禁带中引入杂质能级,在紫外区域吸收系数增强,在可见光范围内吸收减弱;随着B掺杂Zn Te的原子个数的增多,禁带宽度逐渐减小,价带顶出现杂质能级,在光学性质方面表现为:增大了在低能端的吸收能力,3B-ZnTe掺杂后吸收曲线出现蓝移,增强了在紫外区域的吸收能力。2、Cd/O共掺杂ZnTe后,晶格失配较小,晶格稳定性较好,在价带(VB)引入受主杂质能级,在导带引入施主杂质能级,光学带隙减小,吸收带边发生红移;Al替位Zn掺杂Zn Te后,导带(CB)底接近于与费米能级(EF)重合,属于n型掺杂,N替位Te后,费米能级进入价带,属于P型掺杂,Al/N共掺杂ZnTe后由于Al和N的协同效应带隙大幅度减小,光学吸收带边红移;Mn/O共掺杂后,禁带宽度增大,禁带中出现多条杂质能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的最低能量,增大了在红外区域的光学吸收系数,由于带隙的增大,使得在本征吸收区域的光吸收系数降低。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 CASTEP ZnTe 替位掺杂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0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引言9
  • 1.2 ZnTe的基本性质9-10
  • 1.3 ZnTe研究现状10-11
  • 1.4 半导体掺杂理论11-12
  • 1.5 ZnTe掺杂的研究现状12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其意义12-14
  • 第2章 理论计算方法14-18
  • 2.1 引言14
  • 2.2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介绍14
  • 2.3 绝热近似(Born-Oppenheimer)14-15
  • 2.4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 theory)15-17
  • 2.4.1 Hohenberg-Kohn定理15-16
  • 2.4.2 Kohn-Sham方程16
  • 2.4.3 局域密度近似(LDA)16-17
  • 2.4.4 广义梯度近似(GGA)17
  • 2.5 计算软件的介绍17-18
  • 第3章 单掺杂ZnTe的计算18-34
  • 3.1 本征ZnTe的的计算18-20
  • 3.1.1 模型与计算方法18
  • 3.1.2 几何优化18-19
  • 3.1.3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19-20
  • 3.1.4 光学性质20
  • 3.2 I替位Te掺杂ZnTe的计算20-23
  • 3.2.1 计算模型及方法20-21
  • 3.2.2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21-22
  • 3.2.3 光学性质22-23
  • 3.3 In掺杂ZnTe的计算23-26
  • 3.3.1 计算模型及方法23-24
  • 3.3.2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24-25
  • 3.3.3 光学性质25-26
  • 3.4 Ag掺杂ZnTe的计算26-29
  • 3.4.1 计算模型26-27
  • 3.4.2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27-29
  • 3.4.3 光学性质29
  • 3.5 B掺杂ZnTe的计算29-33
  • 3.5.1 计算模型29-30
  • 3.5.2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30-32
  • 3.5.3 光学性质32-33
  • 3.6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共掺杂ZnTe的计算34-47
  • 4.1 Cd/O掺杂ZnTe的计算34-39
  • 4.1.1 计算模型及方法34
  • 4.1.2 几何优化结果34-35
  • 4.1.3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35-37
  • 4.1.4 光学性质37-39
  • 4.2 Al/N共掺杂ZnTe39-43
  • 4.2.1 计算模型39-40
  • 4.2.2 几何优化结果40
  • 4.2.3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40-42
  • 4.2.4 光学性质42-43
  • 4.3 Mn/O共掺杂ZnTe的计算43-46
  • 4.3.1 计算模型及方法43
  • 4.3.2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43-45
  • 4.3.3 光学性质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国浩;郑树凯;吕霄;;Bi掺杂锐钛矿相TiO_2第一性原理计算[J];无机化学学报;2013年01期

2 吴国浩;郑树凯;刘磊;贾长江;;W-S共掺杂锐钛矿TiO_2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22期

3 夏中秋;李蓉萍;;稀土掺杂CdTe太阳电池背接触层ZnTe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4 李忠贤;李蓉萍;吴蓉;;Pr掺杂ZnTe薄膜的结构及光学特性[J];真空;2009年06期

5 覃文治,郑家贵,蔡伟,冯良桓,蔡亚平,张静全,李卫,黎兵,武莉莉,李阳华,岳磊,郑华靖;Br_2-甲醇蚀刻对CdTe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6 梁春广,张冀;GaN——第三代半导体的曙光[J];半导体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国浩;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张磊;Ⅲ-Ⅴ族(GaN)和Ⅱ-Ⅵ族(ZnTe)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万巍;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中南大学;2011年

4 李忠贤;稀土掺杂ZnTe纳米薄膜制备及特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段满益;掺杂ZnO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白海;尖晶石结构氮化物γ-GeSi_2N_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蔡道林;ZnTe(ZnTe:Cu)多晶薄膜及其在CdTe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36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36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