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与掺杂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与掺杂方法研究
【摘要】: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电学性能,理论上载流子迁移率可以达到200000 cm~2/(V×s),是硅中电子迁移率的近200倍。完美的晶格结构使得本征石墨烯中的电子传输几乎不受散射,费米速度接近光速的三百分之一。出色的性能使得石墨烯在很多方面都有潜在应用,例如传感器、晶体管等。本文基于传统湿法转移工艺建立了适合于实验室操作的石墨烯湿法转移工艺标准流程,有效解决了转移过程中的石墨烯破损、背面残留石墨烯等问题。针对石墨烯转移中易出现的残胶问题,建立了PMMA覆盖率指数(CovPRP)对残胶量进行定量表征,通过实验研究了后烘温度对石墨烯残胶的影响。研究发现后烘温度越高PMMA覆盖率指数(CovPRP)越大,另外,AFM扫描也显示后烘以后石墨烯表面残胶量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有效减少残胶的Heat-Free-Transfer工艺,该工艺在湿法转移工艺标准流程的基础上摒弃了后烘工艺过程,同时对湿法去胶工艺进行调整,最终获得了结构完整,质量均匀,残胶量少的石墨烯样片。在完成石墨烯转移的基础上进行了两种器件的制备。一种是背栅结构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GFET),这种背栅GFET采用重掺杂的硅作为背栅电极;另一种是埋栅结构的射频GFET,采用电子束光刻定义栅条宽度为80nm,30nm氧化铪HfO2做栅介质,钛/金做源漏电极。电学测试发现两种GFET的狄拉克点电压VDirac都大于+30V,石墨烯为P型掺杂状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射频GFET的S参数并进行到h21的转换,获得器件截止频率为1.09Ghz,去除器件寄生参数后的截止频率达到4.5Ghz。为了利用Si_3N_4对石墨烯进行掺杂,首先确定了适合于在石墨烯上生长氮化硅薄膜的PECVD参数:功率10W,温度200℃,压强55Pa,SiH4 40sccm/NH3 40sccm,N2 150sccm。按照此参数氮化硅沉积速率可以控制在1?/s以下,然后在背栅GFET上沉积25nm Si_3N_4薄膜对石墨烯进行掺杂。拉曼光谱表征发现沉积Si_3N_4后石墨烯D峰强度较小,G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电学测试观察到GFET的狄拉克点电压VDirac左移至-25V,相比掺杂前的VDirac变化超过55V,表明氮化硅对石墨烯引入了N型掺杂。19天的跟踪测试发现背栅GFET的VDirac发生了退化,并且VDirac逐渐趋向于-5V,表明氮化硅掺杂石墨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研究发现石墨烯上的PECVD氮化硅可以对石墨烯引入N型掺杂,并且掺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关键词】:石墨烯 晶体管 PECVD 掺杂 氮化硅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8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引言10-11
- 1.2 石墨烯的性质11-13
- 1.2.1 石墨烯的结构11-12
- 1.2.2 石墨烯的物理性质12-13
- 1.3 石墨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3-15
- 1.3.1 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现状13-14
- 1.3.2 石墨烯掺杂的研究现状14-15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15-17
- 1.4.1 论文的研究意义15
- 1.4.2 本文的主要工作15-17
- 第二章 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17-25
- 2.1 引言17
- 2.2 石墨烯的制备17-20
- 2.2.1 微机械剥离法17-18
- 2.2.2 热分解碳化硅法18-19
- 2.2.3 还原氧化石墨烯法19
- 2.2.4 化学气相淀积法19-20
- 2.3 石墨烯的表征20-24
- 2.3.1 光学显微镜20-21
- 2.3.2 原子力显微镜21-22
- 2.3.3 拉曼光谱22-24
- 2.3.4 其他表征方法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石墨烯湿法转移工艺研究25-35
- 3.1 引言25
- 3.2 石墨烯湿法转移工艺标准流程25-27
- 3.3 后烘温度对PMMA残留的影响27-31
- 3.3.1 光学显微镜对PMMA残留的表征27-29
- 3.3.2 PMMA覆盖率指数的定量表征29-31
- 3.4 石墨烯HEAT-FREE-TRANSFER工艺31-33
- 3.5 本章小结33-35
- 第四章 石墨烯MOSFET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分析35-52
- 4.1 引言35
- 4.2 石墨烯MOSFET的结构及原理35-36
- 4.3 石墨烯MOSFET的制备36-42
- 4.3.1 背栅结构MOSFET的制备36-38
- 4.3.2 射频石墨烯晶体管的制备38-42
- 4.4 石墨烯MOSFET的性能测试和分析42-50
- 4.4.1 背栅GFET的测试分析42-45
- 4.4.2 射频GFET的测试分析45-50
- 4.5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N型掺杂石墨烯及其场效应晶体管52-74
- 5.1 引言52
- 5.2 PECVD及氮化硅生长参数研究52-63
- 5.2.1 单一条件影响下的成膜分析54-57
- 5.2.2 约化功率密度综合分析模型57-61
- 5.2.3 PECVD生长氮化硅关键参数分析61-63
- 5.3 氮化硅掺杂石墨烯及其场效应晶体管63-73
- 5.3.1 氮化硅掺杂石墨烯的XPS分析63-64
- 5.3.2 氮化硅掺杂石墨烯的Raman分析64-69
- 5.3.3 氮化硅掺杂GFET的稳定性分析69-73
- 5.3.4 氮化硅掺杂石墨烯的原理分析73
- 5.4 本章小结73-7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4-75
- 6.1 总结74
- 6.2 展望74-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80
- 攻硕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2 ;石墨烯纳米带制备研究获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1年07期
3 张文毓;全识俊;;石墨烯应用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11年05期
4 沈熙磊;;科学家用石墨烯成功制备出石墨烷[J];半导体信息;2011年05期
5 沈熙磊;;美国研发新技术可人工合成高质量石墨烯[J];半导体信息;2011年06期
6 吴琪乐;;英科学家首次将石墨烯变为绝缘体[J];半导体信息;2011年06期
7 郑冬冬;;多国确定人工制造石墨烯指南[J];半导体信息;2012年04期
8 ;英研究显示“神奇材料”石墨烯可自我修复[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2年05期
9 康越;楚增勇;张东玖;张朝阳;;石墨烯衍生材料在忆阻器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3年07期
10 江安庆;;石墨烯或将冲击半导体产业[J];半导体信息;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成立;多级结构石墨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16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11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