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微环谐振腔的设计与制作
本文关键词:硅基微环谐振腔的设计与制作
更多相关文章: 微环谐振腔 绝缘衬底上的硅 时域有限差分法 品质因子 结构设计
【摘要】:SOI(Silicon on Insulator)微环谐振腔具有结构紧凑,与COMS工艺兼容,适合于大规模单片集成等一系列优势,因此其功能强大,是集成光学中非常关键的元器件之一。它在光滤波器、光延时线、光缓存、光开关、光调制器、波长转换器、传感器、光逻辑门、激光器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的微环谐振腔研究现状,基于理论分析,将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设计并加工测试了SOl微环谐振腔结构。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从SOl光波导器件出发,研究光在波导中传输的模式特性和损耗特性等。通过改变波导的结构参数,仿真分析和比较了光场模式特性的变化规律,并讨论其对传输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参数,从而对微环的结构设计给出合理的建议。介绍了两种基本直波导-环形谐振腔的传输模型,同时利用耦合模理论对波导和环形腔间的各个耦合参数和传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公式推导。(2)基于全通型微环结构,利用FDTD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法对微环谐振腔结构中微环波导宽度与其传输性能、品质因子(Quality Factor)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微环宽度过小会大大增加微环的辐射损耗,当波导宽度越大时,辐射损耗会越小,Q值也越高。但波导宽度过宽时,将出现多模情况。因此,满足单模条件下微环波导的宽度应尽量大,这样能够减小微环的辐射损耗,提高Q值。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微环半径10um,微环波导宽度为600nm时,1.55umm波长附近的谐振峰的消光比为18.2dB,计算Q值约2.2×105,此时的器件性能最为理想,可以实现单模工作和高Q值。进一步研究了耦合间距、平板高度对Q值的影响。微环与直波导间距的改变影响耦合效率,当间距逐渐增大时,由于耦合效率降低,Q值则逐渐提高;同时,随着平板区厚度的减小,辐射损耗会越小,因此Q值越高。研究结果为微环谐振腔的优化和设计提供了参考。(3)结合仿真模拟分析的结果,设计了波导尺寸、微环半径、耦合间距以及垂直耦合光栅等微环谐振腔版图结构参数。利用L-Edit版图设计软件绘制了微环谐振腔结构,进行了SOl硅片的工艺制作,并对制作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对波导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详细介绍了微环谐振腔测试系统及其操作步骤,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终完成了硅基微环谐振腔的研制工作。
【关键词】:微环谐振腔 绝缘衬底上的硅 时域有限差分法 品质因子 结构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5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6
- 1.1.1 硅基微环谐振腔的研究进展12-15
- 1.1.2 硅基微环谐振腔的研究意义15-16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16-17
- 2 SOI微环谐振腔17-30
- 2.1 SOI光波导器件17-20
- 2.1.1 SOI光波导的模式特性17-19
- 2.1.2 SOI光波导的损耗特性19-20
- 2.2 微环谐振腔的基本特性和理论分析20-29
- 2.2.1 微环谐振腔的基本结构23-27
- 2.2.2 微环谐振腔的主要性能参数27-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3 SOI高Q微环谐振腔的设计30-40
- 3.1 仿真设置30-33
- 3.1.1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介绍30-31
- 3.1.2 仿真软件的设计流程31-32
- 3.1.3 仿真软件中Q值的计算原理32-33
- 3.2 仿真模拟33-39
- 3.2.1 结构设计34-35
- 3.2.2 波导宽度和损耗的关系35-36
- 3.2.3 微环波导宽度和Q值的关系36-38
- 3.2.4 耦合间距、平板高度对Q值的影响38-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4 SOI微环谐振腔的制作与实验40-51
- 4.1 微环谐振腔的制作40-44
- 4.1.1 版图的设计40-41
- 4.1.2 关键工艺介绍41-44
- 4.2 微环谐振腔的测试44-50
- 4.2.1 测试系统45-46
- 4.2.2 测试结果及分析比较46-50
- 4.3 本章小结50-51
- 5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6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6-58
- 学位论文数据集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俊平,李育德,刘静伦;矩形谐振腔的失调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4年03期
2 杨明涛;董孝义;盛秋琴;崔国琪;;全光光纤谐振腔设计[J];红外与激光技术;1993年03期
3 方洪烈;谐振腔的感度[J];光学学报;1981年02期
4 冯丽爽;邓学文;任小元;刘惠兰;;基于微光学结构的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环形谐振腔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08期
5 王又青,安承武,丘军林,陈清明;环形增益气体激光器中谐振腔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8年05期
6 全亚民;丁耀根;王树忠;;外加载谐振腔的理论计算与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5期
7 李宏棋;熊少华;程祖海;;高功率激光器抗失调谐振腔的实验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3年02期
8 魏光辉;;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的设计方法[J];激光与红外;1981年01期
9 刘惠兰;潘在友;刘欢;王勇;;MOEMS陀螺谐振腔的闭环调整方案研究[J];光学技术;2010年02期
10 张光寅;;打孔用选模YAG脉冲激光器谐振腔的图解分析[J];激光与红外;198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兴娟;董玉和;黄传禄;;抑制同轴谐振腔高次极化模式方法的研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黄传禄;董玉和;谢兴娟;;漂移头尺寸对同轴谐振腔模式参数的影响[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温丹丹;赵建林;李东;姜亚军;;异面谐振腔中光轴扰动对陀螺性能的影响[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4 温丹丹;李东;赵建林;;异面激光谐振腔内光轴扰动特性分析[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何峰;王欢;褚庆昕;;调谐结构对介质谐振腔模式的影响[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6 洪玮;于兵;刘旭;肖金标;孙小菡;;环形谐振腔性能研究[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钱江波;谐振腔介质微扰技术测量蒸汽湿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郭俊旺;辐射剂量在体测量电子顺磁共振谐振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3 许志广;猫眼谐振腔氦氖激光器及其位移传感器[D];清华大学;2006年
4 库进锋;基于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的回音壁模式谐振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尉伟;微盘光谐振腔的制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魏青;大激励区激光器谐振腔模场控制与光束质量改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宝发;谐振腔损耗测量系统的光学模式匹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徐驰;基于环形谐振腔的可重构滤波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严晓哲;谐振腔法蒸汽湿度测量不确定度及水膜厚度测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梅勇;用于光缓存的狭缝微环谐振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郭凯丽;硅基微环谐振腔的设计与制作[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雷龙海;光学微环谐振腔应力调制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7 张美凤;谐振腔微扰法测量蒸汽湿度的误差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宋媛;异面环形谐振腔损耗仪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勇;基于角锥棱镜谐振腔的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王志强;谐振腔微扰法在线测量透平油微水含量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本文编号:1039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3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