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纳谱法研究有机半导体的界面陷阱自由能,前置因子和陷阱态密度
本文关键词:导纳谱法研究有机半导体的界面陷阱自由能,前置因子和陷阱态密度
更多相关文章: 导纳谱 迁移率 界面陷阱自由能 场依赖因子 陷阱态
【摘要】:导纳谱法是在不同边界条件下,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推导并建立的描述有机半导体传输机制的理论模型。本文用导纳谱法来研究结构相似的有机半导体厚度依赖的载流子迁移率、场依赖因子、陷阱态等内容。对导纳谱法的理论模型、场依赖因子、陷阱态的理论模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最后通过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器件实验完善这些理论模型。主要的内容如下:(1)阐述导纳谱学的方法、原理等,介绍了常用的载流子传输机制、迁移率模型,总结了无陷阱时单载流子导纳模型、载流子以指数形式分布下的单载流子导纳模型、迁移率与载流子浓度有关时的导纳模型、分析界面态下的导纳模型,并将其应用在迁移率、定域态、负电容方面。(2)制备两种有机半导体器件ITO/NPB(50nm-800nm)/Al,ITO/TPD(50nm-800nm)/Al,阻抗谱仪测量阻抗信息,并运用粒子群算法获得两种有机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与厚度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果显示,电荷载流子迁移率与厚度有关。有机半导体层厚度增加时,迁移率也增加,到达600nm时,迁移率趋于稳定值。通过AFM、XRD实验结果排除了薄膜表面形貌、结晶对迁移率的影响。从热力学角度提出了界面陷阱自由能来解释厚度依赖的载流子迁移率。(3)影响迁移率的因素成分有很多,如载流子浓度、施加的电场强度、实验室温度、气压、有机材料的分子取向和纯度等。场依赖因子、零电场迁移率是经验方程Poole-Frenkel(P-F)的重要参数。详细描述场依赖因子的研究现状,对Poole-Frenkel方程的两个物理参数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其与厚度依赖的迁移率的内在联系。(4)详细推导陷阱态导纳模型,并用导纳谱法研究本课题组新合成的有机半导体高效蓝光材料Ph TPFOR和DPh DPFOR。通过电容-电压曲线的拟合和Mott-Schottky公式的推导,分析得到了两种材料的陷阱态浓度。用导纳谱法研究结构类似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陷阱态浓度,为影响器件效率、寿命等的研究提供更简单、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导纳谱 迁移率 界面陷阱自由能 场依赖因子 陷阱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0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引言8-9
- 1.2 有机半导体电荷载流子物理传输机制9-14
- 1.3 有机半导体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模型14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意义14-16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16-27
- 2.1 导纳谱原理16-17
- 2.2 导纳谱物理模型17-20
- 2.2.1 单载流子无陷阱传输的导纳模型18
- 2.2.2 单载流子且陷阱以指数分布的导纳物理模型18-19
- 2.2.3 载流子浓度下的理论导纳模型19
- 2.2.4 考虑存在界面态时的导纳模型19-20
- 2.3 导纳谱的具体应用20-25
- 2.3.1 确定有机材料电荷载流子的迁移率大小20-23
- 2.3.2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定域态分布23-25
- 2.3.3 有机半导体的负电容现象25
- 2.4 其他应用25-27
- 第三章 导纳谱法研究有机半导体厚度依赖的迁移率27-36
- 3.1 引言27-28
- 3.2 理论模型28-30
-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29
- 3.2.2 实验步骤29-30
- 3.3 结果与讨论30-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场依赖因子的研究36-42
- 4.1 引言36-37
- 4.2 研究现状37-40
- 4.3 实验部分40-41
- 4.4 本章小结41-42
- 第五章 导纳谱法研究新材料的陷阱态42-51
- 5.1 引言42-43
- 5.2 陷阱态导纳模型理论推导43-48
- 5.2.1 陷阱态的占据与对结导纳的贡献43-44
- 5.2.2 陷阱对结的有效性44-46
- 5.2.3 结中陷阱对电容的贡献46-48
- 5.3 实验部分48-49
- 5.4 结果与讨论49-50
- 5.5 本章小结50-5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8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58-59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59-60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有机半导体:无限的可能[J];现代制造;2005年24期
2 姬荣斌;唐利斌;张筱丹;;有机半导体探测器材料的研究展望[J];红外技术;2006年01期
3 ;科学家鲍哲南成功研发有机半导体[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1年12期
4 郑冬冬;;科学家鲍哲南成功研发有机半导体[J];半导体信息;2012年01期
5 ;关于有机半导体导电机理的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1年03期
6 袁仁宽,沈今楷,孔凡;有机半导体研究进展[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3年01期
7 杨正龙,陈红征,汪茫;共升华可控掺杂有机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4年03期
8 蒋鑫元;;有关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研究与探讨[J];硅谷;2008年08期
9 卢利平;;日开发出高性能液晶性有机半导体[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2期
10 汪润生;孟卫民;彭应全;马朝柱;李荣华;谢宏伟;王颖;赵明;袁建挺;;有机半导体的物理掺杂理论[J];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勤;缪谦;;从氮杂并五苯探索有机半导体的结构性能关系[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李乐乐;孙浩;房晨婕;严纯华;;有机半导体的分等级自组装及光学裁剪[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武庆贺;李杰;乔小兰;王世涛;李洪祥;;噻吩醌式有机半导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4 刘冉冉;解令海;李杰伟;王兢;高玲;黄维;;基于1,8-二溴咔唑的非线性π共轭有机半导体的合成及光电性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许欢;曾维静;马崇博;阳峰;刘珂;张浩力;;新型双极性有机半导体分子的设计与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6 冯煜东;张福甲;;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真空镀膜技术[A];TFC'05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田良飞;Holger Frauenrath;;基于多肽的有机半导体纳米线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8 冯煜东;张福甲;;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真空镀膜技术[A];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史建武;李亚波;贾明;徐莉;王华;;基于并三噻吩衍生物的有机半导体[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李立强;Klaus Muellen;迟力峰;;超薄有机半导体微米带的可控生长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有机半导体产业取得长足发展[N];人民邮电;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云立;有机半导体:为碳电子时代绘美景[N];中国化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吴苡婷;有机半导体世界里修炼“魔法”[N];上海科技报;2013年
4 瑞丰;有机电子应用前景光明[N];民营经济报;2008年
5 刘霞;大分子碳结构有机半导体问世[N];科技日报;2011年
6 刘霞;有机半导体激子扩散距离可达8微米[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晔;南工大有机半导体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N];科技日报;2014年
8 山东 曹殿伟 编译;塑料基底晶体管[N];电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f ;有机分子在金属单晶表面的吸附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李浩源;无定形小分子有机半导体的载流子传输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范聪成;高性能有机半导体单晶及其异质结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李先杰;有机半导体的光增益和电荷传输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赵剑锋;氢键功能化有机半导体的合成及其超分子自组装[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袁忠义;傒酰亚胺和萘酰亚胺类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海萍;有机半导体界面稳定性及光电耦合对界面浸润性的调控[D];西北大学;2015年
8 李诺;有机半导体器件电容性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艾娜;基于溶液处理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东仓;并三苯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有机半导体器件的光电性质和磁场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勤思;基于三蝶烯和卟啉的刚性共轭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爽;溶液法生长大面积有机半导体单晶及其柔性场效应晶体管[D];浙江大学;2016年
4 陈秋松;基于Rubrene分子的有机发光器件中的磁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殷俊;噻吩及氮杂芳环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及载流子迁移率的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宋怡静;喷墨打印制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性能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翟文娟;导纳谱法研究有机半导体的界面陷阱自由能,前置因子和陷阱态密度[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许红波;有机半导体电荷输运的数值模拟计算[D];中南大学;2013年
9 赵宝奎;有机半导体—金属界面剂量增强效应的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路飞平;有机半导体薄膜器件中的电荷输运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0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12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