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光纤远近场扰模特性
本文关键词:多边形光纤远近场扰模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光纤光学 光纤特性 扰模系数 光纤入射 多边形光纤 谱线漂移
【摘要】:天文探测中类地行星的探测需要进一步提高视向速度的测量精度。但圆形光纤扰模效果不佳所引起的入射信息变化时的谱线漂移,成为限制测量精度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采用多边形光纤改善光纤传输系统的扰模特性。利用搭建的测试光纤远场和近场光斑质量的光学系统,通过对光纤出射场光斑质量进行评价,研究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八边形光纤在不同入射条件下的远场和近场分布及远场光斑的光强变化和近场光斑的质心偏移,得出了不同光纤的扰模增益系数。实验表明,在相同入射条件下,多边形光纤具有较好的扰模特性,其中八边形光纤的远场光强变化最小,近场光斑质心偏移最少,扰模特性最好。以八边形光纤代替圆形光纤,可有效减小入射偏差引起的谱线漂移,提高视向速度的测量精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13030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1373051) 江苏省青年基金(BK20131061)
【分类号】:TN253;P111
【正文快照】: 1引言在现代天文探测中,通过探寻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寻找地外生命迹象及宜居带是目前天体物理学中最热门的话题。近年来,通过基于多普勒频移的视向速度测量技术探测系外行星的数量随着探测精度的提高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视向速度测量系统,如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探测光谱仪(HARP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杰;高勇;;机器视觉在光纤端面缺陷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9期
2 杨瀛海,,吴金生,俞本立,李伟;球形光纤端面效应及其应用[J];光学技术;1999年04期
3 缪义斌;;光纤熔接的相关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2007年22期
4 刘为;唐春晖;马秀梅;张仁杰;;缺陷光纤端面几何参数的测量[J];光通信研究;2013年06期
5 许东伟;光纤熔接中的几个问题[J];广播与电视技术;1999年05期
6 黄云刚,刘志鹏,殷宗敏;光纤共振原理的研究[J];激光杂志;2003年06期
7 戴世勋;聂秋华;徐铁锋;沈详;王训四;;高非线性铋酸盐玻璃光纤的研究进展[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7年02期
8 张伟华;李米山;;浅谈光纤熔接可能出现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2年05期
9 骆清铭,刘贤德,李再光;激光和光纤在医学上的应用[J];激光与红外;1992年03期
10 ;光纤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荣民;寿文德;张美敦;;光纤端面法测声场[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林泽卫;;24芯光纤带的开发和检测[A];中国通信学会2003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裴雅鹏;杨军;刘志海;苑立波;;光纤端的研磨加工技术[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肖韶荣;冒晓莉;张仙玲;;基于位图的光纤不圆度测量[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贾大功;赵振;马彩缤;张红霞;张以谟;;基于ARM的嵌入式光纤端面检测仪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韩庆荣;陈冬兰;;大保实~汶/G655光纤熔接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胡勇康;黄景元;农学勤;;手持式光纤故障可视检测器研制应用[A];广西光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娜;张红霞;张以谟;井文才;李朝辉;周革;;8X微结构观测镜机械设计以及试验结果[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陆润华;江斌;涂建坤;胡宗果;沈奶连;依晓春;陈磊;陈进榜;;FRG-1光纤带几何参数测试仪[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张恺;顾大勇;邵永红;屈军乐;牛憨笨;;基于光纤线阵的多通道SPR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晋中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祁县分公司 岳磊;浅谈光纤熔接[N];山西科技报;2009年
2 福建 陈志奇;有线电视光纤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系统调试[N];电子报;2009年
3 3M中国有限公司 吴灿辉 关江;直面FTTH最后100米难题[N];通信产业报;2011年
4 ;中天光纤快速连接器加速FTTH部署[N];人民邮电;2009年
5 吴建新、高巍;光纤布线走向规范[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3M中国有限公司 陈佶;ODN光纤跳线管理新方法[N];通信产业报;2011年
7 史广生 江苏;从光纤的损耗谈光纤接续工作[N];电子报;2010年
8 EXFO公司 孙学瑞;PON网络测试方法[N];通信产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姗姗;微纳光纤的反射特性及其光子学器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2 周爱;蘸粘式光纤液体分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张超;光纤干涉条纹投射相位测量轮廓术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学亮;用于拖曳阵阵形测量的光纤磁场传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周涛;光纤相位共轭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李坤宇;无源光纤传像系统传像质量的评价与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1年
7 刘娜;光学微结构观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肖倩;稳定的长距离光纤分布式干涉测量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刘婷;基于荧光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光纤生化传感器[D];清华大学;2014年
10 王莉田;光纤传输光推动油罐多参数测量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1144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144457.html